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學習這本書叫作《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這本書是我翻閱了大量的關於兒童教育類書籍當中認為是最有效的。
我相信很多夫妻在有了小孩之後,是不知道怎麼帶孩子的,這本書提供了很多比較實用的方法,比如孩子使勁哭的時候,要不要抱他,不懂的爸爸可能認為不能抱。因為哭了一抱呢,他以後就哭得越來越厲害。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為什麼呢?如果孩子使勁兒哭的時候你不管他,這個孩子會特別的沒有安全感,然後長大了以後他可能會缺乏自信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我們有時候會看到一些情景,媽媽帶著幾歲小孩子出去,有時候小孩子不聽話,這個媽媽就會假中不要孩子,假中自己要離開。把孩子丟到路邊,給孩子造成一種威脅,這個時候小孩就被嚇壞了,就會更加使勁的哭,使勁的喊,看到這種情況的路人可能都會看得心碎,
這樣做,她完全不知道對孩子有多大傷害?這樣的做法會讓孩子感受不到無條件的愛,最重要的問題是讓孩子今後時時刻刻都覺得自己有可能被媽媽拋棄。所以結果呢,就是他到了青春期以後,當他具有了反抗能力的時候,他會更加強力地去反叛。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在青春期之前覺得自己的孩子還好帶,但是到了青春期以後孩子就開始跟你摔門、摔臉、翻臉、冷戰甚至離家出走。因為孩子終於具有了反抗的能力。那如果不希望我們的家庭變成這樣的悲劇的話,我建議大家一定要研究下這本書。
這本書的開始就講了關於帶孩子當中的一些誤區,有哪些典型的誤區呢?首先有一個最典型的誤區叫作控制型父母。孩子在出現了問題的時候,有的父母會說,我數三下,一,二, 三,這叫控制型父母。用控制型的方式對待的孩子長大以後會怎麼樣呢?通常會有這麼幾種情況,要麼他會變得特別懦弱,因為他從小被控制,已經喪失了自信。要麼他會變得特別具有控制性。你知道一個人如果特別有控制慾望的話,這個世界上能夠被他控制的事兒其實是非常少的。所以這個人自己會特別的痛苦。
第二種類型的父母會是放任型,說沒事讓他哭,孩子哭會兒沒關係。哭半個小時對身體好,不要緊。所以這個孩子哭起來,然後在旁邊撒潑打滾等等,沒人管他,父母說等他哭好了再說。這种放任型的父母對待孩子,長大以後這個孩子會出現的問題是他會極度地缺乏團隊的歸屬感。缺乏團隊歸屬感的問題是什麼呢?他會過度地具有依賴性。所以這個孩子有可能會加入黑社會幫派,這太嚴重了,有可能會吸毒,這也很嚴重。常見的是他可能會網路上癮,為什麼這個孩子會容易成癮?因為他沒有團隊歸屬感。他只有在那個環境之下,他才能夠找到自己的歸屬感。所以我相信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這樣的。
第三種類型,就是說,好了,別哭,別哭,爸爸給你買糖吃。別哭,爸爸帶你去看《動畫片》。別哭,咱們去買個小車車。這種方法也經常會奏效,這種方式叫什麼呢?叫作賄賂型。那麼當父母用賄賂的方法來對待這個孩子會有什麼效果呢?有很多父母講,很好啊,我在牆上給孩子貼小紅花。然後做對了什麼事貼個小紅花,這都叫賄賂型。
