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童語分享」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等蒙氏教育閱讀筆記

2022年06月30日13:17:17 育兒 1536

蒙氏教育的魅力,想必許多朋友和我一樣有所耳聞,為了更多了解蒙氏的源頭理念,我集中借閱了:

  • 發現孩子
  • 《童年的秘密》【本文重點分享,推薦閱讀】
  • 《有吸收力的心靈》【本文部分分享】
  • 《發現孩子的潛能》【本文部分分享】
  • 《兒童的自然法則》(法 塞利娜·阿爾瓦雷斯,蒙氏系的近年作品)

這其中最推薦閱讀的是《童年的秘密》,另外兩本的內容涉及教學秩序和教具使用,內容比較專業,可能更適合從事早教職業的教師讀。書是從圖書館借的,版本如下圖:

「童心童語分享」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等蒙氏教育閱讀筆記 - 天天要聞

我們許多人對蒙台梭利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從圖片上看,她是一個很有面部魅力的女性:

「童心童語分享」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等蒙氏教育閱讀筆記 - 天天要聞

而在閱讀她的行文時,雖是近100年前的文字,字裡行間仍帶有震憾人心的洞察力和謙遜平和的人格魅力(《童年的秘密》出版於1936年)。

瑪麗亞·蒙台梭利是一名醫學博士,她最初接觸研究和治療一批智力障礙兒童,並取得了驚人的成果(在她監護下的智障兒童通過了全國正常兒童讀寫考試)。1907年,她在羅馬貧民區聖洛倫索開設了第一所「兒童之家」,接收了50名左右來自貧寒家庭的孩子,在她獨特的教學方法下,幾年後,這些普通的貧寒兒童的心智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一個個變得獨立、自信、自律而有教養。

誠實地說,書中有幾個普通讀者可能遇到的閱讀點:

  • 略涉及宗教(看起來她本人是有信仰的),但可以當作是優美的詩文或心靈的皈依,讀來並不牽強違和;
  • 豐富的與幼兒廣泛接觸的實踐經驗,我們通常打交道的都是小範圍的數個兒童,難以想像作為教育者,她以如何的平等和博愛之心,不帶成見與偏見的看到每一個兒童(和他們的心靈),挑戰是不能確知特定的教學經驗,感動是某些章節,那些對孩子真正的尊重,讓人肅然起敬
  • 如前所述,蒙氏形成了較為系統的教學方法,涉及到教學原理、應用細節等部分,這些比較專業(讀寫、數學等)

我們在看電影《心靈奇旅》時,有一個細節說,22號遇到過許多有偉大人格的導師,那麼我們會不會好奇,為什麼說一些導師具有偉大的人格?秘密在他們流淌出的文字里,在我這幾年的過往閱讀中,有幾位作者和他們的作品深深地打動了我:

  1. 阿德勒《自卑與超越》
  2. 弗朗索瓦茲·多爾多《兒童的利益——學會尊重孩子》
  3.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
  4. 弗洛姆《愛的藝術》
  5. 費孝通鄉土中國

這些作品中,有非常穩定的洞察力,一定程度上,是犀利的,而洞見常常跳出了人云亦云之外;不一定讓讀者覺得完美無瑕,但非常真實,言由心生,言之有物。其中,這些作者身上彷彿能看到一種鎮定自若的風度,又彷彿是一種隱隱的"無我"狀態,或者說文字中不見小我恩怨,更多服務於自己的思想、意志等。

是的,文字後有吸引人的心靈。

那麼,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蒙台梭利這本《童年的秘密》中,有觸動人心靈的地方——在毛姆的作品《面紗》中,描述過一位在疾病肆虐中堅持救助棄嬰的歐洲貴族修女和她的同仁們,其高貴的心靈與樸素的儀態之結合,超越語言之外,構成了仁愛影響力本身。讀後多時,可能書中的男女主角或已悄然不見,但修女的氣度和跨越種族的精神彷彿穩定溫和的背景,一直在那裡。

