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疯了!全球首个机器人拳王出炉,来一起见证人类史上第一次机器人“互殴”

2025年05月26日08:20:17 科技 7249

2025年5月25日晚,真“铁甲钢拳”上演——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机甲格斗擂台赛,在杭州举办。这是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格斗竞技赛事。

比赛共有四支队伍,各支队伍操控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人形机器人g1展开对抗。

官方数据显示,宇树g1人形机器人身高约130cm,体重约35kg;电池续航约2小时,最高移动速度达2米/秒;视觉系统搭载了深度相机,实现180°广角视野;具备快速恢复平衡和自主起身的能力。

比赛中,四台宇树g1分别佩戴红、粉、绿、黑四种颜色的头部护具及拳套。

笑疯了!全球首个机器人拳王出炉,来一起见证人类史上第一次机器人“互殴” - 天天要闻

摄影 韩丹

在真人选手手动遥控中,它们进行了多轮对抗,施展了直拳刺探、左右勾拳、上勾拳、组合拳、前踢、左右侧踢、膝踢、闪避、跌倒起身等复杂动作,总体展现出较强的稳定性、平衡性和敏捷性。

笑疯了!全球首个机器人拳王出炉,来一起见证人类史上第一次机器人“互殴” - 天天要闻

整场格斗赛分两部分:表演赛和竞技赛。前者主要秀动作,热热身,而真正的重头戏,还得看后面的竞技赛,各种单打、缠斗动作轮番上演。

笑疯了!全球首个机器人拳王出炉,来一起见证人类史上第一次机器人“互殴” - 天天要闻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今天就用颜色代称这些机器人选手。

开局是表演赛,小粉和小绿率先登场。开场双方互相试探,注意看,擂台角落甚至还有机器人观众在“打call”。

突然,小绿一个冲拳命中,小粉被击倒在地,不过很快爬了起来。紧接着,又被擂台边的绳子绊倒。

笑疯了!全球首个机器人拳王出炉,来一起见证人类史上第一次机器人“互殴” - 天天要闻

比较遗憾的是,导播在关键时刻切了镜头,错过了机器人版“鲤鱼打挺”。接着便是正赛,而在正式开始之前,先简单说下比赛规则。

竞技赛采用标准的三回合赛制,每回合两分钟。击中头部或躯干算有效击打,倒地要扣分,若倒地后无法在规定时间内起身,则判负。

三轮结束后,累计得分最高者获胜。

别看是机器人,但它们的招式一点也不含糊:直拳、勾拳、扫腿、侧踢……整整十种动作组合,打起来有板有眼。

打得像人、摔得更像人,这场机器人擂台赛有点东西

第一场:小黑 vs 小粉

首场登场的是小黑和小粉,正式展开较量。

双方人类操作员念完狠话,握手示意,接着一声令下,两台机器人瞬间启动,开局互踹,战意拉满,但打着打着也有些“迷路”。

笑疯了!全球首个机器人拳王出炉,来一起见证人类史上第一次机器人“互殴” - 天天要闻

第一回合,小黑直接被干翻在地,小粉见状虽然没追击,但反手就是一套标准挑衅动作,属实是杀人诛心。

笑疯了!全球首个机器人拳王出炉,来一起见证人类史上第一次机器人“互殴” - 天天要闻

第二回合,小粉继续加强攻势,小黑则显得冷静许多,试图找机会一脚带走对手。双方不断试探彼此破绽,场面略显焦灼。

第三回合,小黑一脚将小粉踢翻。但转眼间,小黑自己也被绊倒,双方双双倒地。幸运的是,小黑最终率先站起。

笑疯了!全球首个机器人拳王出炉,来一起见证人类史上第一次机器人“互殴” - 天天要闻

我宣布“黑队被 ko,本场比赛的结果是粉方获胜。”

等等,不好意思,解说口误,误判小粉胜利,实际获胜的是小黑。小插曲一波,后面解说也更正了这个比赛结果。

第二场:小绿 vs 小红

第二组对决,轮到小绿对阵小红。

第一回合期间,借鉴前面的比赛策略,开场双方不再客气,一上来就直接腿踢互相问候。只是这一回合,小绿操作失误摔了个狗啃泥,直接倒地被扣分。

笑疯了!全球首个机器人拳王出炉,来一起见证人类史上第一次机器人“互殴” - 天天要闻

进入第二回合,小绿彻底上头,切换到狂暴模式,不仅对空气打出一套组合拳,顺带还附送了一个挑衅动作,嚣张值直接拉满。

笑疯了!全球首个机器人拳王出炉,来一起见证人类史上第一次机器人“互殴” - 天天要闻

小红见状,表示孰可忍孰不可忍。

笑疯了!全球首个机器人拳王出炉,来一起见证人类史上第一次机器人“互殴” - 天天要闻

第三回合,小红本打算反击一波“教做人”,但第三回合刚起势,一脚飞踢却踢了个寂寞,直接原地躺平,比赛就此结束。

最终,小绿拿下这一局胜利。

决赛:小黑 vs 小绿(终极对决)

