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家发现550万年前洞穴,内部生物颠覆了人类对生命的认知

2021年01月21日14:03:04 科学 1702

大自然向来都充满着奇特的色彩,而其中最为奇特的莫过于生物的进化史。在地球上有着数量众多的生物,而这些生物在长久的历史里为了能够适应自然环境,于是更新着自己族群赖以生存的本领,甚至是身体构造,像食肉动物为了进行捕猎行动,于是便进化出了尖锐的爪牙。生物在适应与进化的过程之中丰富了自然界,让世界变得更加的缤纷多彩。

而人类作为这个世界的统治者,也可以说是历史上进化得最成功的生物了,因为我们进化出了发达的大脑!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一处意外发现的洞穴,其内部生物的进化,颠覆人类对生命的认知!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探险家发现550万年前洞穴,内部生物颠覆了人类对生命的认知 - 天天要闻

二、意外发现神秘洞穴,竟然有550万年历史

众所周知,在自然界之中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的,在自然的变迁之中,也容易出现一些堪称神秘的洞穴,而当人们发现这些洞穴的时候,往往会发现其已经有了非常久远的历史了,并且已然成为了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

例如,在1986年的时候,当时有一批科学家,为了寻找到一块合适的空地,用于建造一个核电站,于是他们便在距离黑海几公里的海岸处进行勘察行动,然而令人感到非常意外的是,他们虽说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可以用于修建核电站,但是却在勘察的过程之中,意外的发现了一个神秘而又非常奇特的洞穴。

这个洞穴在后来被人们命名为莫维尔洞穴,在其被科学家们发现的时候,经过勘测之后科学家们惊讶的发现,这个洞穴预估至少会有着多达550万年的历史,只是因为在这长久的时间里一直都被封闭了起来的缘故,所以才导致了人类一直都没有能够发现这一处神秘的洞穴。

在进行了实地考察之后,科学家分析后普遍认为,这个洞穴是550万年前的时候,当时的原始人类们才刚刚从树上去到了陆地生存,而想这样的一处洞穴,便是当时的原始人类们所居住的栖息之地。

探险家发现550万年前洞穴,内部生物颠覆了人类对生命的认知 - 天天要闻

对于这样的一个发现,让科学家们倍感惊喜,因此对于这个洞穴的探索也很快的便提上了日程,为了能够解开这处神秘洞穴的秘密,于是科学家们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探索,也正是因为这些探索,让科学家们收获了意料不到的发现。

这个洞穴从外观上看起来与其它的洞穴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在深入的进行了探索之后,却会发现里面称得上是别有洞天!

二、深入探索洞穴,其内部令人意想不到

在科学家们做好了准备工作之后,便开始了对洞穴的探索,在进入了洞穴之后,首先要先通过一条长度约为20米的向下通道,之后便要沿着一条狭窄的地下石灰岩通道进行水平移动,而在成功的穿过了这条狭窄的隧道之后,便能在洞穴的深处发展一片小湖泊。

在这里,由于长时间内都没有任何阳光的照射,因此洞穴内部是处于黑暗的状态,对于长时间生活在阳光下的人类而言,想这样的封闭且黑暗的环境,不免让人感到有些难受,会给人的心理带来很大压力。

探险家发现550万年前洞穴,内部生物颠覆了人类对生命的认知 - 天天要闻

但是,这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科学家们在经过了检测之后发现,在洞穴之中的氧气含量非常的少,大概只有外面的世界的氧气含量的十分之一,与此同时内部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却是外界的百倍以上。

并且,在探索洞穴的过程之中,科学家们还可以闻到在那小湖泊之中,还散发出一股奇怪的味道,闻起来就好似臭鸡蛋的味道,或者是橡胶烧焦所产生的臭味,经过调查之后科学家才发现,原来这溢散出来的臭味,实际上是剧毒气体硫化氢的味道!

在如此封闭、黑暗、缺氧,且存在剧毒气体的环境之中,人类实在是无法进行长时间的逗留,再加上担心过度的探索会破坏洞穴内部的生态环境,因此科学家们对于洞穴的探索也是点到为止。然而,即便如此也让科学家们有了足够意外的收获。

在这个存在长达550万年时间且环境恶劣的洞穴之中,科学家们却发现了有生命系统的存在!经过了科学家们的细心勘察之后,发现了在洞穴之中存在有包括蜗牛以及蝎子等在内的48种生物,并且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在这48种生物之中,还有多达33种是人类先前没有发现的种类!如此惊人的调查结果,让科学家们对这个神秘的洞穴更是深深的着迷着。

探险家发现550万年前洞穴,内部生物颠覆了人类对生命的认知 - 天天要闻

不过,在惊讶之余,科学家们也感到非常的不解,众所周知生物的生存是离不开阳光的,那么在这样一个没有阳光且黑暗的洞穴之中,这些生物究竟是如何存活下来的呢?