我想說,閱讀《童年的秘密》中,能夠一瞥見到那種忘我慈悲的心靈。當然,我們知道,在知乎上,一些時候這是比較危險的,你可能會被部分評論教育得體無完膚,哈哈哈哈——但我們所能知道的是,那些心靈在堅持慈愛時,也是遇到過挑戰和困難的^^,而且是很大的挑戰和困難。

「童心童語分享」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等蒙氏教育閱讀筆記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童心童語托育中心

1、教育者的首要職責是:激活生命,但容許其自由發展

是那種真正的慈愛與尊重,發現和喚醒了孩子們的心靈,這是我讀蒙氏書籍後最大的感悟。蒙台梭利是謙和的,她在書中的小舉例中坦言:這時候我犯了一個錯誤。她在旁聽老師課時,並不越級去指導教師,而是安靜地觀察。

但真正的愛在時,一切變得不同,因為這裡有真正的誠實、理解和接納。仁愛使一切變得不同的原因,在於對生命的理解,從本源就是不同的,孩子們恰恰因為來自清澈的源頭,能夠感受並捕捉到這種真誠——書中對獎勵與懲罰的論述,可以說上面讀過的幾位大師有異曲同工的解釋:表揚與批評是不必要的。

人類的一切勝利和進步,均源自某種內在衝動

一個年輕學生,如果出自興趣而選擇醫學為職業,並刻苦鑽研的話,有可能會成良醫,但若是出於繼承家業或締結理想婚姻的目的,抑或由於其他外在利益的誘惑,而做出這樣的選擇,那他永遠不會成為真正的醫生。

如果一個年輕人非得在學校、家庭的懲罰或獎勵之下才肯學習,那他最好就別去拿這個學位。每個人都有特殊的能力傾向或特定的職業稟賦,它也許不起眼,卻必定有用。而獎勵則可能會誘使個體遠離自己的先天稟賦而入錯行。p.13-14 《發現孩子的潛能》

或也可做為青年老師檢視自己是否願意投身教育的讀物:

鑒於此,我們有必要思考:兒童被迫在這樣人為的不良環境中成長,以至於骨骼都變了形,將會對他們的心靈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我們再明白不過了,當一個人的血汗被榨乾、身體機能出現紊亂時,他的內心一定會感到壓抑、沉重,以致於心靈麻木。……精神對救贖的渴求遠勝於身體。……

這種令人遺憾的情景,我們太熟悉了:教室里,老師忙著喋喋不休地向他管轄的學生的腦子裡灌輸知識。為了順利完成這項任務,他必須強制學生一動不動、集中精力,並充分利用獎勵和懲罰來令他們被迫集中思想。

然而,坦率地說,
獎勵和懲罰就是「精神課桌」『精神奴役的工具,它們更容易引發畸形,而不是預防畸形。

事實上,獎勵和懲罰被用於強迫兒童遵守俗世的清規戒律,並不符合人性的自然規律。而這些規矩,往往是擁有無限權威的成人為兒童設定的。
……
作為教師,我們要做的,不是把自己變成兒童,而是
懂得如何喚醒那些沉睡在兒童心中的「人」。……我們所謂的鼓勵、安慰、愛心、尊敬,實際上源自人的內心。在這方面,一個人越是慷慨,就越能讓周圍的生命得到恢復與振作。

我們幼兒教育目標應當是幫助他們發展,而不是給他們灌輸一種文化。

「童心童語分享」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等蒙氏教育閱讀筆記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童心童語托育中心

2、尊重兒童的內在秩序,喚醒而非改造

正因為對兒童的內在秩序的深入理解,蒙氏教育對紀律的界定也是迥然不同的("沒有人能只通過「聽別人的話」來學會自律"),在教學中尋求的是活躍的紀律:當一個人成為自己的主人,又能在必須遵守生活規則時自我約束,我們才稱之為守紀律。蒙氏鼓勵孩子向著自己內心的正確目標而努力,培養孩子的觀察力,而減少不當的人為干擾,通過自願練習非順從來培養意志力。

