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金互联网研究员裴培的一条朋友圈火了!
他表示:“宁德时代一年的研发费用,比互联网行业公认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小米集团都不如,还什么硬科技呢。简直是痴人说梦。制造业就制造业,装什么大尾巴狼!”
果然,引战就得有高光话题,随后该话题就引发网友高度关注。
接着有好事网友将宁德时代的研发投入与小米等互联网大厂进行了对比,得出的结果就是宁德时代竟真的德不配位!
所以网友认为带上小米怼宁德,确实在有点埋汰小米。
宁德时代的研发投入确实不算什么
作为市占率全球第一的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自然称得上全球领先,而拥有广大整车企业客户,且手握三元锂、麒麟等动力电池技术的宁德时代,对外的形象也无疑是一家“硬科技公司”形象。
那么,为什么裴培却公开直指它连小米的研发都不如,是家制造业公司?
裴培所述,或与同日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公司业绩发布会上的发言有关。2021年12月至今,宁德时代股价跌超四成,而曾毓群则在回应股价大幅波动时表示:“宁德时代作为快速成长的高科技企业,估值也应参考世界级高科技企业的早期水平。”
不过,根据2021年公开的财报数据,宁德时代无论从研发总额、研发费率,还是研发人员数量上,至少与阿里、腾讯、百度、美团等互联网大厂相比还存在相当的差距。
在研发费用上,2021年,宁德时代支出为76.9亿元,同比增长115.48%。可在互联网高科技公司面前,这点研发算不上什么。
在去年的研发费用上,小米支出132亿元,美团支出167亿元,百度支出221亿元,腾讯支出518亿元,阿里巴巴支出578亿元。
对比别人的百亿研发,宁德时代的研发费用分别仅是它们的58%、46%、34%、15%、13%。
就算宁德时代的研发效率特别高,每一分钱都花在了刀刃上,但它的实际研发投入也不太可能达到腾讯或阿里的水平,因为差了一个数量级,差距实在太大了……
计算研发费用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宁德时代也不占优势。2021年其研发费率5.89%,仅高于小米的4%,低于阿里的6.9%、腾讯的9.2%、美团的9.3%和百度的17.7%。
而在研发总人数方面,宁德时代的10079人约与蚂蚁集团2020年上半年公布的10646人相当,少于小米的1.39万人、美团的1.8万人、百度的2.4万人。另据业内人士估测,阿里与腾讯的研发总人数在百度之上。
电池行业的技术壁垒本就不高,如今在研发方面,宁德时代连互联网科技公司都比不过。
透过现象看本质,如果宁王被称作“硬科技”企业,那研发费用总额和占收入比都比它更高的美团、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也有资格被称为“硬科技”企业。
互联网不断加持的科技属性
事实也确实不容忽视,在互联网平台由虚转实的那几年,腾讯、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公司,确实在基础研发环节进行了大量投入,不断加持自己的科技属性。
尤其是在设计国运竞争方面,中国科技的短板技术,互联网头部企业从来不吝惜砸钱。
美团研究的无人机,阿里、腾讯、百度和小米都在研究的芯片,这些都是中国需要突破的技术。
早在2017年,美团便启动了城市场景的无人机配送服务的探索,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履约工具变革,加快建设空地协同的本地即时配送网络,致力于为用户提供3公里、15分钟的标准配送服务。截至2021年12月,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的8个社区,1个商圈落地,完成面向真实用户的订单1.9万单。
上海疫情期间,截止4月15日,美团自动配送车累计配送单量突破6万单。
在卡脖子芯片方面,腾讯申请的“量子比特的频率控制信号处理方法、超导量子芯片”专利获授权,该发明 提供了一种量子比特的频率控制信号处理方法、装置、超导量子芯片以及存储介质 ,不但 可以实现对超导量子比特频率控制信号的畸变进行测量 ,而且可以利用测量出的传递函数的性质对控制线路进行修正,从而 达到对比特实现快速的频率偏置。
此前,腾讯自研的AI推理芯片紫霄、视频编解码芯片沧海、智能网卡芯片玄灵,产品性能业界领先。
2018年,百度公司发布第一款云端全功能AI芯片“昆仑”,其中包含训练芯片昆仑818-300,推理芯片昆仑818-100,如今,百度第一代昆仑芯片已于2020年初量产,目前已经规模化部署超过2万片;阿里在发布第一颗自研芯片AI推理芯片含光800后,又相继公布了自动驾驶领域的玄铁910、云芯片倚天710和玄铁C910,而阿里的芯片也是自用为主。
如今,互联网科技企业,正在扭转中国短板技术长期落于人后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