孩子與母親爭執的根源

2022年07月16日06:00:03 育兒 1561


孩子與母親爭執的根源 - 天天要聞

昨天晚上。孩子和妻子吵起來。甚至都沒有原因。

妻子說:「你這樣到社會上怎麼混。一點問題就耍,不分長幼,不敬權威。」

兒子說:「你這樣的長輩,不尊重也罷,一點兒也不講道理。」

孩子與母親爭執的根源 - 天天要聞

妻子生長在官宦家族,從小耳濡目染,一身官僚闊太太習氣。我們是自由戀愛,所以,她一邊想要把我培養成大奸大惡的超級大官,一邊想把孩子培養成無所不能的天才。

從小孩子就是在各種補習班中長大的。算下來花錢很多,但沒有一項堅持到底,沒有一項學成歸來。

於是妻子就把問題歸在孩子不努力,歸在孩子爸爸不配合。

甩鍋和不講理成了家常便飯。這確實當官的手段。你有官職可以去耍,你沒有官職跟誰耍。只剩下跟家人耍。

孩子與母親爭執的根源 - 天天要聞

每天一進家門就抱著手機不鬆手。還總說其他人不學習。

在家裡什麼家務都不主動做,還總是挑肥揀瘦,指使他人做這做那。

從來都不反省性子急,脾氣暴躁,詭辯和耍無賴,滿口髒話。

孩子和我都很痛苦。每天都盼望著離開這個家。生活沒有任何意義。不知道為什麼大家要生活在一起,為什麼不能正常交流的三個人,還非要捆綁在一起互相傷害。

每個人都有她生命畸形的源頭。從少年時期,就要開始去培養和練習,才能改變家族的劣根,比如懶惰,比如脾氣暴躁。

我從小到大沒有挨過打,因為我是男孩子,我們家重男輕女,但這並不代表我就認同這件事。所以我和姐姐關係不好,我既覺得是我虧欠她,又覺得是父母虧欠她。所以我不歧視女生,我不是大男子主義,所以我成功解脫出來。

但我卻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懦弱。

妻子沒有。妻子延續了家族的暴躁脾氣。所以一個暴躁脾氣的妻子和一個懦弱的丈夫,會影響下一代的怎樣的性格。

孩子很矛盾,一邊是不講道理,一邊是告訴你要隱忍,要尊重別人。到底孩子應該怎樣做,他不知道,沒人教給他,他更加迷茫,年輕的心很痛很混亂,最親的人沒有站在他身邊,沒有給他支持和鼓勵。

孩子與母親爭執的根源 - 天天要聞

作為孩子應該怎樣辦呢?

1、頂住壓力,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自己認為對的事,不一定對,但一定是對抗原生家庭劣質性格的基礎,有了基礎,才有機會成長。

頂住壓力不容易,很多人都在高壓下抑鬱了。這不奇怪。減壓閥原理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方法。

減壓閥是壓力容器的一個安全裝置。比如高壓鍋的減壓閥,它的作用就是在壓力容器內部的壓力,達到壓力容器允許承受的最大壓力之前,先破壞點,從減壓閥泄壓。

人的減壓閥有很多種。暴飲暴食,酒精,傾訴,運動,不自覺地減壓,大部分都不理智,甚至很極端。這反而很危險,比較容易做出傷害自己或者傷害別人的事。

主動減壓和科學減壓要從自身條件出發,選擇運動,聊天和工作,才是最好的。

2、學習關於原生家庭的知識,認識到自己的性格缺陷。

只有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一個人如果認識不到自己的問題,是沒辦法改變的。

「你沒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這裡裝睡的人,就是我們自己。

原生家庭是一個很複雜的體系,有些性格,通過家族世世代代地傳承,已經根深蒂固,特別是有些性格特徵具有兩面性。在不同的場景下,會是完全不同的結果,這就是一些人迷茫的原因。

就像暴力,用在家人身上就是殘忍和無情。用在敵人身上就是勇敢和無畏。這樣的性格特徵要特別注意調整。每一種性格的濫用都是危險的。包括懦弱。

3、向優秀的偶像學習和取經。

很多人能夠擺脫自己的圈子,都是有一個偶像的支撐。對於偶像,粉絲會盲目地崇拜,這種盲目性是轉變性格的良方。所有的盲目都是發自肺腑的。

選擇對的偶像很重要,或者忽略偶像的普遍性格——普通人性格。不要去追星和打擾,在自己心裡樹立就好。圖騰不能顯靈,不要葉公好龍。

所以崇拜一個古人比較安全。

4、多讀書,讀好書。

這不是一個宣傳口號,是我發自肺腑的感激。一本書足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很多的好書也一定會讓人受益終身。不但可以指導你如何做人,也能指引你方向,教給你方法。

現在市面上的書太多了,眼花繚亂的傻傻分不清。那就不要看當下的書,看古書,看經典。能流傳幾百年幾千年的書,一定有它的智慧,也一定是大智慧。

孩子與母親爭執的根源 - 天天要聞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浙江發現黑熊蹤跡,熊媽媽帶著倆熊孩子:偷吃蜂蜜,還搭了張「席夢思」床 - 天天要聞

浙江發現黑熊蹤跡,熊媽媽帶著倆熊孩子:偷吃蜂蜜,還搭了張「席夢思」床

浙江又發現黑熊蹤跡了!而且,這次是一隻熊媽媽,帶著倆熊孩子!劉芝坤,衢州江山仙霞嶺自然保護區深坑口管理站站長。上周,他在梳理紅外相機的拍攝影像時,發現了三段清晰的黑熊視頻,視頻中,黑熊一家三口在夜晚覓食,甚至還拍到了兩隻小熊在竹林間撒潑打滾。這是黑熊2025年在浙江的第二次現身。微博上,近年來在開化、常...
俗話說得好,女大避父,兒大避母,兒子大了,媽也得學會放手 - 天天要聞

俗話說得好,女大避父,兒大避母,兒子大了,媽也得學會放手

高三那點事兒,做過父母的都懂。辭職、租房、陪讀,咱們中國爸媽特別是媽媽,為了孩子什麼都豁得出去。別說小出租屋蝸居一年,天塌下來都認。有誰不是想著:「我再堅持堅持,他就能上一所好學校!」但是時代變了,眼下陪讀早把家變成了「全職保姆加心理諮詢室
原本,這就是人生!(讀到心酸) - 天天要聞

原本,這就是人生!(讀到心酸)

原來,你會經歷必須經歷,你會走過必須走過的,你會失去不可避免的,你會承受難以承受的,你會撐住不能撐住的,你會肩負必須肩負的一切,這就是人生。
一個人(深度好文) - 天天要聞

一個人(深度好文)

自誕生至終結,無人能全程相伴。父母會老去,留下我們獨自面對生活的風雨;朋友會散落在天涯,各自追尋夢想;愛人或許也會在某個轉角離去,留下我們獨自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孤獨,並非我們主動選擇,而是生命賦予的必然課題。周國平曾言:「孤獨是人的宿命。」學會與孤獨共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