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洪后这里发现一件“象牙铲”,距今10万年!

2024年04月09日14:42:27 科学 7397

大约10万年前的一个清晨,在水草丰美的山东腹地,智人挥动“象牙铲”等工具开始了一天的活动;远处,仿佛还能听到古菱齿象、野马等的嘶鸣……遥远而神秘的远古人类生活图景,随着考古工作持续推进,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眼前。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日前在北京揭晓,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入选。跋山遗址群是对以山东省沂水县跋山遗址为中心的8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存的总称,其发现和研究已初步构建起沂河上游区域距今10万年至1万年的考古文化序列。

“跋山遗址群能够脱颖而出,我们感到非常振奋!”项目负责人、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李罡说。

泄洪后这里发现一件“象牙铲”,距今10万年! - 天天要闻

跋山遗址地貌航拍。

这一旧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发现始于2020年7月。当时,由于多日降雨,位于沂水县沂河干流上的跋山水库开闸泄洪,一根象牙意外从沂河岸边被冲刷出来。这历经沧桑的巨物引起当地文物保护部门的重视,工作人员随后联系上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到了现场,我们发现地层里除象牙外,还有人类使用的石器。”李罡说,来到现场,结合地形特点,他立马凭经验判断出这是一处很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沂河一般在每年7月初进入汛期,2021年4月,考古队开展对跋山遗址的抢救性发掘工作。

经过连续3个年度的发掘工作,跋山遗址发掘面积225平方米,出土、采集文化遗物4万余件,包括石制品3万件、动物骨骼1万余件,以及少量竹、木质等有机物标本。下文化层集中出土8具古菱齿象下颌及部分骨牙角制品。

泄洪后这里发现一件“象牙铲”,距今10万年! - 天天要闻

2021年5月12日,项目负责人李罡(右)在清理出土的象牙质铲形器。

泄洪后这里发现一件“象牙铲”,距今10万年! - 天天要闻

象牙质铲形器。

对其中颇具代表性的“象牙铲”发掘过程,李罡记忆犹新。2021年5月12日,一名考古队员正在清理跋山遗址一处探沟的下文化层,突然大声呼喊。“文化层中出现了一根象的门齿和一段臼齿。”李罡说。这根门齿较粗的一端横断面看起来平齐规整,像被人工打磨过;在显微镜下观察,断面上的划痕排列呈现出一定规律,意味着这是人类使用过的工具。

后经证实,这件形体硕大、人工打制痕迹明显的象牙质铲形器,为国内首次发现,其所在地层测定为约距今10万年。

水门遗址、水泉峪遗址、沂河头遗址……考古队以跋山遗址为中心扩大调查范围,陆续发现了旧石器时代中期、晚期以及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遗址80余处,组成庞大的遗址群。从旧石器技术的发展过程来看,可分为4期,前3期以石核—石片技术的发展为标志,第4期则体现出以船形细石核为代表的技术特点,技术传统承前启后,发生了明显的提升。

泄洪后这里发现一件“象牙铲”,距今10万年! - 天天要闻

跋山遗址群地层出土部分石制品四期文化图。

“跋山遗址群中以脉石英为原料的简单石核—石片技术,经过与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区同时期相关遗物文化特点的比对,发现具有一致性。”李罡说。

“跋山遗址群的发现和不断扩充,进一步拓展了山东史前遗存的分布范围。”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波说,“近5万件石制品与动物化石,揭示了晚更新世华北、华中乃至华南地区旧石器文化传统的一致性,说明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长期连续发展的特点早在旧石器时代便已显现。”

目前,跋山遗址群周围已实施保护围堰加固建设与泄洪道拓宽工程。在多方合力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牵头建成国内第一个旧石器遗址室内考古大型方舱,并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孙波说,发掘和系统调查工作将持续进行,不断提高对跋山遗址群的研究、阐释和利用水平。

(来源:新华视点)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微科普】莫要一谈辐射就“色变”,正确看待这把“双刃剑”! - 天天要闻

【微科普】莫要一谈辐射就“色变”,正确看待这把“双刃剑”!

Q辐射具有两面性!“快把WiFi关了,有辐射!”“电脑前面放盆仙人掌,防辐射!”“孕妇必须穿防辐射服!”这些十分耳熟的忠告,折射出公众对辐射普遍存在的心理恐惧。然而,科学真相往往颠覆认知。恐惧:混淆与误解公众对辐射的深度误解和过度恐慌,常因混淆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辐射类型: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等高能辐...
宁德时代诉海辰储能不正当竞争 - 天天要闻

宁德时代诉海辰储能不正当竞争

近日,宁德时代起诉海辰储能等主体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已由福建省宁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定于8月12日开庭审理。这场纠纷因两家企业在587Ah储能电池标准领域的竞争引发行业关注,而案件走向恰逢海辰储能港股IPO关键期,其上市进程可能因此受到影响
发力太空计算!千亿巨头大动作 - 天天要闻

发力太空计算!千亿巨头大动作

【导读】中科曙光拟与中科星图共同构建中国太空计算产业新生态中国基金报记者 卢鸰太空计算正成为新的战略新兴技术高地。中科曙光、中科星图7月8日晚公告称,双方当日签署了《太空计算领域的合作开发框架协议》,将共同推动“太空计算”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落地、构建中国太空计算产业新生态,打造面向世界的中国太空算力服务...
专家分析台风“丹娜丝”三个特点 登陆后影响时间或拉长 - 天天要闻

专家分析台风“丹娜丝”三个特点 登陆后影响时间或拉长

中国蓝新闻 浙江之声记者 徐欣悦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热带风暴级),今天13时中心位于温州偏东方向约118公里的海面上,预计将于今天傍晚到夜间在台州到宁德一带沿海登陆。省应急管理厅总工程师胡尧文介绍,目前看,尽管台风强度不强,但有三个特点要特别关注:一是路径罕见,作为第一个从南海穿过台湾海峡再可能登陆浙...
“泰山奖”得主卢煜明,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 天天要闻

“泰山奖”得主卢煜明,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

卢煜明被认为是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下一个中国科学家”。撰文丨凌 骏责编丨汪 航近日,欧洲科学院官网在线更新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卢煜明教授在列。卢煜明院士是全球无创产检技术的奠基人,他耗时22年开发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NIPT)”技术自2011年推向全球,在超90个国家落地应用,每年为全球孕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