賄賂型父母對待這個孩子,長大以後,這孩子的問題是他做任何事兒都沒有自己來自內心的動力。他的動力全部來自於外在,全部來自於別人需要給他一個確認,所以他做一個好孩子本身並沒有樂趣,他做一個好孩子的樂趣是來自於有人給他一朵小紅花。他學習成績好沒有樂趣,成績好是為了能夠得到一個獎學金。所以如果一個人感受不到這個事情本身的樂趣的話,各位你們能夠想想看,人的一生當中永遠都有人給你外部的確認嗎?永遠都有人從外部激勵你去做事嗎?很難。所以這樣的孩子將來長大了有可能會逐漸地喪失人生的意義,會覺得抑鬱,沒意思。
這四種類型是非常常見的,有一種典型的父母會犯的錯誤叫忽視和低估,否定孩子的感受,什麼意思呢?孩子從幼兒園回家了,然後跟媽媽講,媽媽我很餓,媽媽說你剛吃完飯,怎麼會餓呢?你看,你剛吃完飯怎麼會餓呢?孩子明明覺得餓,但是媽媽講你剛吃完飯,不應該餓啊,否定他的感受。
孩子摔了一跤,摔在地上。尤其是男孩子摔倒以後,媽媽過來說的第一句話是什麼?說不疼不疼,快起來,沒關係,男孩子不哭。你想想看,你如果在廚房裡摔了一跤,然後你老公過來說,不疼不疼。你會是什麼感覺?所以這個叫作忽視了孩子自身的感受。如果父母對孩子經常用否定和忽視感受的方法來對待他,您覺得這孩子會怎樣?這個孩子也會感受不到別人的痛苦。所以我們就經常見到有的孩子把媽媽氣得半死,然後孩子過來說,別生氣,生什麼氣,有什麼,至於嗎?那麼生氣。你看,因為你小時候就和他講不哭不哭。
在我們農村小時候只要給媽媽說,媽媽要腰疼,媽媽就會說哪有腰,小孩子沒有腰。忽視孩子的感受,長大之後這個孩子就會忽視別人的感受,他會和他人之間造成大量溝通的矛盾。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測試,他把很多人的臉畫成簡筆畫。就是這個人的表情畫成簡筆畫,有的人高興,有的人生氣等等,畫了很多簡筆畫。畫了一系列簡筆畫以後,拿著這個簡筆畫到學校裡邊去讓孩子們看,說你看看這個人是什麼表情?你看這個人什麼表情?這個人什麼表情?一個一個看,結果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什麼呢?大量的那種校園小霸王,就是在學校裡邊經常欺負同學的那些小霸王們,分辨不出這些人的表情。他會把一個很生氣的人當做是他很正常,他這個表情挺好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們在欺負別人的時候也經常會表現出來說,我沒覺得把他弄疼了啊,我覺得挺正常的啊。所以他會忽視他人的感受,從而這個孩子很難融入這個社群當中,甚至會傷害別人,自己都不知道。
這都是我們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會經常出現的問題,你可以對照一下。如果不讀這本書的話,我們會不會在這條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以消極後果作為懲罰,我們要分清楚兩個概念,一個叫作直接後果,一個叫作消極後果。不是說不能夠懲罰孩子,懲罰孩子是沒有問題的,但是你要用直接後果來懲罰,而不要用消極後果來懲罰。什麼叫直接後果呢?比如說你跟孩子約好了,我們家今天晚上六點鐘一定要一塊兒吃飯,這是咱們家的規定,咱們家都是這個點吃飯的,你一定要回來。然後孩子看電視,你叫他,你說該吃飯了,他不來。然後再叫他該吃飯了,不來。你打算看多久呢?我要再看半個小時。好了,半個小時之後回來吃飯,沒了,飯吃光了。孩子說我沒飯吃,那對不起,咱們說好了六點鐘要吃飯,現在飯沒有了。所以不好意思,今天沒飯吃了,餓一點餓一點吧。媽媽理解你餓,那咱們明天早上吃點早餐,這叫直接後果。