什麼是不當的人為干擾呢?除了大家已經熟知的破壞和打擾兒童專註力等討論外,還有一種「無用的幫助」,來自於成人不能容忍兒童行動緩慢,而忍不住干預或「替代」他們,這成為最初所有精神「壓抑」的根源,由此成人對兒童造成了最危險的傷害。好吧,通俗來說,也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包辦,把孩子當提線木偶,甚至一直延續到控制成年孩子職業的選擇、擇偶、生活方式的選擇等。轉動眼球~ (生活的本質是……重複?)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非常反感長大後的控制和包辦(因為長大後的孩子有力量公然表達和反抗了呀^^),但認為兒童就得由別人「照顧」和「幫助」——他不會呀?攤手~ 反思ing

「童心童語分享」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等蒙氏教育閱讀筆記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童心童語托育中心

3、蒙氏教育將兒童培養區分為兩個目標

  • 生物學目標:促進個體的自然生長。
  • 社會學目標:讓個體為適應環境做準備。

對於我們普通家長來說,可以理解為「生物學」上,要客觀學習兒童的認知發展規律,這樣就不會出現階段性的無謂焦慮和恐慌——2歲不認顏色是不是正常,3歲不會寫字是不是正常……這些可以在閱讀科學的育兒書時,找到大約的參照範圍。

而在尊重孩子生物學特徵的同時,也有意識進行一些必要的行為規範,注重其心靈及潛在目標的發展,使其與社會環境與大體的規範相吻合——相對激發善的一面即可。但如第二點討論的,成人應當意識到,自己並非兒童的塑造者和心理生活的建設者,是在充分尊重兒童靈性基礎上的順其自然(這確實非常難理解和難掌握,所以很多父母成為了孩子成長中的阻力)。

「童心童語分享」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等蒙氏教育閱讀筆記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童心童語托育中心

4、至父母:「你究竟是怎麼對待我託付給你的孩子的呢?」

蒙台梭利認為,新生兒不簡單是一個活動的軀體,還是一個精神的胚胎,有著潛藏的心理指令。

人的行為不像動物行為受既定的本能主導,它是一個非常自由的空間,需要特別去營造每一個人都在自我營造中發育成長,因而是不可預知的,過程複雜、艱難、難以觸摸。因此,兒童的內在靈魂存在著秘密,如果他們在成長過程中不向我們逐漸展示,我們是不可能了解的。……
所以,只有兒童才可能向我們揭示「人類自然圖譜」。

但是,每個從無到有的創造過程都是微妙的,兒童的心理生活需要保護,需要有像大自然保護生物胚胎一樣的環境。

而貼近兒童的成人(父母、教師)對幼小的兒童產生決定性的作用,兒童會受到成人的壓抑。受到過多不當的壓抑,成為成人心理紊亂的根源。成人常常用自以為是的熱心、關愛和奉獻,抹殺了兒童的個性。

而為了將兒童從精神生活的危險中拯救出來,所需要做的第一步是:改變成人

人的最高精神,即創造性和指導性精神完全依靠個人的能力,一種在自然之上的超自然能力。這才是應去考慮的人的最初的問題。為開啟通向世間的道路,人的靈魂精神要肉化成人。這是嬰兒生活的第一個篇章。

在成人把嬰兒當大號玩具這一點上,蒙台梭利和多爾多都有著令人汗顏的觀察:

我們喜歡嬌嫩可愛的兒童,把兒童看作我們手中的玩具,只是對他們的身體健康備加呵護,然而他們還有另外一面,我們必須給予兒童最大的尊重。

或者說,在蒙氏的教室里,正因為兒童的另一面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他們展示出了兒童身上驚人的一面——國內蒙氏的發展有了不少融入社區的改良(……),即使如此,在蒙氏教室里,看到的安閑自在兒童也遠遠多於被迫受束縛排排坐的傳統教室。

而閱讀原著時,你能發現兩件事:1)即使在蒙台梭利在世時的指導下,兒童之家擴大普及範圍時,許多老師仍無法掌握蒙氏教育的精髓;2)真正的蒙氏是帶有觸及靈魂的震憾力的,亂改後就變成形式主義,只得其形,失其神采。

