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下196度“狂飙”到高温80度?“冰火两重天”杀灭肿瘤细胞!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薛仁政

通讯员 韩文青

图/受访者提供

“患者对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不敏感,肿瘤又在不断长大,我们选择采用冷冻消融技术,形成冷冻消融治疗的特异性抗肿瘤效应。”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团队成功为一名中晚期肝癌患者、一名肺癌肝脏多发转移患者完成了“复合式冷冻消融”治疗。

手术中,医生将穿刺针按照设定好的线路进入体内,抵达靶区位置,随着温度的急剧下降,在针尖周围形成了一个“冰球”,将靶区组织“速冻”起来,最低温度可以达到零下196度,持续冷冻10分钟左右,再快速加热处于结冰状态的靶区组织,“冰球”融化,温度瞬间“狂飙”至高温80度。

经历了“冷热两极”的处理之后,对肿瘤细胞灭活更彻底。术后复查,患者体内肿瘤标志物已逐渐下降。

“绿色”疗法更舒适?医生决定“冻死”肿瘤细胞!

早期肝癌发病时隐匿性强,很多患者出现症状时往往已届中晚期,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更有一部分患者即使接受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但依旧无法阻止病情恶化。

今年67岁的高婆婆去年前诊断为肝癌,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晚期,并且已经侵犯到膈肌和胸膜,不得不接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但仍无法遏制住肿瘤的进展。

“由于患者对靶免疫治疗不敏感,肿瘤又在不断长大,我们选择采用冷冻消融技术,减轻患者的肿瘤负荷,同时也刺激释放肿瘤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反应,再配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形成冷冻消融治疗的特异性抗肿瘤效应。”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科主任熊斌教授给高婆婆制定了复合式冷冻消融的治疗方案,通过“冷热交融”的形式,不仅消灭靶区肿瘤,而且有可能产生“远隔效应”,放大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效果,将远处的肿瘤细胞也“一举消灭”。

冷冻消融是一种以物理作用杀伤细胞为原理的肿瘤微创治疗技术,对人体造成的创伤及不良反应远低于常规的放疗和化疗,被誉为“绿色”疗法,而且冷冻消融对患者具有一定的镇静镇痛作用,让患者更加容易耐受,治疗过程中基本不会有疼痛不适的感觉。

温度“狂飙”270度!复合式冷冻消融重创肿瘤细胞

手术之前,医疗团队已经设计好了最佳进针线路,依据影像学各层面肿瘤的面积、形态、结构深度特点,明确靶区与周围的关系。

一切准备就绪后,进入关键的手术操作阶段。医生熟练地将穿刺针按照设定好的线路进入体内,顺利抵达靶区位置,随着温度的急剧下降,在针尖周围形成了一个“冰球”,将靶区组织“速冻”起来,最低温度可以达到零下196度,持续冷冻10分钟左右,再快速加热处于结冰状态的靶区组织,“冰球”融化,温度瞬间“狂飙”至高温80度,经历了“冷热两极”的处理之后,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效果更好,灭活更彻底。

“我们在回温过程中进行针道消融,保证穿刺通道的肿瘤细胞也被杀死,而且可以避免退针时发生出血、针道转移等问题,更安全、更彻底。”熊斌介绍,经过两三次重复的冻融循环,可以直接将肿瘤细胞“团灭”,最终实现靶区组织坏死,达到降低肿瘤负荷的效果。“冷冻消融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ct或者超声等清晰看到靶区边界,以此判断肿瘤病灶处理是否彻底,避免伤及正常器官和组织。”

一个多小时后,熊斌顺利为高婆婆完成了冷冻消融手术。

冷冻消融治疗,联合“靶免治疗”实现“1+1>2”

与传统外科手术切除不同的是,冷冻消融之后,不需要将坏死的肿瘤组织取出来,属于“原位灭活”处理。

“冷冻消融对直径小于5厘米的单发肿瘤病灶和最大直径小于3厘米的三个以内的多发肿瘤病灶,可以达到根治性治疗,而如果以减轻肿瘤负荷为目的则不受这些限制。对于骨转移瘤冷冻消融的止痛效果也非常好。”熊斌表示,冷冻消融可以反复多次进行,对于很多失去根治性手术治疗机会的中晚期肿瘤患者,特别是对放化疗不敏感的患者来说,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不仅可以杀死一部分肿瘤细胞,而且能够最大程度地释放肿瘤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肿瘤淋巴细胞,从而提高患者后续免疫治疗的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限,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据介绍,很多时候肿瘤治疗通过外科手术切除风险较大,即使做介入手术也无法彻底清除干净,而冷冻消融则可以发挥“远隔效应”,不仅把“大球”肿瘤冷冻消亡,而且从远期来看,还有助于释放肿瘤特异性抗原,让游走在体内的残余肿瘤细胞充分“暴露”,与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协同“作战”,改善体内肿瘤微环境,提高中晚期患者的综合疗效。(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何宁

校对 | 朱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