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大家個問題:在您心中,孩子的腦迴路會怎樣的神奇?
我想,當了父母的我們肯定都有這樣的感受,當我們以A思維和孩子說話時,孩子接受到的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B思維。
這種不對稱,用「對牛彈琴」、「雞同鴨講」來形容並不為過。
這不,最近在江蘇蘇州,有位姓趙的女士就碰到了這種情況。
趙女士的兒子今年11歲,前幾天在輔導功課孩子功課時,由於實在忍不住,便生氣地說了句:不好好讀書以後只能撿垃圾。
本來以為說了就過去了,但沒想到這孩子還真實誠,真的就背著父母偷偷跑到了小區附近撿垃圾,而發現兒子不見了的趙女士一家慌了神,遍尋不著後便報了警。
好在,盡職的警察調取了周邊的監控,很快就找到了孩子。孩子的解釋讓人驚著了:想出去體驗一下撿垃圾,感到很辛苦。
網上有句話這樣說道: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不得不說,這真是太形象了。
其實,在我看來,輔導寫作業被氣得頭頂冒煙真是太正常了,在父母眼裡,每個孩子都很優秀,但優秀不代表就都是天才,而且,也不是所有家長都能抱著「沒有學不會只有教不好」的信念,去尋求適合自家孩子的方法。
靜下心來想想,或許,有時候雞飛狗跳才是大多數人家的常態,或許更是一種人間煙火氣吧。
很多時候,父母真正能處亂不驚面對這混亂的場面,還真需要有很強的定力。
普通人如此,名人也不例外。記得之前網上就有德雲社岳雲鵬發文,說女兒9+7算了了5分鐘楞沒算出來,手腳並用,磨蹭半天還掰指頭,實在讓當爹的岳雲鵬快要崩潰。
除了他,劉德華、劉濤、程莉莎也都有因為給孩子輔導作業而心態崩塌的經歷。
談談我的兩點感受。
一,孩子的想法也沒有多大問題。
體驗下撿垃圾的辛苦,才知道認真學習的重要性。想想自己小時候在農村,父母就曾因為我們太調皮而帶到地里幫著幹活。頂著烈日汗如雨下,便會明白學習其實並沒有那麼辛苦,這種發自內心的觸動才是最有說服力的。
我之前就認識鄰居家一個小男孩,上初中二年級的時候覺得上學太苦沒意思,總不想上學,後來他媽媽利用暑假,讓他去親戚家的工廠大了一個月的工。結果回來後說還是上學好。最後像換了個人似的,最終考上了上海的某市重點高中。
二,趙女士的語言方式有些不妥。
拋開孩子離家可能產生的危險,還會讓孩子在心底產生某種職業歧視。
在這個多元的社會,職業是不分貴賤的,撿垃圾同樣是一種職業,也是憑自己的努力生活,不偷不搶,沒什麼可看不起的,同樣值得尊重。
所以,還是希望每位父母能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雖然會很難,但終究值得。
您對此事怎麼看?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