什麼叫消極後果呢?比如孩子把一個杯子打碎了。這個媽媽說,好了,杯子打碎了,所以你今天晚上不能看動畫片,這叫消極後果。不能看動畫片這件事情和孩子打碎杯子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繫,所以孩子會覺得很奇怪,說為什麼我打碎了杯子會不能看動畫片。所以從此以後不是你讓他變得更乖,而是讓他學會了怎麼樣欺騙你。你們有沒有被父母用消極方式的懲罰過很多次,所以你變得更加善於撒謊了。反正我就這樣,很多孩子都會是這個樣子。因此我們說,消極後果和直接後果的區別是特別明顯的。
還有一類典型的錯誤就是體罰。很多父母會根孩子較勁,說站一邊去吧,安靜點兒,不要動或者甚至揍他兩下,其實輕微的體罰在很多教育學領域裡邊是可以接受的。比如打手心或者打屁股,這都沒問題。但是為什麼我們說體罰經常會出問題?是因為大量的父母在體罰的時候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孩子並不是怕父母揍他,孩子怕的是父母會突然翻臉。你知道,當一個父母在揍孩子之前,那醞釀的氣氛是特別嚇人的。
當孩子感受到父母會失控,他人生整個安全的屏障就徹底被摧毀了。這個會埋下一顆種子,就是這孩子跟你之間會造成一個巨大的親密感的裂縫,從而會導致孩子今後有任何錯誤你都不能指責他。因為你只要指責他,他就擔心會有後面的那個恐懼,會擔心有可能會突然變得不要我了或者父母會突然之間跟我變得像一個不認識的人一樣。因為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安全屏障。
所以這些都是我們父母常見的錯誤,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辦?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這本書裡邊,給了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叫作情感引導。通過情感引導的方法幫助孩子建立大量的情感類的辭彙,他才能夠學會跟你用成人的方式來溝通。我們可以回憶一下,當我們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們首先教他的是什麼詞?通常是爸爸、媽媽、月亮、星星、汽車、都是這些名詞,對吧?
所以孩子為什麼在小時候會經常撒潑打滾,躺在地上不停地哭,不停地叫?原因是什麼呢?有很多家長會說,那是因為他自己覺得這個有效,不對。是因為孩子除了這招之外他不會別的方法,沒有人教過他用什麼樣方法是有效的。
你教了他一大堆名詞,而實際上你最應該教給他的是什麼呢?這叫作沮喪,這叫作開心,這叫作分享,這叫作快樂,這叫作協調、協同等等。所有的這些情感類的辭彙才是我們最應該通過各種各樣方式教給他們的。但你發現情感類的辭彙比較難教,快樂他看不到,他不知道什麼叫作快樂。所以必須得學會用情感引導的方法幫助他學會大量的情感類的辭彙,他才能夠變得善於體會自己和他人的感覺。
所以今後你們如果再看《熊出沒》的時候,不要僅僅看到這個孩子哈哈笑就好了。這個光頭強, 咚腦袋被砸了一下,這個時候你可以問問孩子。你說,你覺得光頭強這會兒的感覺是什麼?你覺得光頭強心裡在想什麼?這都是在幫助孩子學會了解他人。
所以情感引導的整個過程應該怎麼做呢?我們在這兒有一個很好的步驟,這個書裡邊給了我們一個系列的步驟。第一步,首先你要學會能夠給孩子埋下一個種子,什麼叫作埋下一個種子呢?比如說今天晚上你要帶孩子出去吃飯,在吃飯之前你需要告訴孩子,你說今天晚上咱們要一塊兒去吃飯。那就是說在進入包間以後,咱們不能到處亂跑,也不能大聲地叫喚,也不能摔盤子摔碗,你能做到嗎?這個就是咱們今天晚上吃飯的要求,能做到嗎?這是講的第一遍。講完這第一遍以後,在出發之前講一次,在路上講一次,到了飯店的時候再跟他確認一次,這時候叫作埋下種子。
