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立夏要躲藏,不要床上躺”,今日立夏“4人要躲夏”,指哪4人?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色冉冉遍天涯”。时间过得真快,明天我们就迎来了立夏节气。立夏是24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一般于公历5月5日—5月7日交节。
关于立夏,《孝经纬》中提到:“谷雨后十五日,斗指巽,为立夏。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意思是说,立夏出现在谷雨节气后的15天,当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巽位(东南方)时,意味着立夏便来了,在这个时候,万物都借着雨水和阳气,开始茁壮成长,这里的“假”通“大”,强调了立夏是万物由小到大生长的一个关键节点。
虽然到了立夏万物生长变大,植物们长的比较旺盛,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景象,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呈现的光景其实是不一样的。在南方的这个时候,气温骤升,雷雨频发,正式进入雨季,空气潮湿闷热,出现“黄梅时节家家雨”的场景,樱桃、青梅等时令水果成熟了,正是品尝的最佳时候;而在北方地区,虽然气温回升较快,但降雨量依旧不多,气候干燥,昼夜温差依旧大,不过这个时候石榴花开放了,为干燥的北方增添了一抹亮色。
关于今年的立夏,很多人说是“晚立夏”,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的农历时间,受农历置闰的影响,每年节气的农历时间并不固定,有时候会早,有时候会晚。我们的老祖宗经过常年累月的实践发现,立夏大多数出现在农历四月中,但有时候也会出现在农历三月,根据这个情况,古人规定,如果立夏在三月,就是“早立夏”,如果立夏在四月,就是“晚立夏”。今年立夏在农历四月,按照古人的说法,属于“晚立夏”。
老话说:“早立夏冷,晚立夏热”,这说明接下来的天气会比较热,正所谓“不冷不热,不成年景”。看来,今年可能会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了,不过农谚跨越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不一定准确,毕竟我们的生态环境一直在发生着变化,例如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等,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今天就是立夏了,在一些地方,流传着一句话叫做“立夏要躲藏,不能床上躺”。我们从字面意思上很好理解,是说到了立夏这天,不要一直赖在床上不起,而是要“躲一躲”,这里的躲是指“躲夏”。那么,今年立夏有4个要躲夏,分别是哪4人呢?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下。
首先,了解下为什么不建议一直躺在床上
古人认为,夏天属火,对应人的心气,立夏后人体阳气外发,如果整天躺在床上,阳气就像憋在罐子里的火苗,越憋越弱。并且一直躺着肌肉得不到锻炼,会逐渐松弛无力,关节也变得僵硬。尤其是中老年,躺久了还容易引发静脉血栓。而且白天睡太多,晚上容易失眠,打乱正常的生物钟,第二天更没精神,陷入恶性循环,因此不建议一直躺在床上。
为什么要“躲夏”呢?
随着立夏的到来,天地间的阴阳之气开始发生转变,此时阳气旺而阴气弱,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也需要做出调整,另外立夏是夏季的开始,天气也会较春季更热一些,这个时候“躲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适应季节的变化。
那么,都有哪些人要“躲夏”呢?
很多人觉得“犯太岁”的要“躲夏”,其实不然,生肖与天气、季节的变化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这种活法没有什么科学道理,从健康角度而言,需要躲夏的人分别是:老人、小孩、孕妇、病人。
这4类人由于抵抗力较差,身体行动不便的缘故,受季节天气变化的影响,会更容易生病一些,比如在高温的天气下出现中暑、脱水的情况,或是因为降温而出现感冒的情况。因此为了身体健康,建议这4类人要躲夏。
该怎么“躲夏”呢?
躲夏并非指要躲藏起来,一天不见阳光,而是指要适当的走一走,让心情保持愉悦的状态,让身体得到适当的锻炼。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避免在中午烈日当头的时候出行,这样很容易中暑。
另外,躲夏的地方也有说法,也就是最好不去人不太多的地方,避免发生拥挤、踩踏的情况;另外,出门前最好带上一把晴雨两用伞,以及一件舒适的外套,这样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应对天气突变的情况。
总结:“立夏要躲藏,不要床上躺”,今日立夏“4人要躲夏”,指哪4人?我们看到这里可以知道,这4个人分别是:老人、小孩、孕妇、病人。躲夏并非是要躲避阳光,而是提倡大家躲避中午的毒日头,出去走走散散心,保持一个好心情,希望大家都能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