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这个洞美得有点不真实!开发还是保护?

2025年05月28日12:52:09 科学 1906

【来源:百姓关注】

地球漫长的地质史诗中,一段被封印了多年的秘密意外启封。在贵州省遵义市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深山里,一条为农业灌溉开凿的引水涵洞,将一片纯白如雪的“地下水晶宫”从古生代的沉寂中唤醒。

巨大的洞厅中,纯白石钟乳冰晶森林般林立,其雪白质地源于碳酸钙纯度高达99%的“无杂质之水”。穴珠如散落的珍珠,晶莹剔透得可映人影。

探险博主:道真这处洞穴是“天花板级”的!

早在2022年,这座洞穴就已被发现。户外博主“探险毛毛”(本名陆毛毛)是最早进入这座“地下水晶宫”的探险队员之一。2022年,他们团队在《地理中国》栏目的邀请下进入这座洞穴探险,今年他们再次受邀探洞,而前不久网络上爆火的洞内景观视频就是此次拍摄。

贵州这个洞美得有点不真实!开发还是保护? - 天天要闻

贵州道真新发现洞穴内部环境

这是一座特别且有生命力的洞穴。大部分的地下洞穴都是黑暗的,但道真这座洞穴却是完全的洁白无瑕。陆毛毛说:“看到这座洞穴内部环境的第一眼,所有人都惊讶到无言,大自然怎么会生长出这么美妙绝伦的洞穴。光照在这些钟乳石上面,能看到里面都是透明的,像有生命一样。”

在洞厅外面,探险队员还看到千形百态的结晶体和钟乳石,有的像树,有的像花,还有的像人物。最令他们惊讶的是一座长达几十米高的钟乳石,陆毛毛说:“像参天大树一样长到顶,顶上又散开了,像树叶、花和果实,这种类型是很罕见的。”

陆毛毛与洞穴探险的缘分,起始于2019年。在他的探洞生涯中,也有不少惊险与新奇,比如他到达过中国已知最深的洞穴——重庆武隆七坑洞,有920米深。陆毛毛每年探洞十余次,只要有队友吆喝一声,带上装备说走就走。对于此次来贵州遵义探洞的经历,他感叹道:“在我的探险生涯和已知信息中,道真这座洞穴是世界级、天花板级别的洞穴。”

贵州这个洞美得有点不真实!开发还是保护? - 天天要闻

探险博主陆毛毛和队友探洞中

为何道真这处洞穴呈现出洁白无瑕的状态?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喻美艺介绍,洞穴里面的石钟乳、石笋等沉积物的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是白色的,在没有其他杂质掺杂的情况下,就会呈现纯净的白色。

贵州这个洞美得有点不真实!开发还是保护? - 天天要闻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 喻美艺

这种纯净的白主要有两个方面因素,“一是洞顶的顶部比较深,植被好,雨水往下渗透过程中,渗透的时间长,带的泥沙就少。二是这个洞穴因为长期封闭,外界没有人进入,或者空气流通也比较弱,光照也比较弱,没有被氧化。”

据了解,道真这处溶洞所在的奥陶纪地层形成于4.8亿年前,彼时地球尚处于早期鱼类初现、陆地植物未兴的蛮荒时代。溶洞属于次生洞穴,所谓的次生洞穴主要指洞穴和周围岩石的形成时期不同,先有岩石,再有洞穴。

贵州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是5亿多年前的岩石,织金洞景区周边的岩石大概在2亿4500万年前左右形成的,道真这处洞穴是奥陶纪时期,是4.8亿年前左右的岩石。在前面提到的这几个时期,贵州还是一片海洋。随着地壳的抬升,贵州大概在2亿年左右变成了陆地,逐渐隆升到海拔1000米以上,这个过程中地下河流开始形成。

“实际上每一个溶洞都是曾经的地下河,或者现在还是地下河。从目前保存的记录来看,贵州最年轻的洞穴大概是几万年前形成的,还有地下河在里面。比如龙宫,我们要坐船进去。道真这处洞穴大概是十几万年前到三十万年前这个期间形成的,具体时期还要做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贵州的溶洞形成时间初步估算约在7万年到30万年左右,大概有4到5次洞穴形成的时期。喻美艺介绍,随着地壳抬升,原先的地下河逐渐变干,但地表水会往洞穴渗流,在滴水的过程中重新沉积一些碳酸钙出来,现在能看到的钟乳石一类的沉积物,实际上是重新沉淀出来的。

