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腹中「遇難」,醫生出手相救,寶媽稱後悔生下孩子

2019年12月05日14:55:15 育兒 1354

鏡子

沒聽說誰在懷孕時,盼著自己家孩子不健康,不平安的。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醫院裡的這對婆媳倆就堪稱「奇蹟」。

醫院收治了一個「羊角帶綜合症」的孕媽。這種病在世界上也並多見,它的主要癥狀並不是體現在孕媽身上,而是表現在胎兒的身上。以這位胎寶寶為例。她的腳腕處有一個深深的勒痕,就好像有一根細得不見痕迹的繩子緊緊纏繞在這裡似的。

胎兒腹中「遇難」,醫生出手相救,寶媽稱後悔生下孩子 - 天天要聞

這可怎麼辦呢?產媽和家屬都替孩子著急。不過,醫生下面的話,讓這一家人發生了比較激烈的衝突。孩子即便是現在剖腹產出生,也可能會面臨截肢的風險。

醫生一語既出,房間里頓時安靜,就連先前的那些緊張的氣氛,也瞬間被怪物一口吸入了肚裡似的。「孩子這會兒還沒到預產期呢,這會兒剖,也是早產,存活率又能有多少呢?還要面對截肢的風險,要不,咱就不要了吧。」婆婆的聲音很微弱,但卻打破了凝重安靜的氣氛。

胎兒腹中「遇難」,醫生出手相救,寶媽稱後悔生下孩子 - 天天要聞

「哎,孩子出生也是遭罪啊,不然就聽我媽的吧!」孕婦有氣無力,眼中無神。「不行,一個生命,憑啥就不要了啊,我不嫌煩,我不怕,孩子出生了,就算截肢,我養著」平時一句話都不說的寶爸,竟然粗著脖子,太陽穴上的筋暴起。

在爸爸的堅持下,媽媽最終還是接受了剖宮產的手術,嬰兒出生時只有1500克,而且絕大多數的器官發育還不完善,加上還要給孩子的腿部進行治療,其難度真的很大。不過,謝天謝地,醫生們通過不斷的會診,不斷的綜合手術和治療,孩子的腿部雖有疤痕,但至少避免了截肢的危險。而且孩子還是保溫箱里漸漸的展示著自己頑強的生命力。

胎兒腹中「遇難」,醫生出手相救,寶媽稱後悔生下孩子 - 天天要聞

這個寶寶是幸運的,那有個堅持且有責任心的爸爸,當然,他的未來,也必將和爸爸一樣,充滿力量和不懈的精神。故事講完了,我們不評價孰是孰非。這裡還是藉此普及一下有關預防「羊角帶綜合症」的常識。

羊膜帶綜合症,最早見於英國。後來通過醫生的不斷研究發現,那些所謂的「勒痕」並不是真的有一根繩子落入了媽媽的肚子里。而是一部分的羊膜破裂後所產生的纖維束或者纖維鞘。它們在羊水裡漂漂浮浮,不斷的相互融合,形成不見痕迹的束帶纏繞在胎兒的某些部位。這些無形的「繩索」阻礙了該部位的胚胎髮育。壓迫了此處肌肉的成長,進而影響了血液的供應,於是就有了肢體壞死的表現。

胎兒腹中「遇難」,醫生出手相救,寶媽稱後悔生下孩子 - 天天要聞

​孕產媽媽想要預防寶寶被這些「繩子」傷害。一定要在整個孕期避免這幾種情況。

1.做好婚檢防止遺傳物質改變。

2.積極按時的做好孕檢。以防和羊膜破裂或者特殊的血管損傷。

3.孕期避免發生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熱情況,同時嚴謹孕早期服用避孕藥物。另外,存在孕前盆腔炎病史的孕婦一定要告知醫生,聽從醫生的建議。

4.整個孕期,定要注意,千萬別不要接觸對身體有害的物質。比如藥物、有害的重金屬、輻射、農藥、酒精等等。

有些問題,預防比治療更有現實意義,從懷孕開始,我們就任重而道遠,所以還是謹慎再謹慎吧。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孩子被蚊子咬後「眼瞎」,醫生:蚊子每年害死70萬人,別大意 - 天天要聞