终于到了决赛时间,顶流对决:小黑对上小绿。

决赛开始前,官方还特地展示了它们的终极技能——飓风冲撞,不过比较可惜,这场比赛中并未上演这招,可能还需继续打磨。

第一回合,双方默契选择膝踢开场,一上来就缠斗成一团,裁判多次介入分开。小绿虽摔了一次,但并未受太大影响。

笑疯了!全球首个机器人拳王出炉,来一起见证人类史上第一次机器人“互殴” - 天天要闻

第二回合节奏更快,小黑腿法密集、出招狠毒,小绿也不是吃素的,频频用拳还击,但由于接连倒地两次,整体情况不太乐观。

来到终局之战,第三回合。

小黑稳扎稳打,一记有力的侧踢再次将小绿踢翻在地,而这已经是小绿在本场比赛中的第三次倒地,根据规则,胜负几乎没有悬念。

笑疯了!全球首个机器人拳王出炉,来一起见证人类史上第一次机器人“互殴” - 天天要闻

最终获胜的,是小黑(ai 策算师)!

镜头拉近,小黑的机身布满擦痕和撞击痕迹,也足以说明这场鏖战的激烈程度,最后也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机器人选手。

打拳,是机器人上岗前的一场热身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是这场机器人格斗比赛中,解说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听起来像是调侃,其实背后是门槛极高的技术考验。

在拳击场上,“站得住”只是人形机器人最基本的尊严。

比起走路、跳舞,格斗场景对结构稳定性和抗冲击性提出了近乎严苛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机体结构足够刚硬、重心稳定,还要在短时间内完成高强度对抗动作。

笑疯了!全球首个机器人拳王出炉,来一起见证人类史上第一次机器人“互殴” - 天天要闻

一场像样的机器人格斗,要过四道关:

1.

机体设计:稳定性、抗打击能力、动力系统等

2.

动作控制:步伐调整、手臂挥拳的准确度与连贯性

3.

感知系统:对环境变化(对手动作)的快速响应

4.

实时操控与延迟控制:目前仍靠人操作,意味着操作系统与人的配合也很关键

宇树科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他们为机器人格斗动作采集了大量专业选手的数据,训练素材直接来自职业搏击选手的实战演练。“它的老师就是一些职业的搏击选手。”

换句话说,每一个挥拳的动作背后,都藏着职业选手的经验数据。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个认知误区,我们早已习惯让大模型写代码、画画、讲笑话,于是理所当然地以为,机器人也应该能刷锅、叠衣、喂猫。

笑疯了!全球首个机器人拳王出炉,来一起见证人类史上第一次机器人“互殴” - 天天要闻

但机器人不同于语言模型。语言模型可以从上万亿字的互联网文本中自学成才,可对机器人来说,现实世界的数据收集成本是“级别不同”的事。

想教一个机器人炒鸡蛋?你得先搭一个真实厨房,再装一条能抡锅铲的机械臂,还要部署一套可以记录每一次失败的高精度数据系统——这一切,还得在经历上千万次失败之后才可能接近合格。

相比之下,格斗本质上是一种高效、低成本、强反馈的动作学习方式。

一拳一脚都有清晰的时间顺序和姿态参数;

防御、闪避、出击的策略空间可控;

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也极为明确(命中、躲避、倒地);

还可以通过动作捕捉,直接从职业搏击选手身上获取“标准答案”。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形机器人公司将目光投向“打拳”。包括众擎机器人今天也官宣“机甲拳王”赛事,把比赛门槛提到了全尺寸类人身高。

笑疯了!全球首个机器人拳王出炉,来一起见证人类史上第一次机器人“互殴” - 天天要闻

背后逻辑也很简单。在人形机器人还没找到明确落地场景之前,打拳是最容易标准化、最容易“出片”的展示方式。操作可控、画面震撼、还能刷屏社交媒体——直给、好看、能讲故事。

