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 |
一周政务要闻 | |
抗肿瘤1类创新药利厄替尼片获批上市 | |
基于钽酸锂单晶薄膜的电光频率梳芯片研究获进展 | |
科学家建立人工智能驱动的空间蛋白质组学新技术 | |
科学家成功解析大脑掌管学习记忆的“分子开关” | |
“天关”刚“睁眼”,就有大发现 | |
研究建立植物特异识别共生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框架 | |
科学家解析人类早期胚胎发育的蛋白质动态变化 | |
政务要闻
中国科学院党组召开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详情】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科学院纪检监察组与中国科学院党组召开2024年专题会商会议【详情】
一图读懂:中国科学院2025年度工作会议报告【详情】
科研进展
抗肿瘤1类创新药
利厄替尼片获批上市
上海药物所、广州健康院等联合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利厄替尼片(商品名:奥壹新),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上市批准。
基于钽酸锂单晶薄膜的
电光频率梳芯片研究获进展
上海微系统所等挖掘钽酸锂在低双折射效应特性方面的优势,结合微波谐振电路设计优化,实现跨度超过450nm、谱线超过2000条的集成电光频率梳。相关成果发表于《自然》。
科学家建立人工智能驱动的
空间蛋白质组学新技术
动物所通过整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与微流控技术,实现全组织切片水平的高分辨率空间蛋白质组检测,突破高通量原位组学技术瓶颈。相关成果发表于《细胞》。
科学家成功解析
大脑掌管学习记忆的“分子开关”
脑智卓越中心和上海药物所揭示内源NMDA受体的原子分辨率三维结构,突破NMDA受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局限于异源重组表达系统瓶颈。相关成果发表于《细胞》。
“天关”刚“睁眼”
就有大发现
我国“天关”卫星观测到一例产生于约125亿光年之外的伽马暴EP240315a,这是人类首次探测到宇宙早期爆发现象的软X射线信号,将为开展早期宇宙相关研究开启一扇新窗口。
研究建立植物特异识别
共生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框架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植物如何识别“敌友”微生物机制,建立植物特异识别共生,与病原微生物分子信号研究框架。相关成果发表于《细胞》。
科学家解析人类早期
胚胎发育的蛋白质动态变化
脑智卓越中心结合跨物种比较和多组学整合分析,系统解读哺乳动物早期胚胎发育过程,围绕临床常见的低质量胚胎,形成进行单胚胎蛋白质组分析。相关成果发表于《细胞》。
责任编辑:曹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