你首先得讓孩子知道怎麼做是對的。我們很多父母經常不做這一步,直接就是你給我乖一點兒,乖一點兒這件事孩子是做不到的。就好像有人跟你說,你根別人談話的時候得有趣一點兒。唉,怎麼才能夠有趣一點兒,這個要求簡直是要命。包括很多演員說,你要演出那種悲憤的狀態等等。形容詞的要求都是很難做到,你要提出具體的要求才是合理的。
然後播下這個種子之後呢,好了,帶孩子去享受晚餐。然後這時候,第二步你要學會不斷地觀察和判斷孩子,你要知道孩子此刻的狀態是什麼樣子的。孩子這會兒在他的情緒正常的這個範圍之內,還是他逐漸地開始失控了?當然你要知道,僅僅有種子,孩子未必能夠做得到,因為他畢竟是個孩子。
然後要學會聆聽,當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你一定要能夠有傾聽的手法。比如說蹲下來,直視他。蹲下來,跟他目光是平視的,然後問問他,到底有什麼樣的感覺?因為你教他要了解別人的感受,那你也要學會去了解他的感受。這時候如果孩子真的生氣,很生氣,怎麼辦呢?這裡邊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這個方法叫作反應情感。什麼叫反應情感?比如說孩子現在很抓狂,很生氣。然後你跟他說,你別生氣,生什麼氣,都是小朋友。玩,有什麼好生氣的,你再這樣生氣,不帶你出來玩兒了。這不叫反應情感,這叫作指責,這叫作要求。
所以當你這樣和孩子講話的時候,孩子會變得更加生氣。因為他那個生氣的感覺根本沒有得到理解,沒有得到釋放。所以這時候跟成年人一樣,你需要跟孩子講這樣一句話:爸爸能夠理解你現在很生氣,爸爸知道你現在很難過,對嗎?爸爸知道你覺得有點委屈,是這樣嗎?爸爸知道你疼,對嗎?你看,只有你能夠準確地反應出他此刻的感受,孩子的情緒才會逐漸地下降,這就是反應情感的威力。
所以如果一個孩子從鞦韆上掉下來,就摔在地上。這時候媽媽跑過去千萬不要說,不疼不疼,快起來。你看,你沒有反應他的情感,你根本沒有在乎他的情感,你忽略他的情感。這時候你應該過去說,哎,我知道從鞦韆上盪那麼高掉下來很嚇人。你還有什麼地方疼,你告訴媽媽,看看媽媽能不能幫到你。這時候才叫作準確地讀出了對方此刻的感受。當你能夠準確地讀出孩子此刻的心情和感受的時候,孩子的心情才會快速地下降,他的情緒水平才會快速地下降,他才會恢復正常。
你要知道在一個孩子沒有恢復正常的時候,你跟他講任何道理都是沒用的。就好像女朋友生氣的時候,你根她講道理,她會更生氣一樣。在關《關鍵對話》。那本書裡邊說到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就是,人要做雙核的對話人。什麼叫雙核的對話人?你既要考慮談話的內容,還要考慮談話的氛圍。而我們很多父母是壓根兒不考慮談話的氛圍,我們只管把自己想講的話一個勁兒地講出來。孩子都已經聽不進去了或者孩子已經崩潰了,已經抓狂了,你還在後邊跟著不停地說,不停地說,這就是嘮叨。所以導致的結果是說得越多,孩子越不聽。因此父母也要首先學會觀察情緒,我能不能把他的情緒先安穩下來,讓孩子感受到有人能夠關心到他。然後再問到他,那麼你覺得咱們該怎麼做。
所以在接下來我們來引導孩子解決問題,當孩子情緒恢復正常以後,我們來學會引導他解決問題。那麼問問他,那你看怎麼才能解決這個問題?你覺得怎麼樣表現才能夠和小朋友好好地相處?你覺得怎麼樣能夠讓你們大家都開心,然後不打架?引導孩子來解決問題,這就是情感引導的關鍵步驟。然後在孩子做對了以後,要做什麼,在孩子把這件事做對了以後要做什麼呢?你要告訴孩子說,你剛剛這個行為做得很好,這個行為叫做什麼,這就是情感引導。
