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政协委员叶雨桐:逐梦未来 打造AI科技“小巨人”

2023年02月14日17:30:20 科技 5203

“90后”政协委员叶雨桐:逐梦未来 打造AI科技“小巨人” - 天天要闻

生于1993年的叶雨桐,今年刚好到了30岁而立之年。

女coo、西安市政协委员、二孩妈妈……初见集众多标签于一身的第六镜科技合伙人叶雨桐,专业的知识、清晰的谈吐、爽朗的笑声都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起来稚气未脱,但谈笑风生间却又显得成熟老道。

第六镜科技是一家拥有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原生技术,为客户提供ai应用技术全栈式服务的科技集团。自2014年创立起,如今已发展成为估值达10亿、业务覆盖全球67个城市的ai科技“小巨人”。

“90后”政协委员叶雨桐:逐梦未来 打造AI科技“小巨人” - 天天要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青年强,则国家强

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

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

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

“90”后政协委员叶雨桐

自主创业,勇敢逐梦

的奋斗之路

“90后”政协委员叶雨桐:逐梦未来 打造AI科技“小巨人” - 天天要闻

part

01

年轻,正是创业好时节

2014年,还在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读大三的叶雨桐便和其他合伙人申请注册了第六镜公司。

说起“第六镜”这一名称的由来,叶雨桐笑称:“当时我们三位创始人都戴着眼镜,所以就起名叫第六镜。”

“90后”政协委员叶雨桐:逐梦未来 打造AI科技“小巨人” - 天天要闻

公司创立后,便将数字化面部识别作为主营业务,几位创始人最初想做的却是“狗脸识别”。

“我们刚开始想通过面部对比识别猫脸、狗脸,从而寻找走失的宠物,但由于当时对技术识别的边界不清晰,实际上这一项技术很难实现,老师提醒我们不如先从找人开始。”叶雨桐说。

就这样,在经过反复调研和慎重考量之后,第六镜科技决定深耕数字化面部识别领域。

同年,第六镜科技接到了建筑工地智慧考勤的项目。

“90后”政协委员叶雨桐:逐梦未来 打造AI科技“小巨人” - 天天要闻

“90后”政协委员叶雨桐:逐梦未来 打造AI科技“小巨人” - 天天要闻

“为保护农民工权益,国家提倡实行农民工考勤制度,但由于农民工指纹识别失效和刷卡难监管,导致考勤很难落地,这时,人脸识别的优点便体现出来了。”叶雨桐回忆当时的经历说:“工地上应用条件严苛,研发过程不仅要考虑一天24小时光照影响、工人脸部的灰尘影响以及工人流动性的影响,还要考虑到硬件实际部署情况、与政府信息平台对接、保障农民工权益等问题。”

“我们每天往返现场和实验室进行考察和实验尝试,经过六个月的研发,终于推出了软硬件一体化封装的解决方案。”叶雨桐介绍,这套方案可根据工地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实时变更人员信息,实现3秒内进行75次人脸对比,对于不同的场景需求,还可以提供不同的模块化api接口,满足光照、模糊程度等各种条件下的应用。

此后,第六镜科技深入不同领域和场景进行技术研发和应用落地,在城市治理领域,为智慧校园、社区、园区、景区以及疫情防控等场景提供智慧高效的管理和服务工具,在智能制造领域,助力钢铁、煤炭、焦化等工业场景实现智能化管理和精细化生产。

part

02

打造数字技术时代的

“火眼金睛”

2019年,第六镜科技闯入重工业领域。让数字技术为工业发展插上翅膀,他们成功地又一次登上高峰。

钢铁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钢铁产量的逐年增加,对钢材的质量检测速度和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钢材质检主要以人工目检为主,检测过程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所有的检查测量只能在低温环境下进行,一旦发现瑕疵,只能成为废钢,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90后”政协委员叶雨桐:逐梦未来 打造AI科技“小巨人” - 天天要闻