舉一個書中的小例子幫助理解,一個老師教孩子認正方形,繪聲繪色地指著每條邊和每個角告訴孩子,這是正方形,這是它的邊,這是它的角。蒙台梭利課後進行教學糾正,告訴教師你這是在教孩子超出年齡認知的幾何概念,而不是帶他認識正方形,孩子會覺得迷惑,老師說兩者是一樣的。蒙台梭利說,不一樣,兒童看到正方形實物,認得它的名字叫正方形,他眼睛可以看到也就能感受到,不需要分散他們的精力去分清楚邊線角(大意)。

我還真複述不好,陪小皮做過幾本《摩比愛數學》的我,對蒙台梭利的深入觀察表示十分佩服,如果有這樣的老師,就不會有出得奇奇怪怪不符合兒童認知的題目啦——哦,所以我還想說什麼來著:通常情況下父母不要亂輔導幼小的孩子寫作業,因為沒有用心觀察過兒童的成人,其實是不理解孩子思維的(滾!好的)。

「童心童語分享」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等蒙氏教育閱讀筆記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童心童語托育中心

5、成人對兒童潛藏的心理防範

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本偏精神分析的心理學著作(一個不專業的感慨哈),我們還是直接上原文:

兒童第一次向物體伸出小手,對用手的衝動代表著「自我」認識世界的努力,成人應該滿心稱讚。但是,成人「害怕」他們的小手伸向周圍那些毫無價值和無關重要的東西,擺出保護這些東西不讓兒童觸摸的態度。成人會煩躁地始終重複:不要碰,就猶如不斷地重複說著:別動,不要說話!

這種煩躁反映了成人潛意識的陰暗一面,漸漸形成防範,甚至希望得到其他人的同情,就好像在暗自與一種要打破他們安逸和損害財產的勢力進行著鬥爭。

兒童為了看,為了聽,即從周圍環境中獲取最初必要的心理塑造要素,他們需要佔有這些要素。當兒童為心理塑造而活動,使用手勞動的時候,他們需要外部提供可掌握的東西,也就是說,他們需要在外部環境中有進行活動的因素。但是,家庭環境卻沒有考慮到兒童的需要,兒童周圍的物品屬於成人所有,為成人使用。
這些物品對兒童是禁用的,成為兒童的「禁忌」。禁止觸摸使兒童在童年的發育成長中失去了活力

進而比喻孩子抓到禁止自己拿的禁止物品,像一隻躲到角落啃骨頭的小狗一樣,一方面還是儘可能去吸取營養,一方面擔心有人把它奪走。

我的天!想想搶父母手機的孩子們吧。(對被迫現代化的生活方式——父母被發光的屏幕吞沒,而兒童又想模仿父母——陷入無語的沉思中……)

我們繼續看什麼叫深入的觀察和理解(關於【模仿】):

兒童的塑造活動不是出於無條理和魯莽的衝動……因此,兒童的活動與各種各樣的家庭和社會環境聯繫在一起。……這種普遍情況稱為模仿,但兒童的模仿並不是即刻反應模仿……兒童的塑造活動來自認識基礎之上的總體心理活動,他們的心理生活有指導性,心理活動總是先於行動,兩者互為聯繫。也就是說,兒童想行動時,他們已經知道他們想要做什麼,他們想做已經知道的事,即他們看到他人做的事。


「童心童語分享」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等蒙氏教育閱讀筆記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童心童語托育中心


6、清除妨礙我們理解兒童的心理觀念和自己作為成人的局限性

放棄專制。

在不壓抑自己心理的同時,摒棄發怒和傲慢的心理(兩者之中,發怒是最主要的缺點,但並不意味著有形的粗暴行為;傲慢則給發怒配上了一個迷人的面具,一件自尊的外衣,甚至要求得到他人的尊重):

