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关村论坛|6G有望2030年商用,专家释疑6G与AI如何影响生活

2024年04月28日18:45:04 科学 1294

2030年左右,6G技术将会商用。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红星资本局记者了解到,目前6G技术正处于愿景需求的研究和关键技术的研究阶段,2030年将逐步推进商用。

6G创新发展论坛上,发布了6G无线网络的重要成果——6G超大规模MIMO云化无线网络原型验证系统,形成完整的6G技术验证环境。

会后,红星资本局采访了多位业内知名专家,包括中国6G推进组副组长、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中关村泛联院副院长黄宇红中国信科集团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无线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山枝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关村泛联院院长张平,他们介绍了6G的推进情况、AI与6G结合、以及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何种影响。

6G推进的计划如何

在6G时代,陆地移动通信跟高、中、低轨卫星的有机融合,将实现任何人、任何地点、在任何时间无缝全球覆盖和按需接入,像沙漠、海洋、空中这种地面信号很难覆盖到的地方,6G网络都能够覆盖。

现阶段6G的推动进展如何?黄宇红透露,目前正在做一些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原型样机的开发,明年开始开展6G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预计2029年6G的第一个版本标准完成制定,2030年左右实现6G商用。

陈山枝告诉记者,2025年之前都是处于核心技术研发阶段,到2029年第一个版本标准有望推出供商用。

聚焦中关村论坛|6G有望2030年商用,专家释疑6G与AI如何影响生活 - 天天要闻

陈山枝

这段期间内,产业界也会基于预研和标准制定过程中的技术来进行6G原型样机的研发和技术验证,运营商也会介入开展6G组网的外场测试验证。预计2030年将会颁布6G牌照,届时将有面向6G的商用产品研制出来,逐步推进6G商用。“我相信在无线传输技术,在网络技术,在通信、感知、计算、智能的融合,新应用场景等方面都有一些新突破。”陈山枝说。

“今天来看,我们已经在移动通信领域有一个自己成体系的标准。”张平说,未来6G在5G的基础上发生了几点变化,比如人工智能方向的变化,“感算一体化”的推进。

“未来我们希望能把技术进一步提升,由过去简单的通信技术变成通信跟智能的融合的技术、智能为先的技术,由此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功耗问题,芯片制约问题,以及人工智能和通信不匹配的问题。”

AI与6G如何结合

“我们业内有一句话,叫‘AI for network,network for AI’,6G和AI是共生互促的发展。”黄宇红说,AI促进网络技术发展,又促进6G技术发展。有了AI以后,网络会更简化,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黄宇红透露,现在已经朝着这个方向在努力,比如现在正研发的新通话类应用,未来AI可以实现电话两端的实时同声传译,让两个语言不通的人沟通无阻。再比如穿戴式的服务应用类,夹在胸前的一个小卡子,对它说话,就能随时获得你要的服务应用。但实现这些的前提,都需要网络的提供很好的传输。

聚焦中关村论坛|6G有望2030年商用,专家释疑6G与AI如何影响生活 - 天天要闻

黄宇红

“6G发展对最底层的基础设施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底层跟AI如何融合,网络怎么能够很好地承载AI的能力,这对我们的网络也会有比较大的变革。”

张平谈到,6G与AI结合的基本愿景,就是把人工智能做到“泛在化”,就是随时随地获取相关功能。他指出,在通信中,要想做到人工智能随时随地获取到,并不容易,要克服信道污染等因素。

对于6G而言,人工智能仅仅是一个开始。“尤其在通信方面,要解决在通信里需要的即时的数据。比方说算力,我们过去的算力可能是集中在某一块,将来可能把一些任务分在不同的场景下做分布式的处理,任务可以去做不同的分割和调配,这也是我们未来需要去探索的。”张平说。

聚焦中关村论坛|6G有望2030年商用,专家释疑6G与AI如何影响生活 - 天天要闻

张平

“AI去赋能6G的时候,它是一个全系统且是端到端的优化,网络整体性能的提升,包括用户体验,还有网络的运行维护等。”陈山枝指出,把AI和6G有效结合,可以实现算力无处不在。但同时结合会面临新挑战,比如算力能耗巨大的问题如何解决,带宽提升的同时如何降低系统能耗,这方面关键技术还有很大研究突破空间。

6G对我们生活有何影响

陈山枝认为,6G更大的影响和改变的实际上是对行业,主要解决的是5G尚未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服务与赋能垂直行业。

比如未来能不能跟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用得更好。陈山枝认为,跨行业应用会面临更大挑战。“我们希望更多的行业与用户参与到6G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进行需求输出和能力导入。”