三、洞穴内部的生物,颠覆人类对生命的认知

时至今日,人类已经在地球上发展繁衍了长达数百万年的时间里,并且人类还凭借着进化出来的智慧文明而成为了食物链的顶端的存在。在人类的认知之中,生物的生存是需要有氧气、阳光、以及稳定的液态水等的。

然而,在莫维尔洞穴之中并没有这样的条件存在,但是却依然有生物存活的情况,这无疑颠覆了人类对生命的认知。

对此,科学家们断定,在洞穴里的生命系统是自给自足的。

探险家发现550万年前洞穴,内部生物颠覆了人类对生命的认知 - 天天要闻

科学家们发现,莫维尔洞穴这个封闭的世界之所以能够拥有丰富生命,关键的一点在于“自养型细菌”的存在。

经过调查科学家发现了,在维尔洞穴的湖水中以及周围的岩壁上有着大量的细菌存在,这些细菌在吸收了硫化物之后便会转化为硫酸,在吸收了氨之后便会转化为硝酸盐,而只要通过这两个化学反应便会产生出能量,这个过程便是能量积累的过程,与普通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是相似的,莫维尔洞穴内部的生态便是以此来弥补没有太阳光的不足。

在洞穴中除了大量的细菌之外,还生长着其他的生物,它们还已经有着些许进化的前兆,科学家认为正是因其长期生存于无光环境中,它们必须要通过进化来适应这个恶劣环境,这就导致其眼睛全部都退化掉了,而这样对生物研究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来说,由于洞穴内部的环境太过恶劣,因此如今只有不到百位科学家们对莫维尔洞穴进行了探索。不过,即便对洞穴的探索并不全面,但是却也让人类对于生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情,或许在某些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还存在着更多令人惊讶的现象,等待着人类的发现!

探险家发现550万年前洞穴,内部生物颠覆了人类对生命的认知 - 天天要闻

小结

在人们发现莫维尔洞穴的时候,相信是被其奇妙所震惊的,在地球上竟然还有这样一个类似于异星的世界,让人对这个星球究竟还有多少未知的事情感到好奇满满。

在莫维尔洞穴之中,科学家发现了其中存在的独特的生态环境,相信通过对这个洞穴的研究,能够让人类收获良多。

而至今为止,在真正意义是对莫维尔洞穴进行了探索研究的人数还不到百人,对于这个奇妙之地的了解也并不算深入,但这便已经颠覆了人类的认知,相信随着探索的进一步深入,未来能够得到更加惊人的研究成果,就让我们一起来拭目以待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行进中国|一根竹子的“七十二变” - 天天要闻

行进中国|一根竹子的“七十二变”

广德竹海。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竹编传承人手工编织竹制品。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竹包包让人爱不释手。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竹桌椅搭配的休闲茶室。人民网记者 苗子健摄用笋衣编成的动物摆件惟妙惟肖。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自带蓝牙功能的竹键盘和竹鼠标。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人民网广德5月25日电(记者汪瑞华、张俊、陈曦、苗子健)竹筷...
科学家首次实现超冷原子“超纠缠” - 天天要闻

科学家首次实现超冷原子“超纠缠”

IT之家 5 月 25 日消息,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教授 Manuel Endres 团队通过“光镊”(基于激光的镊子)对单个原子进行精细控制,首次在超冷原子体系中实现 "超纠缠" 量子态。相关研究成果已于 5 月 22 日发表于在《科学》上(IT之家附 DOI: 10.1126 / science.adn2618),展示了量子操控技术的新高度,或为量子计
甘肃发现重大“王国”遗迹 - 天天要闻

甘肃发现重大“王国”遗迹

甘肃临洮再次发现多处恐龙化石遗迹近日,甘肃农业大学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金城首席科普专家团队成员杨精涛团队在甘肃临洮中铺取得重大发现——多处恐龙化石遗迹重见天日。经初步挖掘与判断,这些化石隶属于蜥脚类恐龙。目前,部分骨骼形态已清晰显现
最近年纪大了胃口变小 一次都只能吃六包泡面了 - 天天要闻

最近年纪大了胃口变小 一次都只能吃六包泡面了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SEVENTEEN著名大食量男团,之前刚看一晚上夸张式的形容,真正看了他们的物料,就会一次又一次的震惊他们的胃口极其之大,犹如饕餮。
李沧华澜数智港拟建基因编辑实验室 - 天天要闻

李沧华澜数智港拟建基因编辑实验室

点击蓝字关注5月23日获悉,李沧区九水东路568号华澜·数智港18号楼7层拟建基因编辑实验室,投资1000万元,工期2个月。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面积1014.7m2,建筑面积1014.7m2,主要设办公区,展厅、植物室、检测实验室、DNA提取室、分子实验室、冷库、种子周转区、仓库、危废暂存间、电泳室等,用于从事农作物的基因编...
参观人数创纪录!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让市民大开眼界 - 天天要闻

参观人数创纪录!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让市民大开眼界

5月24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第四届公众开放日活动如期举行。活动当天,超过1500名市民化身“一日科研体验官”,走进实验室,亲身参与科普讲座、实验互动、主题展览等丰富多彩的体验项目,创下历年参观人数新纪录。“公众参与热情远超预期,开放日预约名
在夜晚用“太阳”发电 - 天天要闻

在夜晚用“太阳”发电

太阳能是地球上最环保也相对稳定的能源了,可是它有一个明显的短板,那就是夜晚太阳落山后就“罢工”了,人类无法再利用它的能量。可是夜晚才是人们使用能源的高峰期,照明、供暖、制冷……方方面面都需要能源。有什么办法让人们在夜晚也能用上太阳能呢? 这个问题科学家思考了很多年,最近他们找到了一个答案:利用太阳留在...
凌霄花开,满庭生霞 - 天天要闻

凌霄花开,满庭生霞

初夏的庭院,万物繁茂。忽然有一日,庭墙角落间,一抹橘红悄然绽放,如火般攀上了粉墙黛瓦之间。它不语,却在风中轻轻摇曳;它不争,却已占尽院中高处的风光。凌霄花,顾名思义,“凌于霄汉”,是花中少有的“高处开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