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志发表中山大学团队肿瘤耐药机制研究突破性成果

2024年07月04日08:10:10 科学 9277

北京时间7月3日23时,《自然》杂志(nature)刊登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何裕隆、张常华教授团队主导的科研成果《nbs1蛋白乳酸化修饰是高效的dna修复和化疗耐药所必需》,至此,困扰医学界的“谜题”被中国科学家揭开谜底。

《自然》杂志发表中山大学团队肿瘤耐药机制研究突破性成果 - 天天要闻

该项研究首次确认了一种dna修复蛋白(nbs1)蛋白乳酸化修饰在肿瘤化疗耐药中的关键调控作用,并创新性地提出了通过靶向抑制nbs1蛋白的乳酸化修饰或调控乳酸代谢通路,以逆转化疗耐药的全新方案。

该项成果不仅揭示了肿瘤细胞如何抵抗化疗产生耐药性,还筛选出能克服肿瘤细胞耐药性的靶向药物,为肿瘤免疫治疗、肿瘤放疗、肿瘤复发等问题研究开辟了新视角,将造福数以千万计的肿瘤耐药患者。

肿瘤放化疗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在肿瘤放化疗治疗过程中,药物不断攻击肿瘤细胞,导致肿瘤细胞dna双链发生断裂。dna彻底断裂后,肿瘤细胞就会死亡。

但肿瘤细胞非常狡猾。它在受到化疗药物的攻击时,不会乖乖死亡,而是迅速升级防御系统,修复断裂的dna。经过屡次交手后,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逐渐下降,也就是医生常说的“产生了耐药性”。一旦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就像穿上了“复活甲”,化疗药物虽有心杀贼却也无力回天。因此,肿瘤细胞的这种应变能力,使本就顽固的癌症变得更难对付。

如何为化疗耐药患者寻回生机?何裕隆、张常华教授团队通过大量实验发现,在dna修复和化疗耐药中“乳酸”起着关键作用,相当于肿瘤细胞的“复活甲”,于是对其进一步研究,最终首次筛选出一种能够有效阻断这种耐药机制的靶向药物。

肿瘤的耐药机制一经阻断,肿瘤细胞便被化疗药物长驱直入,防御屏障全线崩溃,这就是此项研究的要义。

《自然》杂志(nature)是全球最权威的科学期刊之一,主要刊登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涉及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地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前瞻性创新性论文。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 天天要闻

人体“捉妖记”:免疫系统如何分辨“自我”与“非我”

在神秘又奇妙的人体世界里,免疫系统就像是守护健康的“齐天大圣”,时刻警惕着各路“妖魔鬼怪”的入侵。而要想精准打击敌人,首先得搞清楚谁是自己人,谁是外来的“妖精”,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自我”与“非我”的识别。大家都知道,在《西游记》里,妖怪们变化多端,常常混入人群,企图蒙混过关。人体里也一样,各...
Science | 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 天天要闻

Science | 告别序列依赖,为你的染色体“扫码”:每条染色体竟自带独一无二的“条形码”

引言在人类基因组中,有一片广袤而神秘的“禁区”,它占据了每条染色体的核心位置,却长期以来让我们束手无策。这片区域就是着丝粒 (Centromere)。它就像基因组中的“百慕大三角”,充满了高度重复的DNA序列,结构复杂多变,让传统的基因测序和分析技术在此屡屡碰壁。然而,这片“禁区”却掌握着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能否被精确...
Nature | 人类心智的“源代码”:AI如何学会像我们一样思考? - 天天要闻

Nature | 人类心智的“源代码”:AI如何学会像我们一样思考?

引言人类的心智是如此奇妙,它既能让我们在清晨纠结于吃什么早餐,也能驱动我们去攻克癌症、探索遥远的星辰。我们能从寥寥数次的演示中学会舞步,能进行复杂的因果推理,还能被无尽的好奇心驱使去创造艺术和科学的奇迹。这种举重若轻、触类旁通的“通用性 (generality)” 定义了我们之为人的核心。然而,在人工智能 (AI) 和...
著名情报学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岁 - 天天要闻

著名情报学家冷伏海逝世,享年62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防科学技术信息学会理事、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图书馆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原副主任、国家保密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七
刚刚!中国电信和政府组建一家公司,这个公司来头不小! - 天天要闻

刚刚!中国电信和政府组建一家公司,这个公司来头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与中国电信共同组建的海南数据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这都会好奇这家公司是干什么的?中国电信又有什么大动作了吗?下面我们就展开来聊聊吧,仅供参考哦!解决行业痛点。以往的中小企业想用现实数据来优化生产流程,却面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