从应用场景角度来看,国内也在积极进行包括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汽车等在内的探索。

黄宇红以现在的低空经济举例。低空无人机不光需要具备通信能力,还需要感知能力和人工智能的能力。

“要随时能感知到无人机飞到哪里了,采集的图像要实时处理来识别,意味着网络要随时随处给它提供多样化的能力。”黄宇红介绍,现在他们在打造的就是通感算智融合的基础设施,希望能够把这些能力都以模块化的方式放在网络上,方便企业按需来进行要素调动和部署。

“我们当前正把5G推向5G-A,其实就是希望5G不仅仅服务于地面,还能服务于低空,比如距离地面一两公里范围的空域。”中信科移动副总经理朱宇霞说,而一旦实现了这种覆盖,无人机的通信、无人机的管控,无人机的感知……这一系列多样化的行业需求都将顺利实现。当6G发展起来后,对无人机、空中汽车等低空应用将有很好的加持,对低空经济的发展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红星新闻记者 王田

编辑 肖子琦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聚焦中关村论坛|6G有望2030年商用,专家释疑6G与AI如何影响生活 - 天天要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历史上最惨的宇航员! - 天天要闻

历史上最惨的宇航员!

谢尔盖·克里卡廖夫,这位前苏联宇航员的传奇经历,无疑是人类航天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太空生涯跨越了苏联和俄罗斯两个时代,见证了航天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合作的新篇章。克里卡廖夫不仅以其卓越的航天技术赢得了世界的尊重,更以其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成为了宇航员们心中的楷模。
广东启动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系列活动 - 天天要闻

广东启动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系列活动

5月19日,以“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为主题的“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在广州举办,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林业局、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主办。记者从广东省林业局获悉,目前广东在全省同步启动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系列活动,各地通过开展生态徒步行、野生动植物标本展、生物多样性科学画...
人工智能如何运用于数学、脑科学、生物医药?三位院士这样说 - 天天要闻

人工智能如何运用于数学、脑科学、生物医药?三位院士这样说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各学科与AI技术的合作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18日举行的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成立四十周年大会暨首届科技文化节开幕式上,三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与人工智能专家围绕AI与数学、脑科学、生物医药的融合运用展开对话。 左一到左五分别为: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数字经济研究执行负责人杨燕青,中国...
日本东京地方法院驳回AI“发明”专利申请:发明人仅限于人类 - 天天要闻

日本东京地方法院驳回AI“发明”专利申请:发明人仅限于人类

IT之家 5 月 19 日消息,据 NHK 报道,当地时间周五,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就 AI“发明”的设备是否能获得专利一事作出裁决 —— 以“发明人必须是人类”为由,裁定不为其授予专利。据报道,居住在美国的原告为人工智能自主发明的设备申请专利,发明人的名字却是“自主发明本产品的人工智能 DABUS”。早在三年前,专利局就已经...
追江豚|铜陵张明浩:将绿水青山留给下一代 - 天天要闻

追江豚|铜陵张明浩:将绿水青山留给下一代

“我曾经亲眼看着白鱀豚的离去,现在绝对不能让江豚离开我们了。”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张明浩就开始从事长江野生动物保护。三十年来,张明浩经历了过度捕捞、水质污染,最严重的时候铜陵江面几乎无鱼可钓。如今,随着长江十年禁渔、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江面上鱼群嬉戏,代表长江生态的物种江豚再度归来。“目前在铜陵...
全球首例古潜山裸眼侧钻分支井技术在中国气田应用 - 天天要闻

全球首例古潜山裸眼侧钻分支井技术在中国气田应用

中新社天津5月19日电 (王在御 王君妍)记者19日从中国海油天津分公司获悉,全球首例古潜山裸眼侧钻分支井技术在中国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凝析气田成功应用,标志着中国在深层潜山油气藏开发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
抗量子密码与信息安全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 天天要闻

抗量子密码与信息安全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面向AI爆发带来的极大算力需求,对RISC-V的需求也将快速增加。”在5月18日举行的“2024年抗量子密码与信息安全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CPU架构对芯片设计全产业链都具有重要影响,入选《MIT科技评论》十大突破性技术的RISC-V,因其模块化、可定制化、灵活开源等特点,正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24年抗量...
马斯克最新动作:正式开始招募第二个接受脑机植入的受试者 - 天天要闻

马斯克最新动作:正式开始招募第二个接受脑机植入的受试者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当地时间17日,脑机接口公司“神经连接”创始人马斯克宣布,继年初首个参与该公司脑机设备植入实验的患者手术成功100天后,正式开始招募第二个接受脑机植入的受试者。今年1月,公司完成首例脑机接口设备的人体植入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