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嘔吐病因很多,有時很簡單,但此病絕大多數兒科大夫誤診

2019年12月06日23:45:13 育兒 1627

小兒嘔吐的癥狀非常常見,有時孩子發生嘔吐在家精心護理,注意孩子飲食,就自行停止嘔吐,但是也有些嘔吐頻繁的,非到醫院處理不可,其中有些嘔吐疾病,雖然不是很常見,但是絕大多數兒科醫生誤診為「急性胃炎」,因為它急性起病,主要癥狀是嘔吐,沒有發燒,確實按照急性胃炎給予補液對症治療就好轉,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又可以遇到同樣癥狀來醫院就診的兒童。其實它屬於一種疾病叫做——周期性嘔吐綜合征,這到底是一種什麼疾病?今天柯大夫與各位分享一下。#健康真相館##清風計劃#

小兒嘔吐病因很多,有時很簡單,但此病絕大多數兒科大夫誤診 - 天天要聞

周期性嘔吐綜合徵到底是一種什麼疾病?

1、周期性嘔吐綜合是屬於一種功能性胃腸病,沒有實質性胃腸道病變。但是嚴重可以影響到孩子身心健康,輕症就嘔吐,嚴重伴有精神神經癥狀。不但孩子受罪,家長也因為孩子經常嘔吐發作就醫,各地就診,搞得心神不安。

2、此病的臨床特點:以學齡兒童或者學齡前兒童為主,但也有幼兒。主要癥狀為反覆發作的嘔吐,既有周期性特點,比如一個月或者兩個月發作一次,嘔吐持續3天左右。在兩次發病的間歇期孩子健康入常,沒有任何嘔吐和其他癥狀。

3、具有遺傳相關性的疾病,往往顯示以母系遺傳方式為主。

一例2歲寶寶嘔吐病例分享

前幾天,兒童住院部的一個3歲兒童,因為生後不久就嘔吐,確診為食道裂孔疝,手術治療,但是手術治療後,孩子還是嘔吐癥狀,沒有改善,進行第二次手術,但是孩子嘔吐癥狀還是沒是沒有消失,但是嘔吐表現的不是進食後嘔吐,其實表現非常有周期性,每2個月一次,每次嘔吐嚴重無法進食,住院補液護胃治療,就好轉。醫生還是考慮胃食道裂孔疝後胃食道反流導致,但我問到家裡是否有人偏頭痛病史,開始家長說沒有,最好孩子媽媽說自己經常勞累了就頭痛休息一天就好,還要孩子的外婆就是有明顯偏頭痛。

所以從以上病史信息來看,這個孩子嘔吐不單單是胃食道反流導致的嘔吐,而是一種具有非常有規律的功能性胃腸道疾病——周期性嘔吐綜合征。

同時近年研究認為此病的家族史可能是發病的重要因素,在一些病例報道有多個家庭成員有類似病史。在這些家族性病例中,顯示以母系遺傳方式為主。這個孩子的母親和孩子外婆就是偏頭痛病史,經常發作,周期發作嘔吐。

小兒嘔吐病因很多,有時很簡單,但此病絕大多數兒科大夫誤診 - 天天要聞

這種病例不能忽視的細節

1、嘔吐癥狀,發作頻繁,伴有劇烈噁心,間歇期無癥狀,可持續數周到數月,嘔吐時總是沒有發燒癥狀。

2、嘔吐的癥狀發作和停止,往往突然開始,停止也是突然停止。

3、除了嘔吐特點外,還有頭痛頭暈等精神神經癥狀,往往伴隨嘔吐癥狀。

4、嘔吐發生時往往伴有面色蒼白、厭食、疲倦、流涎,嘔吐進食少後出現虛弱,體力不支。

5、孩子發病往往有誘因:比如勞累,精神緊張、學習壓力,受到刺耳的聲音、強烈的眩光誘發導致。#寶貝健康課題#

小兒嘔吐病因很多,有時很簡單,但此病絕大多數兒科大夫誤診 - 天天要聞

這種疾病該如何預防治療。

其實周期性嘔吐綜合征的發病率不少,不再被認為是罕見病,大約每100,000人口中的發病率為3.2。但是很多兒科醫生對此病缺乏認識,同時基本上是孩子發作是在兒科急診就診,遇到每個不同接診醫生,大多數按照急性胃炎進行診治。

