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年飞行225亿公里,旅行者1号最后的照片,为何令人深思?

2021年01月13日14:09:02 科学 1185

当我们拼尽全力耗费所有精力完成某件事,结果这件事在别人那里是轻而易举的完成了,这给人一种无力感。同样当人类非常努力的发展,让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我们可以去到任何想去的地方都不需要费力,正当我们骄傲的时候,发现这太小儿科了,仿佛一切都没有意义。

以前的人类科技太落后,大家都生活在固定的区域圈子内,距离较远相互交流就会变少,那个时候感觉这个世界真的很大,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工具也逐渐发达,地球真的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44年飞行225亿公里,旅行者1号最后的照片,为何令人深思? - 天天要闻

逐渐的我们目光已经不在局限于地球上,早都瞄上了地球之外,例如目前最远的足迹已经到了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共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而在那之后NASA也发射了多颗星际探测器,首要目标是探测四颗远日行星,初级认为完成后,四颗探测器将继续向深空飞行,目标是飞出太阳系。

44年飞行225亿公里,旅行者1号最后的照片,为何令人深思? - 天天要闻

旅行者一号的惊鸿一瞥

1977年9月5日从卡纳维拉尔角基地发射升空,在成功发射后的三年内就完成了对旅行者二号的赶超、穿过小行星带、探测“木星系”以及“土星系”,最后由于飞行轨道原因不得不放弃对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探测任务,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探测只能等着紧随其后的旅行者二号来完成。

44年飞行225亿公里,旅行者1号最后的照片,为何令人深思? - 天天要闻

最新数据显示旅行者一号是朝着太阳系外飞行的,已经飞行了43年之久,距离地球大约是225亿公里,在2025年旅行者一号将彻底的和地球之间失去联系,独自的向宇宙深空中飞行探索。

1990年2月14日旅行者一号发射13年后,它飞行到距离地球64亿公里之外的地方,受地面指令旅行者一号调转相机拍摄了一张“家的照片”,从照片中可以看到我们可爱的地球。

44年飞行225亿公里,旅行者1号最后的照片,为何令人深思? - 天天要闻

那个不足一像素的小蓝点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美丽的蓝色星球,地球上数百万个物种的点点滴滴都聚集在那颗小蓝点上。

旅行者一号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意义非凡,从遥远的地方看地球,它就像是一粒灰尘可有可无,就是在这样如灰尘般的天体上诞生了生命发展出智慧文明,但一切都没有人与我们祝贺,目前来看在宇宙中地球生命很孤单。

44年飞行225亿公里,旅行者1号最后的照片,为何令人深思? - 天天要闻

旅行者一号64亿公里外拍摄的照片令科学家深思

前边已经提到地球上的物种数百万个,唯独人类发展出智慧文明,当我们不可一世的把地球变成地球村,同时探索月球登陆月球,甚至进行距离更加遥远的深空探索,但是回头看发现那曾经令我们骄傲的一切,在宇宙深空中来看貌似一粒灰尘。

44年飞行225亿公里,旅行者1号最后的照片,为何令人深思? - 天天要闻

看完这张照片应该可以更好的感受到大刘《三体》中黑暗森林法则,看上去好像并不是那么残酷了,茫茫宇宙中漂浮着一粒粒“灰尘”,貌似没有人去在乎这些“灰尘”上是否诞生生命或者出现智慧文明,一切都太微不足道了看上去可有可无。

44年飞行225亿公里,旅行者1号最后的照片,为何令人深思? - 天天要闻

总结

我们经常说宇宙的广阔无垠,动辄上百亿光年,但从来没有过直观的印象,而旅行者一号64亿公里之外拍摄的一张简单照片,让我们切实地感受到了宇宙的广阔以及地球的“渺小”。


文/科学黑洞,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苹果AI新模型问世:怀孕检测准确率92% - 天天要闻

苹果AI新模型问世:怀孕检测准确率92%

近日,一项由苹果支持的研究在健康预测领域引发关注。7月11日消息,据外媒报道,苹果与美国心脏协会以及哈佛医学院附属布莱根妇女医院合作开发出名为“WBM”的可穿戴行为模型,为健康监测带来了新突破。传统健康监测多依赖心率、血氧等生物特征数据,而
时速 600公里、贴地飞行,我国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首次亮相! - 天天要闻

时速 600公里、贴地飞行,我国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首次亮相!

每经编辑:杜宇据央视新闻,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正在北京举行,时速达600公里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也在本次大会首次亮相。图片来源:央视新闻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工程师介绍:超导电动高速磁浮是通过车载超导磁体与轨道上的线圈相互作用,实现列车与
认识2种丁酸衍生物 - 天天要闻

认识2种丁酸衍生物

丁酸钠与三丁酸甘油酯作为丁酸的衍生物,在动物消化道中被分解成丁酸和其他物质。他们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来源于丁酸。肠道上皮细胞优先选用丁酸作为能量源。作为一种短链脂肪酸,丁酸在进入小肠后部分以非离子形式被肠道黏膜细胞吸走,直接为肠黏膜细胞生长和增
米东区:这一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推进中 - 天天要闻

米东区:这一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推进中

(米东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黄鹏报道)7月9日,记者在位于米东区北部沙漠东北部的新疆华电乌鲁木齐光伏基地100万千瓦/400万千瓦时独立新型储能示范项目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设备进行吊装调试。该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是全国单体容量最大的电化学
脑图谱大科学计划时机已来!中国科学家十项成果给大脑绘高清地图 - 天天要闻

脑图谱大科学计划时机已来!中国科学家十项成果给大脑绘高清地图

人类大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织,要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首先要了解其中的细胞种类和神经联接规律,近日中国科学家联合发布系列成果给大脑绘制“高清地图”。 7月10日深夜,中国科学家联合发布介观脑图谱系列成果,实现从啮齿类到灵长类大脑的跨越。10项成果以专题论文集的形式集中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神经元》《发育...
国际突破!中大培育光子“双胞胎”,辐射强度达单光子水平 - 天天要闻

国际突破!中大培育光子“双胞胎”,辐射强度达单光子水平

7月9日,《自然》杂志(Nature)在线发表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王雪华、刘进教授团队主导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腔诱导自发双光子辐射方案,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与单光子辐射强度相当的自发双光子辐射,研发出保真度高达99.4%的按需触发
微型肝脏,是未来希望,还是科技乌托邦 - 天天要闻

微型肝脏,是未来希望,还是科技乌托邦

文︱陆弃随着全球器官移植需求持续攀升,传统器官捐献严重不足的问题愈发凸显。美国初创企业LyGenesis推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创新方案:通过将供体肝细胞注射至患者体内淋巴结中培育“微型肝脏”,尝试在患者自身体内制造可替代肝脏功能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