我們在心理上比較容易接受並自願改正我們所認識到的錯誤,但我們卻很難接受來自他人的教訓,會覺得是一種恥辱。聽從別人教訓比自己犯錯誤更讓我們感到羞恥。當我們不得不糾正我們的行為時,我們卻總在試圖維護自己世俗的尊嚴,把自己偽裝成別無選擇。一種最常見的小小偽裝就是,當我們不能得到時,會說「我不喜歡」。我們在鬥爭,但卻用這種小小的偽裝進行抵制,而不是完善自我。由於在鬥爭中人們需要組織起來,因此個人的事業在集體的鬥爭中得到加強。那些有同樣缺點的人本能地在相互支持,尋找聯合的力量。

親愛的朋友,如果你讀到了這麼長文章的這段,可能也是在尋找聯合的力量^^(我們是壞蟲還是"正義"的藍精靈?),哈哈哈(還有一種是看到別人身上有和自己相同的「缺點」,覺得格外煩躁有沒有——因為那裡有一個不能接納的自己?^^)。

哦,我用了很長時間,才分清自己內心一丟丟真正的渴望,你呢?

這一段單獨摘錄,是因為寫得太……直接了——人們受微妙的心理作用,在偽裝和掩飾自己的狀態。也許會有朋友說,那怎麼自我完善呀,害!我寫知乎天天叨叨這事,總有評論說是雞湯,我本來想雞湯也不錯呀起碼是雞煲出來的,不說別的,脂肪含量很足,但那天看有朋友說,雞湯里都是雞精……好吧,多讀書,書中畫的有各種各樣的雞。

而我們未完善自我對兒童的影響,因為他們不能自我保護,難以理解我們,他們接受人們所說的任務事情。所以兒童不僅承受了傷害,甚至感到我們在指責他們時,他們都是錯的。

兒童不可能靠理性明白這種不公正,但是他們在精神上能夠感覺到,因而變得壓抑和扭曲。兒童的反應,諸如羞愧、說謊、任性,無理的哭鬧、失眠、過度的恐懼,都代表著兒童自我保護的一種潛意識狀態,因為兒童的理智無法讓他們判斷在與成人的關係中真正存在的原因。

也許一般父母和教育者沒有極度誇張,但是試著代入新聞中那些嚴重受虐的兒童。我的眼眶裡溢出了淚水:他們沒有可能靠理性,明白這種不公正。

盡量梳理成人的局限性,是為了提供兒童所需要的幫助:這些並不意味著應該放縱兒童的所有舉動,完全放棄對兒童的評判,並且忽視兒童智力與情感的發展。相反,教育者應該始終牢記自己的使命,就是教育。

「童心童語分享」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等蒙氏教育閱讀筆記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童心童語托育中心

7、警惕兒童依賴成人的手段,不易被成人察覺的懶惰

蒙台梭利直言多子女比獨生孩子的家庭好帶養孩子,因為孩子之間相互有玩伴。她還觀察到,大個一兩歲的兒童會用較小孩子更容易理解的方法教會他/她一件事物——也就是兒童有時候比成人更會教小孩子。

小皮學跳繩,鄰居家的哥哥姐姐來教,小姐姐說,你聽到繩(打到地面的)響腳開始起跳。哇,這個技術點太準確了,小皮立即學會了。大人教跳繩呢,就是乏味,從基礎的動作開始拆解,對於小小孩來說,他們要用極大的耐心配合完一節課,5歲多點的小皮堅持完60分鐘,老師要再加三個甩繩動作,小皮哇地哭了出來:三個太多了,55555。 這事不怪小皮,因為過去的60分鐘,他一直在用一個動作架著胳膊甩繩,誠實地說,我肯定做不到甩60分鐘,想都不用想,胳膊早酸了,所以下課後再加的3個,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但小哥哥小姐姐教跳繩,小皮一直很歡脫,因為孩子真能更好理解孩子

「童心童語分享」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等蒙氏教育閱讀筆記 - 天天要聞

圖片來源:童心童語托育中心

蒙台梭利觀察到有一種聽話的孩子,用巧妙的方法來依賴大人:

