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论文称:死后仍有听觉,可听到医生宣布自己死亡

2021年01月21日21:06:02 科学 1424

关于临终告别后的说法一直都有两个极端,传统思想上认为,刚死去的亲人仍然还能听到大家在病房里讨论身后事处理、分割财产等,会令死者非常伤心!而相信现代科学的人则称,人死如灯灭,啥都不知道了,还要如何在意?

《科学》论文称:死后仍有听觉,可听到医生宣布自己死亡 - 天天要闻

尽管在死者面前讨论这些事情确实不太人道,但吃瓜群众们也非常想知道,难道讨论时死者真的就能听到了?

人的死亡过程到底是怎样的?死后还能听到?

人的死亡有两种,一种是脑死亡,这个理解很简单,就像电脑的CPU烧了,外围硬件即使完好,那么也跟着死了,但电脑CPU换一个即可,人脑没得换,而且换了也就再不是自我了!

《科学》论文称:死后仍有听觉,可听到医生宣布自己死亡 - 天天要闻

另一种是外围关键器官坏了,比如主板南桥北桥、或者电源,或者供电芯片等坏了,电脑也会挂,这种情况一般更换配件即可,所以很多人移植器官后依然可以存活多年,当然还有像癌症那样扩散后,全身都是癌细胞,连换“零件”机会都没有的时,那就彻底没戏了。

《科学》论文称:死后仍有听觉,可听到医生宣布自己死亡 - 天天要闻

我们讨论后者,因为直接物理性脑死亡患者,估计都不需要讨论了,就如你把电脑CPU直接用电钻打个洞,那就是天王老子喊他也起不来了!

人死亡后,哪个器官最晚罢工?

答案真的是听觉!

第一个消失的是视觉,这个似乎很好理解,因为那会可能连抬眼皮的力气都没了,而且大脑处理立体视觉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没力气的时候还是闭目养神吧。

《科学》论文称:死后仍有听觉,可听到医生宣布自己死亡 - 天天要闻

然后消失的是触觉,但人体最后会把能量供应给大脑,体表就会失血失温,感觉神经没有血液供应就会无知觉而麻木。

《科学》论文称:死后仍有听觉,可听到医生宣布自己死亡 - 天天要闻

最后消失的是听觉,道理很简单,因为听觉距离大脑最近,并且听觉传导是通过耳蜗内液中的毛细胞将声音信号转化成电信号,然后传递到大脑,它的传导神经很短、消耗很低,基本上只要大脑活着,就会有听觉。

《科学》论文称:死后仍有听觉,可听到医生宣布自己死亡 - 天天要闻

死后还有听觉吗?

耳蜗的毛细胞转出来的电信号,要送到大脑处理后才会形成听觉,否则就像动圈式话筒,振动后发出的电信号,没有电路处理,那么这个信号没有任何意义。

《科学》论文称:死后仍有听觉,可听到医生宣布自己死亡 - 天天要闻

所以从理论上来看,脑死亡后这个耳蜗毛细胞送出的电信号,根本就“无人”处理,又何来听觉之说?

《科学报告》推翻研究,刷新我们认知

2020年7月8日,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学者在《科学报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是《生命的尽头持续听觉》,它讲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关于人体在垂死之际,大脑对声音的反应,这个发现将会帮助家人和朋友对处在最后一刻的亲人予以最后的关怀。

《科学》论文称:死后仍有听觉,可听到医生宣布自己死亡 - 天天要闻

研究人员使用EFG(脑电图)辅助测量大脑活动情况,分析了健康对照者与即将临终的患者之间的差异,以及到无反应的过程,研究人员发现,从正式死亡开始前的几小时,患者的进入了反应迟钝的时期。

《科学》论文称:死后仍有听觉,可听到医生宣布自己死亡 - 天天要闻

但研究人员发现,即使是垂死之际的患者,对声音的反应会对比其他方式的感知要明显得多,也就是说,即使患者已经没有什么知觉,但在进入正式脑死亡之前,仍然是听得到周围声音的,因此从理论上来看,即使没反应,来看望的亲人也可以通过话语让患者知道来看他了。

《科学》论文称:死后仍有听觉,可听到医生宣布自己死亡 - 天天要闻

UBC心理学系教授劳伦斯·沃德称,对比了多个患者和健康人对声音的识别度,确认了这一发现。临终关切有着30年经验的加拉格尔博士也表示,她见证了临终关切对患者非常积极的一面所以她比较认同这个发现。

《科学》论文称:死后仍有听觉,可听到医生宣布自己死亡 - 天天要闻

不过据研究者称,尽管研究表明有反应,但无法从实际角度来衡量患者是否真的听懂并处理了这些信息,因为进入死亡程序的患者无法开口告诉研究者。

美国纽约大学兰贡医学院的研究

美国纽约大学兰贡医学院重症监护与复苏研究项目负责人萨姆·帕尔尼亚的研究则更惊人,他们发现,在心脏停止跳动,大脑停止供血到脑电波停止这个时间间隔,有些超出他们的预估。

《科学》论文称:死后仍有听觉,可听到医生宣布自己死亡 - 天天要闻

2013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对9只被麻醉的实验大鼠诱发心脏病,然后观察大鼠在临床死亡后的脑电波活动情况,结果观察到了一段“应急状态的”脑电波,简单的说就是人体在心脏停止跳动、大脑在供氧停止后还会爆发出一段应急兴奋状态,此时的状态足以大脑处理很多生理活动过程!