针对钢铁行业质检的痛点和困境,叶雨桐和公司其他伙伴们深入工厂一线调研,从课题开设、试验、技术改进到产线示范,历时两年推出了自主研发的“热态钢轨轮廓测量及缺陷检测装置”。

“该装置采用固定2d+3d光学测量方式,用于生产线上连续检测热态钢轨表面和尺寸精度,不仅能采集钢材表面图像信息,还能实现对全尺寸轮廓的三维重建,让每一个凹陷、凸起都无从遁形。”叶雨桐说,这一装置也将检测环境提前在钢铁的热态环节,使检测出的次品有“回炉重造“的可能,帮助企业节约成本。

2019年末疫情来袭,为了发挥科技力量助力疫情防控,叶雨桐和其他合伙人便在思考如何将数字识别技术应用于抗击疫情,“我们用了七天时间做出了数字识别测温设备,这款设备不仅在省内很多高校、社区落地尝试,还在新疆、河北等地以及在冬奥会中被使用。”

当前正值冬奥会一周年,说起去年助力冬奥会疫情防控和安保的经历,叶雨桐说;“能够参与到冬奥会中感到特别光荣,我们打造了7个平台,投入了3万多台人脸识别设备,主要为酒店、场馆、冬奥村等场所提供人脸识别、测温和安保的服务。大家对这一设备的使用效果都赞不绝口。”

part

03

政协委员

新身份攀越新高度

创业九年,从最初青涩的学生成长为如今雷厉风行的女coo ,叶雨桐直言:“创业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可以不受限制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些年,第六镜科技在全国各地开设分公司,但叶雨桐始终驻守在西安。“我是一名西安人,从小生长生活在西安,这里让我很有安全感,而且我感到在西安历史文化底蕴的环境下去做科技创新是一件很酷的事。”

“90后”政协委员叶雨桐:逐梦未来 打造AI科技“小巨人” - 天天要闻

如今,叶雨桐也有了新的身份,是两名孩子的妈妈,还成为了西安市第十五届政协委员。

“政协委员这个崭新的身份,再一次激活了我内心强烈的责任意识。在政协活动中,自己慢慢明白了借助提案建言献策可以服务社会。”作为一名二孩妈妈和科技集团的合伙人,叶雨桐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教育和科技上。

去年,叶雨桐提交《关于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托幼机构家长接送系统的建议》《关于优化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及家长健康数据台账填报实行信息共享的建议》的提案。

“90后”政协委员叶雨桐:逐梦未来 打造AI科技“小巨人” - 天天要闻

“90后”政协委员叶雨桐:逐梦未来 打造AI科技“小巨人” - 天天要闻

“我在接送孩子上下学的过程中发现由于托幼机构的放学时间和家长工作时间有所冲突,监护人经常无法到场接送,导致接送环节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结合自己从事的行业,我便萌生了将数字识别技术应用到托幼机构家长接送系统的念头。”叶雨桐说。

为此,她在提案中建议,应用数字识别,采集家长人脸信息,家长可根据实际接送情况更改配置接送人员,接送家长到达学校刷脸即可显示对应儿童信息,有效帮助老师解决“认脸难”问题,并利用移动端实时同步儿童接送情况,保障幼儿入/离园安全。

今年西安市两会将于2月14日召开,叶雨桐已做好了参会准备,“我将继续关注教育和科技领域,结合科技专长发挥政协委员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心之所往,不负热爱

创业维艰,奋斗以成

各界导报记者 白瑶

科技分类资讯推荐

Neo7 Turbo对友商下狠手 一加对比真我显单薄 - 天天要闻

Neo7 Turbo对友商下狠手 一加对比真我显单薄

#双11国货出行好物#对比同门品牌一加推出的 Ace 5 竞速版,真我Neo7 Turbo 直接用实力完成了一场“自家人打自家人”的无情对决,具体怎么说,不妨跟着我们一起了解下这款新机吧!
“猴脸识别2.0”上线——不但“辨”猴脸,更“懂”猴子心 - 天天要闻

