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階段,
鐵是最容易缺乏的微量元素之一,
一般來說,嬰兒生長發育快,
對鐵的需求較大,
出生4-6個月後,
僅有母乳、奶粉都不能滿足需要,
容易發生缺鐵性貧血,
但其早期癥狀並不明顯,
寶媽、寶爸千萬別大意。
01
寶寶患上缺鐵性貧血的表現
輕度貧血癥狀較輕,不易被發現。一般來說,孩子可能會食慾不佳、手腳易涼、不夠活潑好動;年齡稍大的孩子還會出現精神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癥狀。
若是貧血較輕的時候沒有治療,病情進一步加重,容易出現反覆呼吸道感染,甚至引起生長發育障礙。因此父母平時生活中應多注意觀察,如果發現有以上癥狀,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02
寶寶為什麼會缺鐵?
☑寶寶體內存鐵量不足
胎兒從母體獲得鐵,並存儲於體內,以便出生後使用,這部分「存貨」主要來自孕末期,以妊娠最後3個月最多。正常足月兒出生後5個月內的鐵元素基本夠用,不過,若是孕期媽媽患嚴重缺鐵性貧血、胎兒早產或是雙胞胎都可能造成新生兒體內存鐵不足。
☑鐵的攝入量不足
母乳和牛乳中鐵的含量均較低,寶寶6個月後,如果單用奶類餵養又不及時添加含鐵較多的輔食,則易發生缺鐵性貧血。
☑生長發育較快
嬰兒生長發育速度越快,鐵的需要量相對越大,越易發生缺鐵。
☑鐵消耗或丟失增多
由於長期腹瀉、短腸綜合征等引起鐵的吸收障礙時也可導致缺鐵性貧血。
03
給寶寶補鐵的正確姿勢
對孕後期的媽媽來說,應保證足夠量鐵的攝入,尤其是懷有雙胎或者多胎者,確保寶寶出生時囤足了鐵。
早產兒建議2周齡時即開始補充母乳強化劑,足月兒建議4月齡開始補充鐵劑,並堅持至寶寶可以通過食物滿足鐵的需求,同時哺乳期媽媽也要注意補鐵。
及時添加富含鐵的食物。寶寶過了4個月生長需求增加,母乳、配方奶包括之前存儲的鐵已經無法滿足需要。因此,4-6月齡,需及時添加鐵強化的米粉,並逐步根據寶寶的月齡、體重等因素,添加其他富含鐵的食物,如蛋黃、豬肝、牛羊肉等,動物性食物中的鐵相比於植物性食物中的鐵,吸收率更高,且前者能促進後者中鐵的吸收,提高其吸收率。
如果孩子確實出現了缺鐵性貧血,需及時就醫,尋找貧血原因,並在醫生指導下予以鐵劑補充治療,療程通常維持至血紅蛋白正常後2個月左右,治療時間最短為3月。
鐵劑不宜飯前服用(主要指傳統的硫酸亞鐵,琥珀酸亞鐵,葡萄糖酸亞鐵等),最好在兩餐之間服用,以減少對胃粘膜的刺激。補鐵的同時,應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以促進鐵的吸收,如柑橘、西紅柿、深綠色蔬菜、草莓等。切忌和牛奶、咖啡、茶、蛋同服,它們會抑制鐵的吸收。
葯補不如食補,父母要幫助寶寶建立合理的飲食習慣,才能讓他們長成不缺鐵的好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