当水滴从百米穹顶坠落,数万年前的时光便在石笋、石葡萄与石珊瑚的肌理中凝结成晶体,织就一片化学沉积的冰雪幻境。喻美艺说:“如果洞穴不被破坏,保护好洞顶,同时确保上面有水不断渗流下来,它就会生长。”

贵州这个洞美得有点不真实!开发还是保护? - 天天要闻

贵州道真新发现洞穴内部沉积物

开发还是保护?这,是一个问题

当这一自然宝库骤然闯入现代视野,如何在科学探索与生态保护的天平上精准落子,成为摆在面前的终极命题。

该如何做呢?专家们认为,既要发挥其资源价值,又要合理保护用于科考。喻美艺说:“如果只谈保护不谈利用,这些东西便失去其价值,难以称为资源,但只谈利用不谈保护,这些珍贵资源又会很快被浪费掉。”

研究的是过去,但谋的是未来。喻美艺认为:“洞穴是研究整个第四纪以来,地球表面或者贵州气候是如何变化的最好记录之一,这些可以为研究未来地球进一步演化过程和气候变迁提供参考依据。”

喻美艺认为,可以通过测洞穴形成的年龄,再根据洞穴是在哪一个高层上的信息,推断出贵州抬升的次数以及抬升的时间,从而了解地壳演化的历史。此外,雨水受季节控制,降雨量的多少会影响到渗透到地底的水量,洞穴里面的这些沉积物跟渗透下去的水量有关,所以说沉积物也会由于气候的变化,导致它在形成的过程当中发生变化,可以通过对它的研究反推气候的变化特征。

贵州省洞穴协会理事长李坡曾参与过贵州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的规划开发工作。他认为:“从网上的视频来看,这个景观应该是在世界上极具保护价值,但也要加以利用。除了科考以外,让游客能够见到,到里面亲自体验,但是要多方面考虑。”

贵州这个洞美得有点不真实!开发还是保护? - 天天要闻

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

不是所有的洞穴都有价值,也不是所有洞穴的价值都只体现在观光上。李坡认为:“洞穴的价值还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防空、仓储、疗养、地下水库等。”

根据以往的经历,李坡建议在开发前必须做好相关的研究工作,包括环境容量、光照时长以及进入方式的选择。“灯光入场后势必会产生灯光污染,光照时间一长,上面容易长一些青苔,洁白的结晶体就完全毁掉了。要对每天游客人数进行限制。”李坡提到,溶洞开发中也容易造成破坏,人体携带的孢子、人身上的灰尘细菌、油脂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贵州这个洞美得有点不真实!开发还是保护? - 天天要闻

贵州省洞穴协会理事长 李坡

陆毛毛认为:“像道真这个洞穴不适合完全开发,有些洞口我们进去的时候都仅容一个人爬着进去,要是决定开发,肯定要从外面打开,就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而一旦毁坏这种环境很难再形成了。”

一个新洞穴的发现,最首要的是寻求专业部门的帮助。李坡说:“可由当地自然资源部门往上申报,找相应的专家进行考察。如果洞穴真正有价值,专家就需要做详细的考察研究,包括环境监测、地质条件、水文气候等各方面。”

专家们认为,人为的活动一旦参与进去,不可能没有影响,但可以在研究清楚的基础上,将影响控制到最小程度,实现可持续性开发。喻美艺说:“比方说哪一部分我们可以利用起来,有序开放,哪一部分我们完全不能开放,把它作为科学研究的一种特殊素材。”

地质科学旅游该如何打造?

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溶洞最多的省份,贵州的洞穴总是以神秘又神奇的样貌,吸引着游客。数据显示,全国经过考察探险发现的数十个长度超过10公里的溶洞中,贵州就占了三分之二。织金洞、安顺龙宫、绥阳双河洞等,为贵州赢得了“中国溶洞之王”“亚洲最长洞穴”“神秘的地下宫殿”等美名。因此有“贵州归来不看洞”的说法。作为“山地公园省”的贵州,旅游资源丰富,具备打造地质科学旅游的底气。

喻美艺说:“比如游客来到黄果树瀑布,会想了解黄果树瀑布怎么来的?到赤水丹霞玩,为什么这个地方是红色的石头?有大片的竹林?这就需要地质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了解以后,在玩的过程当中,才会得到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更多旅游价值。”