《科学》论文称:死后仍有听觉,可听到医生宣布自己死亡 - 天天要闻

图1 大鼠脑部(左)和人脑(右)的结构示意图

但相关研究者并没有表示这个时间有多久,不过有一点可以了解到的是,这些活动都可以通过脑电波诊断得到,而现代脑死亡判断标准则要比这个严苛得多,所以从理论上来看,心跳停止能听到声音完全有可能,但在脑死亡后则是不可能的事情。

《科学》论文称:死后仍有听觉,可听到医生宣布自己死亡 - 天天要闻

因此各位吃瓜群众也可以放心地聊天,但问题是还有一个伦理问题,于情于理我们都不宜这样操作,毕竟还是以死者为大嘛。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Science | 突破性进展:深度学习+物理模拟,精准操控蛋白质“形态切换”,未来药物设计新路径 - 天天要闻

Science | 突破性进展:深度学习+物理模拟,精准操控蛋白质“形态切换”,未来药物设计新路径

引言生命,无疑是宇宙中最精密的奇迹。而蛋白质(proteins),正是构成生命大厦的无数微观建筑师。我们通常会将蛋白质想象成一个个静态的、结构精密的分子雕塑。然而,生命的奥秘远不止于此——真正的蛋白质,更像是灵动万变的“变形金刚”!它们能够根据环境信号精确切换构象(conformational states),这种动态能力正是...
为啥有些人每天只睡4小时却精力充沛,而你睡8小时还是困? - 天天要闻

为啥有些人每天只睡4小时却精力充沛,而你睡8小时还是困?

经典观点认为:每晚睡足8小时,第二天才能精力充沛地学习、工作,否则就会昏昏沉沉,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也容易烦躁。然而我们有时候会遇到一些例外,有些人每天只需睡3~6小时,依然活力满满。这群人被称为“自然短睡者”,科学家发现,他们的秘密就藏在基
红外相机里有什么?荒漠猫、兔狲……含“野”量不要太高 - 天天要闻

红外相机里有什么?荒漠猫、兔狲……含“野”量不要太高

尕海湿地位于甘肃省甘南州碌曲县,是甘肃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尕海保护站在附近的巡护点上,布设了近80台红外相机,用来监测雪豹、岩羊等其他野生动物的活动轨迹。每年的5月和10月,保护站工作人员都要回收查看红外相机中的视频画面,为野生动物的监测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近日,总台记者跟随保护站里...
什么叫细胞不对称分裂,在生物学上有重要应用。 - 天天要闻

什么叫细胞不对称分裂,在生物学上有重要应用。

#认证作者激励计划#细胞分裂是否对称主要取决于我们讨论的是哪种类型的细胞分裂以及具体的生物背景。细胞分裂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此外,某些情况下也会提到无性繁殖过程中的不对称分裂。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中,一个母细胞会复制其遗传
402片濒危鲨鱼翅进境有异味被查 - 天天要闻

402片濒危鲨鱼翅进境有异味被查

近日,深圳宝安机场海关查获濒危鲨鱼翅402片。深圳宝安机场海关关员在对转运货物开展巡仓监管时,发现一票货物外包装破旧且散发出浓烈的异味,随即对其开箱查验。经查发现,纸箱内装有用透明保鲜膜包裹的疑似鱼翅一批。
行进中国|一根竹子的“七十二变” - 天天要闻

行进中国|一根竹子的“七十二变”

广德竹海。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竹编传承人手工编织竹制品。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竹包包让人爱不释手。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竹桌椅搭配的休闲茶室。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用笋衣编成的动物摆件惟妙惟肖。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自带蓝牙功能的竹键盘和竹鼠标。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人民网广德5月25日电(记者汪瑞华、张俊、陈曦、苗子健)竹筷...
科学家首次实现超冷原子“超纠缠” - 天天要闻

科学家首次实现超冷原子“超纠缠”

IT之家 5 月 25 日消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 Manuel Endres 团队通过“光镊”(基于激光的镊子)对单个原子进行精细控制,首次在超冷原子体系中实现 "超纠缠" 量子态。相关研究成果已于 5 月 22 日发表于在《科学》上(IT之家附 DOI: 10.1126 / science.adn2618),展示了量子操控技术的新高度,或为量子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