投资人看了兴奋,媒体拍了好剪辑,观众一看就懂:这机器人,能打。

哪怕只是秀肌肉,只要能“出圈”,就是好演出,至少现在的打拳机器人,已经比前几年那个连走路都磕磕绊绊的版本,强得不是一星半点。

笑疯了!全球首个机器人拳王出炉,来一起见证人类史上第一次机器人“互殴” - 天天要闻

当然话也要说回来,现在的机器人格斗,背后还都是人操作的,也很难不让人质疑人形机器人目前仍是一款披着 ai 外衣的大号玩具。

真正从秀肌肉到上岗,机器人还得过很多关:处理混乱场景、应对突发变化、进行人机协作、提升自我规划能力……

真正的拐点,还需要落在炒菜、喂猫、养老、送货、看护,这些琐碎又高频的场景里。而现在的格斗,只是机器人上岗前最有看点的一场热身而已。

从“站得稳”到“起得快” 

今年以来,人形机器人的加速迭代不断刷新我们对具身智能领域的认知,每一个新技能的解锁,都是技术水平的又一次跨越。从会走到会跑,从空翻到格斗,人形机器人的灵活度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实现蝶变。

站得稳,是人形机器人落地应用的必修课。走路、跑步、跳舞、空翻,再到如今的格斗竞技,人形机器人的稳定性和控制力也在经受越来越复杂的考验。机器人如何在极大的外部冲击下保持平衡,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笑疯了!全球首个机器人拳王出炉,来一起见证人类史上第一次机器人“互殴” - 天天要闻

看似简单的起身动作,需要运动控制算法调用机器人全身29个电机同步配合才能完成。倒地以后能不能在8秒内快速起身,是这场格斗赛事中至关重要的一项评判依据,也是对人形机器人软硬件技术的一次抗压试验。

在今天的格斗赛场上,我们已经能够看到,通过ai控制算法的优化,机器人可以实现毫秒级的动作响应,在外部冲击下实时调动各个关节电机,站得更稳,起身更快。

笑疯了!全球首个机器人拳王出炉,来一起见证人类史上第一次机器人“互殴” - 天天要闻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系统实验室副总工程师 刘泰:采用传统的控制方法很难让它站得住走得稳,现在通过强化学习的训练方式,让它往能够站得平衡的方式由自己去探索。整体的比赛非常振奋,它的表现可以说比以往更进了一步,能够看到机器人在对抗比较强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很好的稳定性,包括全身的运动机构协调,是科技进步和产业进步很好的结合。

来源:央视新闻、都市快报橙柿互动、@爱范儿 编辑:丁丰林

科技分类资讯推荐

荣耀宣布清仓,从9999元跌至4999元,5000mAh+40倍变焦+5000万 - 天天要闻

荣耀宣布清仓,从9999元跌至4999元,5000mAh+40倍变焦+5000万

在国内折叠屏手机领域,销量最高的毫无疑问肯定是华为,这几年华为折叠屏旗舰技术更新远超其它友商,三折叠更是开创了一种新形态机型,因此尽管旗下折叠屏旗舰售价不菲,在市场中的销量成绩却依然非常好,不过对于排名第二的品牌,很多人就不知道,其实这个品
小米新一代“降价王”,16GB+512GB跳水2500元,5300mah+卫星通信 - 天天要闻

小米新一代“降价王”,16GB+512GB跳水2500元,5300mah+卫星通信

大降价的机型不意味着它是卖得不好,还可能是因为它本来定价就不便宜,所以一旦到了清仓期,自然而然的就会大降价,目前小米旗下就有这样一款机型,它就是小米14 Ultra,如今它已经成为了小米新一代“降价王”,跌幅非常大,但如果因此觉得这款手机不
16GB+512GB+7000mAh蓝海电池,现已跌至2124元,售价更加亲民了 - 天天要闻

16GB+512GB+7000mAh蓝海电池,现已跌至2124元,售价更加亲民了

通常情况下,小米公司的新手机人气都比较高,本来小米公司就善于宣传,而且小米手机性价比还高,人气高是正常的,相反缺乏人气倒是不正常,不过目前小米公司旗下还真出现了这样一款手机,它就是小米Civi5 Pro,之所以它人气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一
江苏盐城:无人快递车“上岗” 推动配送方式绿色智能转型 - 天天要闻

江苏盐城:无人快递车“上岗” 推动配送方式绿色智能转型

快递业链接千城百业、联系千家万户、连通线上线下,是服务生产、促进消费、畅通循环的重要力量。截至4月11日,今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已突破500亿件,较去年提前18天,显示快递行业的发展韧性与消费市场的持续扩大。物流领域也因此呼唤着更“新”的力量,
6芯多模光纤 - 天天要闻

6芯多模光纤

6芯多模光纤是内置6根光纤的通讯线缆,具有以下特点和应用场景:一、传输特性模式与距离:多模光纤支持数十至数百种传播模式,因模间色散导致带宽和传输距离受限,典型传输距离在几百米到2000米以内(OM5标准最长支持500米@100Gb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