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家長不敢誇獎自家孩子

2019年11月03日14:55:08 育兒 1671

有一首耳熟能詳的兒歌唱出了孩子的心聲「愛我你就誇誇我,愛我你就抱抱我,愛我你就陪陪我,愛我你就親親我……「

從這首傳唱度很廣的兒歌中反映出孩子對愛的理解,愛我是需要誇獎我的。南寧一位十歲小女孩樂樂,打賞短視頻主播花掉了媽媽一年的工資,而孩子出手如此大方的原因,竟然是:在家沒人誇我,主播他們誇我,我很開心。可見,小小年紀的樂樂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博得關注和滿足,只是這種方式是不恰當的。其實不管是幼兒期還是兒童期的孩子都需要父母的誇獎。孩子天生就很渴望父母的誇獎,

為什麼中國家長不敢誇獎自家孩子 - 天天要聞

家長不敢誇獎孩子

既然孩子這麼需要誇獎,那就直接誇誇唄,但中國很多父母很少誇獎自己的孩子,或者是在孩子小的時候,經常誇獎,但上上小學之後,誇獎就少了很多。這是為什麼呢?

我就這個問題詢問了很多身邊的家長,發現大家都普遍認為誇獎不是一個好的教育方式,因為擔心誇獎會孩讓孩子容易驕傲自大,不思進取了,通俗點說就是怕孩子尾巴翹上天了,不知道自己姓啥了。問他們為什麼會這麼想,家長們還能舉出一大堆驕傲使人退步的例子來。

有的家長說,有太多的中國名言啊,比如|「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還有的家長說,驕傲使人退步的例子連小學生都知道啊,比如有些地區的小學課本里就有一篇關於驕傲的課文《驕傲的孔雀》:驕傲的孔雀因為覺得自己太漂亮了,太驕傲了,光顧著看自己美麗的倒影,結果掉進湖裡了,非常狼狽,被花喜鵲嘲笑並指出了它的缺點。

為什麼中國家長不敢誇獎自家孩子 - 天天要聞

還有的家長非常博學,給我講了很多關於驕傲導致失敗的中國歷史故事,比如:項羽因為太驕傲了,所以敗給了劉邦,自刎吳江;龐涓因為驕傲自滿被孫臏軍隊亂箭射死;曹操因為太驕傲了,赤壁之戰被諸葛亮草船借箭、火燒連營,敗走華容道……

為什麼中國家長不敢誇獎自家孩子 - 天天要聞

這些名言警句、童話故事、歷史故事確實看似都在說明驕傲容易導致失敗,而且這種觀念對我們中國家長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是潛移默化的,根深蒂固的。按照奧地利心理學家榮格的集體歷史潛意識理論,驕傲導致失敗的觀念就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集體潛意識,。而我們每個人都會身在民族文化之中,都會受到集體潛意識的影響。所以家長們擔心孩子驕傲自滿將來吃大虧,所以不敢誇獎孩子也是受到這種我們的文化、集體潛意識的影響的。

那有人看到這裡會問:既然是我們的文化,我們的集體潛意識,估計是不好改變了,就這樣繼續少誇獎多批評教會孩子謙虛的教育不好嗎?

但不是這樣的,過去成王敗寇的歷史太長了,讓人失敗不起,驕傲不起,誇獎不起。但現在已經不是成王敗寇的時代了,是一個允許每個人去自由發展、公平競爭的和平年代。這個時代有很多不同的職業、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們都可以去表現自己、成就自己,但不用擔心一不小心出錯就會招致滿門抄斬的惡果的。時代的不同,顯得這種因害怕驕傲導致失敗的觀念已經不適用了。

誇獎真的有毒嗎?

家長不敢誇獎孩子,除了有驕傲會導致失敗的集體潛意識在起作用,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澄清,導致驕傲的真的是誇獎太多了嗎?使人謙虛的也真的是批評教育嗎?

其實正好相反,按照自體心理學理論對自戀型人格的研究發現,驕傲的人其實是自戀的表現,是一種自卑、低價值感。自體心理學概念中的「自戀」也並不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自戀,是本能性能量從客體撤回以及力比多對自我的投注。這種自我投注,意味著一個人不能愛別人或與別人建立關係,這個人是全神貫注於自身的。簡而言之,就是驕傲的人缺乏愛他人的能力,因為他還處在缺乏自愛之中,所以他只能先把關注投注在自己身上。根據自體心理學的研究,自戀是人性的核心,我們每個人都是需要自戀的,都有一個從自戀走向自體成熟的過程。而且一般個體的自戀是健康的,而且社會也是允許適度自戀的。因為自戀也是一種藉助勝任的經驗而產生的真正的自我價值感,是一種認為自己值得珍惜、保護的真實感覺。

