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哭二鬧三打滾,面對萌娃的分離焦慮,家長怎麼做?兒保專家來支招

2021年09月07日21:41:08 育兒 1687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9月7日訊(全媒體記者 楊雲龍 通訊員 黃睿 黃美華)長沙各幼兒園6日正式開學,這兩天幼兒園門口上演著「離別苦情戲」——寶寶抓著爸爸媽媽不放,亂踢亂跳,哭喊著不讓走......面對新入園兒童的分離焦慮症,家長怎麼做?今日,湖南省婦幼保健院兒保專家給家長支招。

分離性焦慮是兒童在與家人尤其是與母親分離時出現的極度焦慮反應,多發生在幼兒早期,常見於3歲至5歲的兒童。分離焦慮往往經歷三個階段,最初表現為反抗、哭鬧、拒絕他人,表情極端痛苦,不能接近,甚至哭鬧一整天,拒絕吃飯;接著表現為無助、冷漠、傷心、失望、不愛說話、不與他人交往;最後似乎表現「正常」了,孩子用心理防禦機制對抗分離焦慮情緒,面對家長的分離無動於衷,家長以為沒事了,直到孩子身體出現不適癥狀(如腹疼、頭痛)才到醫院就診。

一哭二鬧三打滾,面對萌娃的分離焦慮,家長怎麼做?兒保專家來支招 - 天天要聞

面對兒童入園的分離焦慮,家長如何做?湖南省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何滿芬護士長表示,家長要了解孩子焦慮的原因,調整孩子的作息。兒童入園分離焦慮的根源是環境和生活習慣的改變,家長可以使用繪本或者講故事的方法,從孩子的視角分享在幼兒園會發生什麼、會做什麼事情,或是帶孩子到幼兒園與老師交流,感受幼兒園的氣氛和環境。

家長送孩子上幼兒園也要有技巧:

忌「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孩子一鬧家長就妥協,會讓孩子覺得只要自己哭鬧就有可能不用去幼兒園,當家長再次將孩子送到幼兒園的時候,孩子就會變本加厲。

忌哄騙。「我在外面等著你。」「我去給你拿個玩具來。」當家長一次又一次找理由「逃跑」後,孩子會更加焦慮,於是當父母在場時,他們就會更加粘父母。當孩子進入幼兒園後,家長要堅定地與孩子說再見,要讓孩子接受分離。

忌恐嚇。「再哭,再哭我就不接你了!」「再哭,我就把你丟掉!」家長這樣的口頭禪只會增加孩子對幼兒園的恐懼。

忌打斷。家長不要偷偷地跑到門口看孩子,有的孩子情緒已經穩定了,但是發現家長在關注他,又會哇哇大哭,粘著家長不放。

忌暗示。「有小朋友打你嗎?」「老師凶你嗎?」這樣問只會誘導孩子產生消極的情緒,家長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接納孩子的心情。

忌孩子哭,家長也哭。孩子哭家長也哭,會讓孩子認為上幼兒園不管是對於他們還是父母都是非常痛苦的事,會加劇孩子的分離焦慮,不利於孩子的適應。

面對孩子的分離焦慮,家長應採取積極正面的措施。比如,帶上孩子喜歡的玩具,用玩具化解孩子對家長的思念,起到穩定孩子情緒的作用;對孩子多一些關愛、理解、愛撫,孩子出現分離焦慮的情況,家長不能訓斥孩子,應該對孩子要耐心一些,做一些安撫動作如輕拍孩子的背部,擁抱、親吻等肢體接觸,讓孩子知道父母是愛他的,這只是暫時分離;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逐漸養成獨立吃飯、穿衣、洗手、大小便等習慣;多與其他人接觸、交流,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讓孩子喜歡和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交流;家長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孩子出現分離焦慮的情況時,家長要耐心一些,不要急躁和惱怒,因為家長的表現會影響到孩子的情緒。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三月初九吉祥日:勤懇持家三件事,春韭盈門好運來 - 天天要聞

三月初九吉祥日:勤懇持家三件事,春韭盈門好運來

農曆三月初九在民間傳統中是一個充滿吉祥寓意的日子。古人通過觀察自然規律和生活經驗,總結出「1要勤,2不倒,3要吃」的習俗,寄託了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這些習俗看似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生活哲學,值得現代人細細品味並實踐。
《四季輪迴里的思念》 - 天天要聞

《四季輪迴里的思念》

晨曦微露,第一縷光悄然穿透薄霧,我又一次徘徊在熟悉的小徑。路邊的花草掛著晶瑩露珠,彷彿我心底欲滴的思念。每一步,都似踏在回憶之上。曾幾何時,也是在這樣的清晨,身旁有你溫暖相伴,如今卻只剩我形單影隻。我徘徊了一個又一個晨曦,期盼著轉角處能突然出現那熟悉的身影。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 天天要聞

不喜歡出門,可以一整天在家裡的,多半是這3種人

有些人忙碌起來,彷彿永不停歇的陀螺,可以一月甚至幾月都無暇休息;而有些人一旦閑下來,便彷彿與世隔絕,可以很長時間都不踏出家門一步。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這樣的人呢?他們一旦有了閑暇時光,便不喜歡出門,不願意參與社交活動,寧願一整天都待在家裡。其實,他們大多屬於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 天天要聞

清明節,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人間四月,正值芳菲盛放之際,清明悄然而至,家家戶戶焚香祭祖,緬懷先人。在這特殊的日子裡,空氣中似乎都瀰漫著淡淡的哀愁與無盡的思念。天堂的親人啊,你們在那遙遠的地方,是否一切安好,是否也能感受到這份跨越時空的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