他們像是一個小可憐,生命活力好像取決於其他人,要求成人幫助,希望成人與他們一起玩,給他們講故事,為他們唱歌,始終不離開他們。在這些兒童面前,成人變成了奴隸,一種隱含的相互性暗地裡把成人與兒童聯繫在一起,但從表面上卻讓人以為他們之間相互理解和互愛。就是這些兒童在不斷地問為什麼,然而人們仔細觀察會發現,他們並不聽答案,而是繼續不停地提問。貌似對知識的好奇心理實際上是一種手段,目的是纏住他人,因為他們需要別人才能維持自己。

他們願意為別人進行活動,服從任何成人的禁令,因而成人很容易用自己的意志替代兒童的意志,兒童也樂於接受。如此形成了一種巨大的危險,即淪於惰性。這種惰性可稱為懶散或懶惰。

懶惰是精神世界的抑鬱,它如同身體體能的下降,患了重病。在精神領域裡,是生命活力和創造力的下降。

成人拒絕接受兒童的心靈,替代了兒童。成人沒有意識到,他們在用無益的幫助和暗示吹動兒童的心靈之燈,並最終把它熄滅。

這也是一種嚴重的心理偏離。我想能想到的方法是:

  • 條件允許多生幾個孩子,(也許)自然破除部分溺愛和過度關注(大霧)
  • 防溺愛和包辦
  • 多讓他們與同齡小夥伴一起玩(沒有大人在場協調的同伴友誼,才是真正的玩耍)

這一點單獨摘出來,是因為目前育兒環境下,非常需要警醒。當然,我們要理解到,這與提倡親子陪伴與愛孩子是不矛盾的——不溺愛,不等於不理不睬/不愛不關心,對不?

這並不是一個基於蒙氏整體理念而梳理的讀後感(非專業人員,或有教學需求),討論的只是其中幾個閱讀中對我(一名普通家長)有所觸動的點,但我們當然明白,蒙氏教育作為一個整體概念,也觀察和實踐行為的連貫性:

行為的連貫性幾乎是自動實現的,不再需要提示,就好像呼吸不需要思考,我們不會察覺到心臟跳動一樣。

兒童需要建立這個基礎,但他們卻始終不能為自己制定一個行動計劃,因為遷就大人的生活和意志,他們會受到諸多打擾——在兒童的環境里,總是有這樣或那樣強大的人在安排兒童的生活,從來不與兒童商量,也不重視他們,因而顯得兒童的行為沒有任何價值。

書中舉了一個富有父親不允許孩子觸碰玻璃杯的例子,如果是傭人/客人打碎了杯子,父親會說沒有關係;但孩子伸出手來都會因為父親擔心杯子被打碎而制止他,彷彿孩子是家中唯一一個對周圍物品帶來危險的人,也是唯一一個不能觸動物品的人,是無能的人,比物品更沒有價值——不要杠該不該讓孩子拿玻璃杯,這是還原了兒童視角的心理,我們很少有人真正能站在兒童的高度來感受世界

書中對謊言、自卑、佔有慾等獨到洞察還有很多,不再一一列舉討論。如何建立養育兒童中的連貫性呢?

根本上是對一些理念的深入理解,你從哪種渠道獲得並不重要

  • 樸素的人生哲學,恰巧符合了大道至簡
  • 人文哲學
  • 來自我生活經驗的觀察和反思
  • 教育心理學
  • 兒童心理學
  • 發展心理學
  • 某種較為優秀的育兒理念
  • 某種信仰

我們知道許多東西是相通的,或有交叉重合處。當我們有機會接觸到世界各地的人,甚至會發現,不同民族所欣賞的一些品質,都是一樣的。

我們在閱讀中尋找重合的聲音,對自己有啟發的聲音。學習一些新的,吞吐一些舊的。

關於童心童語

童心童語,優質托育服務的踐行者,專業國際師資的培養者,科學家庭養育的倡導者!