贵州因其独特的地质条件和历史文化,被赋予三大“王国”的称号——沉积岩王国、古生物王国、喀斯特王国。李坡介绍:“贵州的沉积岩从几亿年前一直到现在,基本上没有间断,在全世界都很难找到这样一个地方。贵州的古生物化石在全世界也很有名。贵州是世界上三大片喀斯特集中的区域之一,喀斯特发育的类型、洞穴的数量、类型的普遍性在世界上都是屈指可数的。”

在贵州省首个世界地质公园——织金洞景区,2015年成为世界地质公园以后,游客再去织金洞参观,会发现里面有很多科学说明牌,上面会告诉游客洞穴当中的不同景观,属于什么类别,又如何形成。在此背景下,织金洞景区的经济效益和客流量也有了明显提升。

贵州这个洞美得有点不真实!开发还是保护? - 天天要闻

织金洞景区

贵州看起来都是喀斯特山,但这些山其实有所差异,比如安顺地区的山和黔西南万峰林的山就不一样,它是由于喀斯特地貌演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造成的。喻美艺说:“外省人在贵州旅游的过程中会感觉贵州景区之间的距离太远,但从黔东南黔西南,它的地貌类型是在发生变化的,景观内容也在发生变化,可以提前将这些资源禀赋和特征告知游客,将游客沿途的过程转变为学习探知的过程,他们就不会感到路途的枯燥。”

在贵州的西南区域,大量的地质记录是关于三叠纪时期。当时贵州西南区域有一部分是浅海,有一部分是深海。深海和浅海记录的东西不一样,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也不一样,很多的植被也不一样。通过将科学内容融入到旅游当中,游客能了解到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是在变化的,这正是科学旅游的魅力。“今天的海洋未必永远是海洋,它可能会变成陆地。我们地球表面是在不断变化的,游客会好奇,也乐于去理解这些基础的科学知识。”喻美艺说。

贵州是国际洞穴研究与地质演化的“天然实验室”,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让游客在探索中解码亿万年地质运动的奥秘?或许,科学与旅游的碰撞,是解锁这片秘境的新钥匙。

贵州这个洞美得有点不真实!开发还是保护? - 天天要闻

来源 | 动静贵州

编辑 | 张雅雪

编校 | 代易

审核 | 李芸

审发 | 石昌晗

新闻多一点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假如超新星爆炸,人类会因此毁灭吗?距离成为关键因素 - 天天要闻

假如超新星爆炸,人类会因此毁灭吗?距离成为关键因素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艺术加工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宇宙里面最可怕、危险的是什么,在看过老刘的《三体》后,很多人对那片黑暗开始有了很大的恐惧,好像“宅”在地球里才是最安全的活法。
矢志建设科技强国——五位科技领域代表讲述科研故事 - 天天要闻

矢志建设科技强国——五位科技领域代表讲述科研故事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题:矢志建设科技强国——五位科技领域代表讲述科研故事新华社记者张泉、温竞华研发载人深潜装备、探索电磁兼容奥秘、助力干旱区生态保护……他们奋战在科研一线,矢志创新、锐意攻关,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天问二号发射成功! - 天天要闻

天问二号发射成功!

天问二号发射成功!我国首次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正式启航 5月29日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18分钟后,将探....
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 我国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 - 天天要闻

天问二号任务发射圆满成功 我国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

5月29日凌晨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Y110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火箭飞行约18分钟后,将探测器送入地球至小行星2016HO3转移轨道。此后,探测器太阳翼正常展开,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天问二号主要任务目标是对小行星2016HO3进行探测、取样并返回地球,此后再对主带彗星...
毒液堪比硫酸,有人险被毁容!湖北也有,碰到千万别这样做 - 天天要闻

毒液堪比硫酸,有人险被毁容!湖北也有,碰到千万别这样做

“我还以为是蚊子,没想到它有这么强的威力。”近日,任女士向武汉亚心总医院皮肤科主任全根讲述“随手一拍”的经历时,后悔不已。5月27日,任女士在户外露营时,一只形似蚂蚁的小虫突然飞到脖子上。她下意识地抬手一拍,瞬间感到颈部一阵灼烧般的刺痛。仅仅几小时后,她的右脸便出现大片红斑,并逐渐发展为5厘米×6厘米的...
美国能不能重建稀土产业链? - 天天要闻

美国能不能重建稀土产业链?

原创 聼风者 先厘清一个概念,就是稀土矿和稀土成品的区别。稀土矿在我们地球上其实并不稀少,但都只是以伴生矿的形式出现,聴风楼说真的,老美它自己的稀土矿储量,在世界上那也是数一数二的。既然它自己就有,那为啥还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