所以我們家長有時候要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們愛孩子是無條件的嗎,很多家長會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是無條件的啊,他做什麼我都會愛他,但是很多父母表達出來的都不是。我們經常會跟孩子說,你要再不聽話我就不管你了,你要再不聽話我不要你了,你要再不聽話把你送人了,我們都喜歡聽話的孩子, 我們都討厭不聽話的孩子。你看看有沒有條件?當你給愛附加上了這麼多的條件的時候,你就知道為什麼孩子在你面前不能夠輕易地接受錯誤了。因為孩子一旦在你面前輕易地承認了錯誤,那麼就意味著爸爸媽媽可能會不愛他,這是他不能接受的。所以你越批評他,他就越敏感。
那麼無條件的愛是不是等於溺愛呢?無條件的愛就意味著你做什麼都行,你做什麼我都罩著你,沒問題。你去打人,我替你買單,不是這意思。正因為爸爸對你是無條件的愛,所以爸爸才要來幫助你,因為爸爸愛你,所以爸爸告訴你怎麼做是對的。你看,這叫無條件的愛。然後在批評完了他之後,糾正了他的行為之後還要再說,儘管今天爸爸批評了你,儘管今天爸爸糾正你的行為,但是爸爸依然怎麼樣?還是愛你的。這才是真正無條件的愛的家庭應該有的語言模式。
夫妻之間也一樣,當然夫妻之間建立無條件的愛會比親子之間建立無條件的愛要難很多。不過一個家庭要想穩固,這一點是特別重要的。否則的話,兩口子一吵架,就會說你愛找誰找誰,你看誰好你跟誰一塊兒過去。因為他心中覺得不安全,他沒有無條件的愛。
所以總結起來這本書最核心的地方就是告訴我們說,情感引導是一個工具,你得學會情感引導的工具。簡單一點兒講,老外的書看起來很厚,內容其實都不多,簡單來講是什麼呢?第一,埋下種子,告訴他到底怎麼做才是對的。然後接下來,觀察和體察他的情感,一旦他的情感出現了問題,他開始發作,他開始生氣,開始不聽話。這時候要能夠反應他的情感,說我知道你此刻很生氣,我知道你很心煩,我知道你怎麼怎麼樣,能夠講出他內心的感受,他的情緒會降低。然後再下一步,我們開始引導他,說那你覺得咱們應該怎麼做?等他做對了以後表揚他,用二級反饋的方法。
這是領導力里講的另外一個概念,二級反饋的方法。在這兒其實就是情感引導,告訴他你這樣做是對的並且告訴他為什麼,從而這個孩子才能從你身上學會大量的與他人溝通的方法和技能,知道很多正確的辭彙。培養一個人最重要的機會不是在他做錯事的時候,而是在他做對的時候。當孩子做對的時候,我們要珍惜這個機會。告訴他這樣做是對的並且告訴他為什麼,這個孩子才能變得越來越自信,並且積攢大量正確的行為,他跟這個世界是和諧的。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到大家,我認為這是我人生當中讀到的最幸運的一本書,所以我把它推薦給了所有準備當父母或已經當了父母的家長。我相信當你讀完這本書,你會覺得非常的感激。
讀書就是這個目的,讀書就是為了解決我們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困難。所以如果你相信讀書能夠改變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美好一點,不要整天糾結在痛苦當中。如果你要問這本書適合多大的孩子?在這本書的後面寫了有嬰兒期、0-3歲、4-7歲、7歲以上等等。但是在我看來,我是覺得,你的孩子就算二十多歲了,這本書也同樣有效,改變隨時都有機會讓家庭變得不同。