而一個人自戀發展不足才會有不健康的狀態,其中一種表現就是驕傲自大。而導致一個人驕傲自滿的根本原因不是誇獎太多,而是被肯定的太少。所以不誇獎肯定孩子、一味的批評指責並不能讓孩子學會謙虛,而是導致自戀不足,非常的自卑,把自己看的非常的重要,因此更加渴望被認可,一點點成就就到處炫耀,希望別人來誇獎自己。

為什麼中國家長不敢誇獎自家孩子 - 天天要聞

自信的孩子才不驕傲自大

所以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誇獎,該肯定的時候要去肯定孩子,該誇獎的時候要去誇獎孩子,該鼓勵的時候要去鼓勵孩子,看見孩子的一點點進步、肯定孩子的一步步的努力,這樣的教育才能培養出自信的孩子,就不用在把關注點投注在自身,就可以把關注點投注到外界因為好奇去探索世界而不是為了爭強好勝,投注到他人,可以去欣賞他人的優點而不嫉妒……

一個真正自信的孩子才是不驕傲自大的孩子。

為什麼中國家長不敢誇獎自家孩子 - 天天要聞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黃子韜衛生巾半個小時賣出45萬件!產品設計達醫護級標準,將會在超市上架 - 天天要聞

黃子韜衛生巾半個小時賣出45萬件!產品設計達醫護級標準,將會在超市上架

5月18日晚7點,由演員黃子韜主理的衛生巾品牌上線發售。該品牌衛生巾開售15分鐘賣出19.5萬件,半個小時賣出了45萬件。在當天下午舉行的發布會上,品牌方公布了衛生巾的售價和售賣方式,包括迷你巾、日用、夜用、安睡褲等多品類打包售賣以及單品類多包售賣。據粗略計算,該品牌單品類多包售賣形式中,240毫米單片價格約0.65...
老了被子女疏遠別著急!3個智慧方法,讓孩子主動回歸盡孝 - 天天要聞

老了被子女疏遠別著急!3個智慧方法,讓孩子主動回歸盡孝

人到中年,曾經拼搏的身影漸漸收斂,膝下傳來孩童的稚嫩聲音慢慢變成手機微信里冷冰冰的「嗯」「知道了」,才發覺,原來家也會變得寂靜。朋友聚會吃飯,總有人苦口叮囑:「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生活,別太操心。」「我們小時候爸媽都管得緊,如今輪到自己被落在
動不動就掉眼淚的娃,與忍著不哭的孩子,長大後會有哪些區別? - 天天要聞

動不動就掉眼淚的娃,與忍著不哭的孩子,長大後會有哪些區別?

很多人都覺得,哭,是一件「丟人」的事。「這孩子怎麼一有事就哭?」「男孩子哭什麼哭?」「這麼大了還哭,羞不羞?」於是我們慢慢學會了——哭,不是好事。哭,是軟弱,是不懂事,是扛不住。而那個摔倒了咬咬牙、不掉眼淚的孩子,總能收穫一句:「你真懂事。
經常說4句話,孩子的學習效率遠超同齡人 - 天天要聞

經常說4句話,孩子的學習效率遠超同齡人

你好,我是蓁蓁,一個80後寶媽~ 家有12歲兒子,在科學養娃的路上,邀你一路前行…… 最近小區鄰居李姐家搬家,我沒事就過去幫忙。 李姐的女兒去年考上重點高中了,她把閨女....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藏在這4個細節里 - 天天要聞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藏在這4個細節里

(碼字不易,請勿搬運,全網維權!)01要說這當父母的,誰不盼著自家孩子將來能有出息,能過得好?可是這「好」字背後,學問大著呢。我年輕的時候,也琢磨過,是不是給孩子報最貴的輔導班,買最新的玩具,就是頂好的教育了?後來看著身邊人、身邊事多了,才
我們生孩子究竟是為什麼? - 天天要聞

我們生孩子究竟是為什麼?

這是一個觸及生命本質的追問,在不同維度會折射出彩虹般的答案。或許我們可以像中醫觀察脈象般,細細觸摸其中流轉的層次:陰陽相推的天地道二十四節氣在母親子宮裡輪迴,臍帶纏繞著人類三十八億年的基因長河。當新生命叩響世界,是碳基生命最古老的諾言——以
女子先兆流產後請假,公司用一個理由把她開除…… - 天天要聞

女子先兆流產後請假,公司用一個理由把她開除……

女職工在懷孕期間,如果遇到一些特殊情況需要請假,也是職工的正當權益。如果用人單位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不批准職工的請假,然後再以曠工為由將職工開除,這樣的做法合理嗎?「先兆流產請假,單位不批准還開除」 法院判了閆女士在北京一家文化傳播公司工作多年,並簽訂有勞動合同。閆女士懷孕後身體不適,經醫院確診為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