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我们可能错了,土星环可能并不是之前认为的那样

2025年01月12日18:32:06 科学 1993

说到土星,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它“太阳系第二大行星”的身份,而是它那美丽的行星环,实际上,科学家对土星环也非常感兴趣,并一直在对其进行研究。

科学家:我们可能错了,土星环可能并不是之前认为的那样 - 天天要闻

根据之前的理论,土星环的颗粒主要由水冰构成,而这些水冰颗粒会不断受到太空中微流星体的撞击,由于微流星体带来的尘埃物质会污染土星环上的颗粒,使它们逐渐变得暗淡,因此如果土星环已经像土星本身一样存在了数十亿年,它就理应变得非常暗淡。

而观测数据却表明,土星环是非常“光洁明亮”的,所以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与土星本身的年龄相比,它应该很“年轻”,由于这种观点合情合理,因此在过去的日子得到了普遍的认同,科学家甚至还通过理论估算出,土星环的年龄应该在在1亿至4亿年之间。

科学家:我们可能错了,土星环可能并不是之前认为的那样 - 天天要闻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却发现,实际情况很可能并非如此, 一项近日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上的研究表明,我们可能错了,土星环可能并不是之前认为的那样“年轻”。这具体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根据介绍,在此次研究中,科学家利用了来自“卡西尼”号探测器(Cassini)的数据建立了计算机模型,用于仔细研究微流星体与土星环的相互作用。

科学家:我们可能错了,土星环可能并不是之前认为的那样 - 天天要闻

(↑“卡西尼号”探测器)

科学家发现,撞击土星环的微流星体虽然非常微小(直径一般在1至100微米之间),但它们的速度却很快(一般都可达到每秒30公里),因此它们都蕴含了很高的动能,能够在撞击瞬间产生较为极端的物理效应。

模拟结果表明,当撞击发生时,这些微流星体通常会受到超过100GPa的高压(这大概是地球海平面气压的100万倍),同时其温度会骤然上升到超过1万摄氏度,这种剧烈的冲击会导致构成微流星体的物质,以及土星环中极少一部分的物质迅速气化,进而形成高温的气体。

科学家:我们可能错了,土星环可能并不是之前认为的那样 - 天天要闻

接下来,这些高温气体会以较快的速度(平均超过每秒14公里)向外膨胀,并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逐渐形成大量的纳米级颗粒,这些颗粒主要由硅酸盐物质构成(因为硅酸盐蒸气比水蒸气更容易凝结),在土星磁场的作用下,它们很快就会带上电荷,成为带电颗粒。

在此之后,这些带电颗粒并不会留在土星环之中,根据计算机模型的模拟,它们会被土星磁场“驱逐”出土星环的平面,其中的一部分会在土星引力的作用下坠入土星的大气层,另一部分则会因为具有足够高的速度而直接从土星的引力场逃逸。

参与该研究的科学家指出,这样的结果表明,尽管微流星体会不断撞击土星环,但是它们所产生的“污染物”却并没有积累在土星环上,而是很快就会“带”走,这种机制就像是土星环的“自洁系统”,可以让其始终保持着相对“光洁明亮”的状态。

科学家:我们可能错了,土星环可能并不是之前认为的那样 - 天天要闻

而这就意味着,土星环可能并不是之前认为的那样“年轻”,其真正年龄可能会远远超过几亿年,甚至在土星形成之初,它就可能已经存在了。当然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也只能说是一种合理的假设,实际情况是否真是这样,还有待进一步的验证,期待在未来的研究中,科学家能有更多的发现。

参考资料:Pollution resistance of Saturn’s ring particles during micrometeoroid impact,Nature Geoscience. doi.org/10.1038/s41561-024-01598-9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集成创新与原始创新 - 天天要闻

集成创新与原始创新

重读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心中的一个困惑得到解答。老一辈科学家靠什么方法,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就实现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誓言?文中记载,黄旭华有一个观点近乎口头禅:“在现代,尖端通常不过是常规的组合……综合就是创造。
天文学家警告:地球或遭“鸟翼”状太阳喷发冲击 - 天天要闻

天文学家警告:地球或遭“鸟翼”状太阳喷发冲击

周二,天文学家观测到太阳北半球出现巨大的“鸟翅膀”状喷发,过热等离子体波汹涌翻腾。 这股太阳物质细丝长度超过100万公里,是地球到月球距离的两倍还多。如今,科学家预测,此次细丝喷发的一部分....
潮声丨从化石到生命的“逆向”探索 1万年前灭绝的恐狼“复活” - 天天要闻

潮声丨从化石到生命的“逆向”探索 1万年前灭绝的恐狼“复活”

潮新闻客户端 执笔 谢丹颖 张苗恐狼是啥?如果你看过前些年大热的美剧《权力的游戏》,应该对冰原狼有印象吧?冰原狼的原型,正是恐狼,已在地球上消失万年之久。如今,它们“复活”了?恐狼曾在热门美剧《权力的游戏》中以斯塔克家族的伴侣而闻名,但它实
新毒株来袭了?专家提醒:囤药不如保护自己 - 天天要闻

新毒株来袭了?专家提醒:囤药不如保护自己

新冠病毒又来了?我们要做什么准备?近期,随着气温变化和人群流动增加,全球多地出现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上升的趋势。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新冠新毒株正在突袭美国。自2023年10月以来,多国报告了新型变异株的传播,其中XBB.1.5和BA.2.86等亚
五亿年前三眼海怪现世:26节身躯改写进化认知 - 天天要闻

五亿年前三眼海怪现世:26节身躯改写进化认知

近日,加拿大考古团队在寒武纪岩层中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古生物化石,这种被命名为”莫斯拉·芬托尼”的海洋生物不仅长有三只眼睛,其多达26节的躯体结构更颠覆了科学界对生物体节演化时间的认知。这项发现为研究现代节肢动物起源提供了关键线索,也重新定义了人类对五亿年前海洋生态系统的理解。2025年5月,由让-伯纳德·...
百万公里“鸟翼”太阳爆发,24小时内或冲击地球,地磁暴与极光预警 - 天天要闻

百万公里“鸟翼”太阳爆发,24小时内或冲击地球,地磁暴与极光预警

5月15日,天文学家观测到一场罕见的巨型太阳活动——一片跨度超96万公里的炽热等离子体带从太阳北半球喷发,形成壮观的“鸟翼”状结构。这场爆发可能在未来24小时内对地球产生轻微冲击,或引发地磁扰动及极光现象。根据美国宇航局(NASA)卫星记录,此次喷发的等离子体带长度达96万公里,是地月平均距离(约38.4万公里)的...
PEEK行业交流0515 - 天天要闻

PEEK行业交流0515

Q&AQ:当前 PEEK 材料的价格是否也是阻碍其在机器人领域大规模应用的原因之一?未来从成本角度来看,是否会有一些变化?各企业是否有大幅降低成本的可能性?A:PEEK 材料大幅降价的可能性不大。
携青蛙胚胎入境美国,她的案子引发关注 - 天天要闻

携青蛙胚胎入境美国,她的案子引发关注

据多家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哈佛大学一名俄罗斯籍的女研究员,在今年2月入境美国时遭美国执法部门扣押。当时她被扣押的原因众说纷纭,如今随着更多案情披露,该案一些情节让人觉得更奇怪了。 根据美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