如果有一種特別有意思的情侶發生,就是這個道理老公完全能夠接受,但是老婆不接受。老婆經常在孩子面前就表現出不適合的感覺,老公就很生氣,就替孩子很難過,甚至會跟老婆發生爭執。其實有很多的父母為了教育孩子的事產生爭執的。在這裡邊有一個概念非常重要,你要搞清楚是親子關係重要還是夫妻關係重要。夫妻關係要遠遠優於親子關係,所以讓孩子覺得最安全的方法是父母的關係好,父母的關係好對孩子的影響更大。所以千萬不要為了管教孩子的事在孩子面前跟老婆吵架,而應該在孩子不在的時候,跟老婆好好探討一下這件事。然後把這本書介紹給她,讓她花點時間,讓她了解這本書,到底應該怎麼來教孩子,這才對。
可能還有人說自己的爹媽,就是爺爺奶奶這一輩兒,他們教孩子經常會用的方法。這種確實有很多,有很多爺爺奶奶對孩子的時候是相當的兩極,有的就是溺愛的要命,有的就是特別的嚴厲,然後就說你這熊孩子怎麼怎麼樣。他們從小就這樣教你們的,所以他們這樣教孩子也是很正常的。那有人會說,那他這樣教我們,我們不是也長大了嗎?各位,你們長得好嗎?有沒有可能你只是長大了,你的心靈受到了很多的摧殘,你自己都不知道。你有很多局限,你有很多不自信,有很多心靈上的這種盲點,你根本都不敢探索,對嗎?這都是教育留給我們內心的傷害。說實話我相信很多父母都清楚地知道自己身上有很多類似的傷害,所以我們如果能夠做的更好的話,一定是有機會的。
那麼關於爺爺奶奶的問題,我的建議是,父母能夠親自帶孩子當然是最好的。如果一定要爺爺奶奶帶,也可以跟爺爺奶奶不斷地去溝通,然後跟他講一講這些知識。
還有一點就是孩子的樂趣很重要,孩子自己找到樂趣他就願意學習。如果他沒有樂趣的話,沒關係,我們覺得這個世上那麼多的事都可以有樂趣。所以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這種情感表達的方式和對事物的專註性。
有時候孩子挺有樂趣的,但是他就是不堅持。那麼父母就要讓他學會愛上堅持這件事,什麼叫作愛上堅持這件事?比如孩子今天自己突然跑去彈鋼琴了,沒有人逼他,他自己突然彈一下。好?那麼這時候你要趕緊去固定他的這個行為,用反應情感的方式告訴他什麼,你今天表現的這個行為就叫作堅持。哇,你真棒,你善於堅持,你肯定能夠學得好。當孩子感受到了堅持本身也帶來了成就感、也有樂趣的時候,他才能夠學會堅持,他做別的事也會表現出堅持的行為。所以孩子的種種情商、種種行為模式都是通過我們一點一滴不斷地發掘,不斷地確認,才能讓他學會的。而很多家長最大的問題就是一天到晚光看孩子不對的地方,我們整天對孩子的錯誤和缺點特別的敏感。而我對他們做對的事,對他們做的很好的地方、表達出天性的地方,我們沒有感覺,這就是家長的問題。
這是來自於人們原始社會養成的很多壞習慣,原始社會的時候人們就只對危險感興趣。很少有樂觀的原始人——儘管也有樂觀的原始人,但在慢慢進化的路途當中都被吃掉了。所以擁有能夠活到今天的基因,我們都是謹慎的原始人。但我們這種謹慎的基因會影響到我們對於他人的鼓勵。
提高自己最快的辦法就是多讀書,希望各位家長讀讀這本書,(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為孩子而讀。這本書就講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謝謝大家。
下期我們要學習的一本書是(向前一步),這本書是fecebook的coo寫的,作為全球最成功的女性之一,作者在書中深刻剖析了男女不平等現象的根本原因,揭開了女性成功的密碼。
如果你看了剛剛的內容覺得還不錯,可以關注、收藏以及分享給你的朋友和家人。也許你的分享可以引起他人對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