如果有經驗的兒科醫生同時對於這個疾病認識比較深,臨床上遇到嘔吐孩子,往往會追問一下孩子是否有類似癥狀,同時反覆發作,是否有家族人員是否有類似癥狀,如果有的話,就要警惕是否為周期性嘔吐綜合征,雖然在急性期處理差不多,讓家長懂得這是一種什麼樣疾病,有助於家長懂得預防和宣教。

小兒嘔吐病因很多,有時很簡單,但此病絕大多數兒科大夫誤診 - 天天要聞

1、迴避誘因:孩子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者其他感染性疾病可能導致誘發、情緒激動不安,過度運動和勞累,學習熬夜導致睡眠不足。

2、平時飲食需要容易消化富有營養食物,要規律,避免暴飲暴食,迴避牛奶、乳酪、巧克力、飲料零食等等。

3、一旦有癥狀,最好讓孩子休息,在安靜同時無光的房間里,有利於病情康復。

4、嘔吐嚴重影響進食導致水和電解質缺乏,需要補液對症治療,為了避免嚴重嘔吐導致的消化道出現,食管炎,可以考慮質子泵抑製劑,比如奧美拉唑。

5、作為預防性療法的首選一線療法,5歲以下的兒童,使用賽庚啶;≥5歲的兒童在專業醫生指導下考慮使用阿米替林。

小兒嘔吐病因很多,有時很簡單,但此病絕大多數兒科大夫誤診 - 天天要聞

其實任何一種疾病,如果懂得發病規律和疾病特點,就能很好識別不來,也就很簡單。

把複雜的兒科臨床問題通過科普變得通俗易懂,請關注@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起加入兒科科普的大家庭,家長有相關話題和問題可以留言探討,柯大夫在空餘時間會針對典型問題給予答覆。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吳艷妮罕見曬兒時照片,祝媽媽母親節快樂,稱從不會焦慮和自卑 - 天天要聞

吳艷妮罕見曬兒時照片,祝媽媽母親節快樂,稱從不會焦慮和自卑

5月11日,女子100米欄運動員吳艷妮發布多張與母親熊艷的合影,並祝福其母親節快樂。吳艷妮寫道:「我從不會焦慮和自卑,因為她知道她的孩子很健康,所以我真如她所想的那樣,在美麗的世界艷陽高照,謝謝你成為我的媽媽,熊艷,祝你母親節快樂,祝每一位媽媽母親節快樂。」此外,吳艷妮還罕見曬出了自己的童年照,當時的她被...
母親節,松江這群爸爸們走進訓練營解鎖父育陪伴 - 天天要聞

母親節,松江這群爸爸們走進訓練營解鎖父育陪伴

親子關係中父親的陪伴不是母親角色的「替補」,而是提供獨特的養育維度。5月11日,洞涇鎮的二十多個爸爸帶著自家孩子一起走進由松江區同於道體育管理中心主辦的「父育生態訓練營」,在高智爾球等運動項目中默契配合,在協作對抗中增進情感連接,自覺承擔起小家庭的父育陪伴,為媽媽們分擔育兒重擔。早上8時半,孩子們在爸爸...
母親成為育兒焦慮的終端?一位人類學者的觀察 - 天天要聞

母親成為育兒焦慮的終端?一位人類學者的觀察

在關於教育問題的媒體報道中,家長常常以負面形象出現,尤其是母親。她們是有問題的大人,焦慮、偏執、嘮叨甚至瘋狂,以愛為名控制孩子,唯分數論。但是對人類學者關宜馨來說,母親和孩子一樣痛苦。他們只是先於不諳世事的孩子看到了未來就業與快樂童年之間難以兼容的社會現實,在這種悖謬中苦苦掙扎。每一位母親的進退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