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世在汽车零部件供应链领域的头把交椅上坐了很久很久了,但汽车工业电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浪潮扑面而来的时代,传统的发动机、发电机、火花塞、发动机管理系统等油车的核心部件被电池、电机、电控“三电”取代后,其竞争力逐步下降。作为追赶者,华为在电动汽车提供的智能解决方案正逐步驱逐博世、成为博世、取代博世,其在汽车供应链领域超越博世也是指日可待。
清明小长假,笔者闲来无事,根据网络公开信息,整理了截至2025年4月4日已官宣与华为合作的汽车厂商统计表,从统计表可以看出华为的能力不但得到了国内厂商的肯定,更不乏国际传统大厂的跟随。闲话不说,直接上图:
图源:笔者辛苦整理,如引用请注明出处
上图如统计不完整,请在评论区留言!笔者随时更新
华为的逆袭绝非偶然,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 "生态战争":
1. 技术碾压:重新定义汽车三大核心
三电系统:华为 DriveONE 多合一电驱动系统集成七大部件,效率提升至 89%,充电 10 分钟续航 200km,而博世同类产品效率仅 82%。
智能驾驶:华为 ADS 3.0 搭载升腾 610 芯片,算力达 400TOPS,支持城市道路无图通行,而博世的 L2 + 系统仍依赖高精地图。
智能座舱:鸿蒙车机系统与手机无缝互联,用户月活超 5000 万,而博世座舱系统市场份额已被高通、华为挤压至 15%。
2. 合作模式颠覆:从 "供应商" 到 "生态主导者"
智选车模式:华为深度参与车型定义、生产和销售,问界 M9 连续 9 个月蝉联 50 万以上豪华车销冠,均价超 50 万元,利润率达 25%。
车 BU 模式:为车企提供标准化解决方案,2024 年发货量超 2300 万件,覆盖 15 款车型,包括与上汽合作的 "尚界" 品牌,瞄准 17-25 万元大众市场。
合资公司:华为与长安、赛力斯等成立合资公司,持股 80%,将核心技术与车企产能深度绑定,彻底消除客户 "卡脖子" 顾虑。
3. 全球化布局:从中国到世界的 "闪电战"
国内:鸿蒙智行四大品牌 2024 年交付 43 万辆,占中国 30 万元以上新能源车市场 38%。
国际:华为与江淮合作的尊界 S800 在欧洲上市,搭载华为全栈技术,定价超 100 万元,直接叫板奔驰 S 级;与比利时 Citymesh 合作部署智能交通系统,渗透欧洲车联网市场。
终极对决:谁将主导汽车产业下一个百年?
博世的优势:百年品牌积淀、全球供应链网络、传统部件市场的惯性依赖。
华为的机会:ICT 技术红利、中国市场规模、生态整合能力。
互动话题:
你认为华为能彻底取代博世吗?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