孩子被蚊子咬後「眼瞎」,醫生:蚊子每年害死70萬人,別大意

文|瑩媽01江蘇有一個女孩子在晚上睡覺的時候,不小心被蚊子咬了左邊的眼睛,結果眼睛嚴重過敏,壓根就睜不開了,左眼也算是瞎了,幸好右眼有一點點腫但沒完全瞎,還能看到一點點。媽媽哭笑不得,把視頻發到網上,萬萬沒有想到,同款的網友還真不少。
人,要懂得適可而止(太對了) - 天天要聞

人,要懂得適可而止(太對了)

人生似一場充滿未知與挑戰的奇妙旅程,每一步都面臨著抉擇,每一次選擇都影響著未來的走向。懂得何時該勇往直前、何時該急流勇退,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智慧;明白何時要全力以赴去爭取、何時應謙遜禮讓以退為進,是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適可而止,並非懦弱無能的表現,而是歷經世事打
親人去世,不掉眼淚的人,多半是這三種人,確實如此,不信不行 - 天天要聞

親人去世,不掉眼淚的人,多半是這三種人,確實如此,不信不行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就像一場漫長的旅行,有相聚的歡喜,也有離別的哀愁。小到日常的分別,大到生死的訣別,我們口中常說的「永遠相伴」,在無情的時光面前,也不過短短百年。當親人突然離世,為何有些人不會痛哭流涕?其實,沒有眼淚,並不意味著感情不深,那些不流淚的人,大多是
吳艷妮剛上大學時被孤立哭訴,媽媽反內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媽媽當你朋友 - 天天要聞

吳艷妮剛上大學時被孤立哭訴,媽媽反內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媽媽當你朋友

近日,吳艷妮媽媽熊艷的一段訪談,引髮網友熱議。訪談中媽媽表示:吳艷妮就像是榴槤,人們對她的看法兩極分化,從小教育她要有接受不被別人喜歡的能力。熊艷在訪談中回憶,女兒吳艷妮剛去北京體育大學上學的時候被孤立,整個競技體校的女孩都不愛跟她玩,吃飯洗澡訓練都沒人陪,她就特別鬱悶。哭著給自己打電話。熊艷開導她...
三篇小學生作文,卻看得我落淚 - 天天要聞

三篇小學生作文,卻看得我落淚

第一篇叫《媽媽》。孩子說:「除了媽媽,你在所有人那裡都占內存,只有媽媽,連老師發群里的照片都捨不得刪掉。」「占內存」——這屬於像素時代的詞,被孩子拿來度量愛的深淺。我們精心清理緩存、追逐流暢,媽媽卻像一片永不告急的海洋,默默沉埋所有「我」的
真正的教育,不是「放手不管」,而是「逐漸引導孩子的主見」 - 天天要聞

真正的教育,不是「放手不管」,而是「逐漸引導孩子的主見」

文|吳鉤隨筆很多家長會陷入兩個極端:一個是把孩子當提線木偶,事事包辦;一個是「過早放手」,什麼都讓孩子自己決定。可事實是——教育的真正目標,是讓孩子有主見、有方向、有判斷力,但不是讓他在沒有準備好的時候,獨自面對人生風浪。孩子不是你的人生附
鉛中毒不容忽視,孩子咬筆桿也有隱患嗎?兒科醫生提醒 - 天天要聞

鉛中毒不容忽視,孩子咬筆桿也有隱患嗎?兒科醫生提醒

近日,鉛中毒話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作為自然存在的毒性重金屬元素,鉛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十大最應關注的有毒化學品之一。生活中哪些物品含鉛?鉛中毒距離我們有多遠?如何防範潛在的鉛暴露風險?潮新聞記者採訪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吳秀靜。「爆米花、松花蛋等食品可能含有較高鉛含量,長期食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