童心童語是由國內外眾多嬰幼教人傾力打造的托育中心,致力於為嬰幼兒打造一個適宜發展的專業環境,支持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為家長提供定期講座,傳播科學育兒理念和方法。同時,這裡也是教學示範和教師實習基地,其目的是為了給更多的社區日托提供高品質的教育教學示範和教師培養。我們傾心打造了多層次的、成熟的教師培訓體系,而且特彆強調教師的實踐工作能力。童心童語 2016 年 9 月成立至今,在北京共有4家實體園所,類型涵蓋社區托育、企業托育、商業體托育、幼兒園托幼一體等模式。

「童心童語分享」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等蒙氏教育閱讀筆記 - 天天要聞

童心童語示範日托是由嬰幼教人傾力打造的蒙氏示範日托,是AMS美國蒙台梭利協會教師認證培訓中心的示範日托,是AMS會員學校。 童心童語示範日托採用蒙氏教學,以兒童為中心,尊重兒童天性與原始力,環境整潔、安全、友善、包容,不論哪一種班型都頗具美感、設計感和秩序感。幼兒在教師準備好的環境中,自主選擇工作,自由進行探索,自發主動學習。

「童心童語分享」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等蒙氏教育閱讀筆記 - 天天要聞


童心童語對兒童培養的目標是修內展外,修內:培養兒童成為最好的自己,不僅擁有良好的認知水平,同時更擁有樂觀、獨立、自信、好學、堅韌和問題解決能力等可貴的非智力素質;展外:培養兒童成為社會中有益一員,習得禮貌、同理心、合作和行為規範,讓兒童快樂的融入社會,成為一名正能量的社會人。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首兒所蒲公英科普】經常用開塞露來幫助寶寶排便好嗎? - 天天要聞

【首兒所蒲公英科普】經常用開塞露來幫助寶寶排便好嗎?

點擊上方「藍字微信名」可以訂閱哦!何曉金藥學部主管藥師1歲的小寶經常便秘,長期使用開塞露。後來有了依賴性,不用開塞露就不能正常排便。家長前來諮詢,長期使用開塞露幫助寶寶排便好嗎?其實,使用開塞露幫助排便是緊急手段,不能長期使用。它的主要成分是甘油或山梨醇,通便原理是利用高滲作用,讓更多的水分滲入腸道...
怎樣做個「好爸爸」?禪城區這場教育論壇助力親子相處成長 - 天天要聞

怎樣做個「好爸爸」?禪城區這場教育論壇助力親子相處成長

「你們總是這麼忙,我只是想讓你們多陪陪我!」 稚嫩的童聲在佛山市圖書館的報告廳內回蕩,穿透了每一位在場家長的心……5月18日上午,由佛山市禪城區教育局、佛山市圖書館聯合主辦,佛山市禪城區中心幼兒園承辦的「幼小銜接 家園共育」系列親子論壇活動舉行,一系列節目、分享和沙龍讓爸爸學會更好地與孩子相處。禪城區中...
評論丨「北大要破格錄取郭有才」,畸形流量追逐下的畸形樣本 - 天天要聞

評論丨「北大要破格錄取郭有才」,畸形流量追逐下的畸形樣本

整個傳言的製造鏈上所有的人都奔著流量而去,製造戲劇化、迎合想像,情緒太多,事實太少;對流量的慾望太多,對真相的堅守太少潑天的流量終於來到了山東菏澤。沉寂多時的菏澤南站,儼然成了賽博世界的風暴眼。用灰黃色藥片膜製造「物理濾鏡效果」的郭有才,成為當下的「頂流」,有傳言稱其一次直播有上百萬元收益。小小的菏...
咯吱咯吱~孩子磨牙莫要慌,中醫方法來幫忙! - 天天要聞

咯吱咯吱~孩子磨牙莫要慌,中醫方法來幫忙!

#株洲頭條##湖南省直中醫醫院#咯吱~咯吱~寶寶晚上睡覺總是磨牙,這可愁壞了6歲朵朵媽媽...是因為缺鈣嗎?是因為肚子里有蛔蟲,該打蟲了?相信這也是很多寶媽寶爸的困惑,今天湖南省直中醫醫院就來和我們聊聊「咯吱咯吱」——磨牙症。什麼原因引起磨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