“猴脸识别2.0”上线——不但“辨”猴脸,更“懂”猴子心

人民网西安5月29日电 (记者李志强)“这只猴子叫‘洋葱’,可信度85%。”打开手机小程序,对准电脑屏幕上的一张猴子照片进行识别,不到5秒钟,结果就出来了。随后的演示图像中,“洋葱”的整个身体被标记上了若干个点位,通过分析这些点位的运动规律,就能深度解析它的行为意图。 5月29日,记者从西北大学获悉,此前研发出“...
AI眼镜将取代手机?对话因眼镜提词器走红的杭州公司联创 - 天天要闻

AI眼镜将取代手机?对话因眼镜提词器走红的杭州公司联创

戴着一副透明的眼镜,你可以在路上导航、脱稿在台上演讲,同时还能启动声纹支付、语音唤起AI点餐和打车,这些充满科幻感的场景已经被智能眼镜头部厂商Rokid(杭州灵伴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Rokid即将在6月上线新一代智能眼镜Rokid Glasses。伴随AI关键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模型的快速推进,AI眼镜有望成为下一代人机交互的...
黄仁勋:无论有没有美国芯片,中国AI发展都会继续 - 天天要闻

黄仁勋:无论有没有美国芯片,中国AI发展都会继续

5月29日,英伟达发布了第一财季财报。随后,英伟达CEO黄仁勋、CFO克莱特·克罗斯出席电话会议。会上,谈到美国芯片出口管制对英伟达的影响,黄仁勋表示,出口管制对英伟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这并不能阻碍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反而会刺激中国的创新,增强中国在海外的实力,削弱美国的地位。他认为,AI竞赛不仅仅是关于芯...
川南大数据中心即将投运 政府搭台促成企业间合作 - 天天要闻

川南大数据中心即将投运 政府搭台促成企业间合作

封面新闻记者 黄晓庆5月28日下午,内江市举行“云上甜城·算网为先”川南大数据中心助力内江发展新质生产力推介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即将投入运营的川南大数据中心总投资4亿元、设计机架500个、算力超过10000VCPU、存储能力50PB,是四川
当手机叫车融入大众日常,出租车为何开始到处排队趴活? - 天天要闻

当手机叫车融入大众日常,出租车为何开始到处排队趴活?

在商场边,打出租车似乎越来越好打了,而且直接上车就能走。笔者近日在广州深圳等地,感受到了街头打出租的变化。一个工作日的晚7点半左右,广州北京路天河城门口,停着几辆出租车,车顶的“空车”灯在暮色中格外醒目。司机阿强摇下车窗,望着匆匆而过的行人:“三年前这里根本不担心没活,现在蹲半小时能拉一单就算快了。...
数量锐减30万台,ATM机借势AI卷土重来 - 天天要闻

数量锐减30万台,ATM机借势AI卷土重来

在移动支付全国普及的今天,当你路过街角的ATM机时,是否曾疑惑:这些金属柜体是否终将沦为数字时代的遗迹?最新数据揭示了一个反直觉的现实,2024年全国ATM保有量降至80.27万台,较峰值缩减近30万台,但每台设备的价值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重构。这场静默的变革背后,是一场关乎金融普惠与科技革新的生死蜕变。ATM行业的冰火两...
大模型牵手手机银行,开启无菜单时代|银行APP测评 - 天天要闻

大模型牵手手机银行,开启无菜单时代|银行APP测评

2025年上半年,银行依旧以将大模型装进手机银行作为要务,六大行率先对其大模型进行了升级优化,例如工商银行在同业中率先发布企业级千亿金融大模型技术体系 “工银智涌”,累计调用量超 10 亿次,赋能 20 多类业务、200 余个场景,较 2024 年在应用场景数量和调用量上有显著提升,其大模型技术能力在同业中率先输出至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