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口罩成了危險物?8歲男孩因此進了醫院,家長們要看好孩子

2022年07月15日12:26:15 育兒 1907

因為新冠病毒的「光顧」,口罩已然成為大家出門必備品,也因此,有些人完全脫離不了口罩,不戴口罩就感覺沒穿衣服一樣。但這種日常東西,就最容易出事。

一個口罩成了危險物?8歲男孩因此進了醫院,家長們要看好孩子 - 天天要聞

近日,來自於陝西西安的一名8歲男孩,在學校上著課的時候,因為對口罩好奇,把口罩拆掉,將夾鼻鐵絲拿出來,放在嘴巴里卻不小心吞入。男孩感覺到嗓子疼痛而立即告訴老師,第一時間轉到西安市兒童醫院治療。

醫生為孩子做了胃鏡檢查,發現金屬絲對摺後長達5~6厘米,已經進入胃腔中,幸運的是金屬絲最終被成功取出。孩子好奇心比較重,安全意識差,會把意想不到的異物吞入肚子中,因此家長應加強教育,做到防患於未然。

一個口罩成了危險物?8歲男孩因此進了醫院,家長們要看好孩子 - 天天要聞

孩子還吞過哪些異物進肚裡?

在這幾年來,曾經發生過多起孩子誤食磁力珠的案例,只要磁力珠吸附在一起在腸道中發生相互作用,再加上長度太長,難以排出體外,沒有及時處理可導致腸源性感染,也有可能造成膿毒性休克,嚴重時可威脅生命。為了安全起見,盡量不要給孩子購買磁力珠,一旦發現誤食應立即就醫。

孩子誤吞異物怎麼辦?

孩子誤吞異物後,期間不能喂任何食物或水,安撫好情緒且立即就醫治療。若誤吞異物而造成氣道梗阻,需第一時間用腹部衝擊法搶救。具體的方法是,站在或跪在孩子身後,兩個手臂環抱著孩子腹部,叮囑孩子身體前傾、低頭且張開嘴巴;一隻手握成拳頭狀,大拇指扁平放在肚臍眼上方,用另外一個手緊緊抓住拳頭,以最快的速度和力度衝擊上腹部,一直把異物吐出位置。

一個口罩成了危險物?8歲男孩因此進了醫院,家長們要看好孩子 - 天天要聞

怎麼防止寶寶吞食異物?

1、管好比較小的物品

家長要管理好比較小的物品,比如小釘子、顆粒物和紐扣、糖丸和玻璃球以及硬幣等,放到孩子無法接觸的地方,避免誤食。

2、留意有核的水果

紅棗、葡萄和橘子以及山楂等都有核,盡量把核去除之後再喂孩子;輔食中不能加入太硬的食物;不能過早給孩子喂整顆的堅果,比如開心果巴旦木和花生仁等;在父母的監督下喂小巧又光滑的食物,比如糖豆或巧克力豆等;少給孩子吃黏性太大的食物,比如湯圓和年糕以及糍粑等。

3、勤檢查玩具

家長應勤檢查孩子每天玩的玩具,看看有沒有小零件鬆動或掉落,一旦有應及時收起或釘緊。另外,孩子吃食物時不能逗樂、責罵或是恐嚇,不然因為大哭或大笑而食物進入氣管;孩子大哭時不能喂任何食物。此外,未滿3歲的孩子不能讓其單獨吃飯,家人應仔細看護。

一個口罩成了危險物?8歲男孩因此進了醫院,家長們要看好孩子 - 天天要聞

家醫君寄語

孩子誤食異物後,窒息達到3分鐘就會威脅生命,因此面對危險時應安撫好情緒,以最快的速度就醫。若孩子誤食金屬性異物,比如硬幣,應及早去醫院做腹部透視檢查,了解異物所在的位置;若異物直徑超過5厘米,又或是形狀特殊,難以通過食道和胃腸道,不能以糞便的方式排出,還需立即以手術或胃鏡的方式取出。值得提醒的是,一旦發現孩子出現吞咽或呼吸困難、臉部顏色發生改變或突然木訥不動,極有可能是吞食異物,還需立即就醫。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父母犧牲自我,孩子承受重壓:愛的誤區 - 天天要聞

父母犧牲自我,孩子承受重壓:愛的誤區

#頭條創作挑戰賽#在互聯網的浪潮中,一位平凡奶奶的日常生活片段意外掀起波瀾。鏡頭下,她滿懷愛意地記錄著為孫子準備餐食的日常,卻在對話間觸及了一個深刻的社會議題。「我忍著酷暑,不開冷氣,只為將飯菜備好。」奶奶的話語中帶著幾分期待,試圖以此勾勒
人口出生率今年或迎「小陽春」 專家:需多方面提振生育信心 - 天天要聞

人口出生率今年或迎「小陽春」 專家:需多方面提振生育信心

近日一則「2024年我國出生人口或迎小幅反彈」的消息,讓人口問題再次成為熱點話題。據多位專家預測,今年出生人口數應該會有一些向上的波動。不少網友表示,高昂的生活成本、女性職業發展壓力、教育資源緊張等深層次社會經濟因素影響生育率持續走低。對此,有專家指出,需從多方面著手提振生育信心,生育政策除了要解決「不...
洞察福氣密碼:三處細節揭秘幸福秘訣 - 天天要聞

洞察福氣密碼:三處細節揭秘幸福秘訣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思考何為福氣,又為何有些人總是洋溢著幸福的氣息。其實,福氣並非遙不可及,它往往隱藏在生活的點滴之中。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從三個細節出發,探尋福氣的真正秘訣。
教育孩子最省心有效的方法,就是「口頭」和「體罰」結合在一起 - 天天要聞

教育孩子最省心有效的方法,就是「口頭」和「體罰」結合在一起

文/蘭媽談育兒周末和一個朋友聊天時,他告訴我:「教育孩子從古至今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就是體罰,就像吃飯這個問題一樣,你給孩子規定個吃飯時間、吃飯地點,吃飯的時候不能離開餐桌,離開了就不能再回去繼續吃,有了這樣的規定,孩子不要三天時間就能糾正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