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黄河流域已于7月1日正式入汛。为应对汛期,黄河2025年调水调沙任务已于6月23日启动,历时17天。什么是调水调沙,它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黄河2025年调水调沙启动
随着今年调水调沙开启,目前黄河下游山东段流量逐渐加大,已出现今年最大流量。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鸟类的国际机场”。为了恢复这片湿地的生态功能,2008年以来,每年调水调沙期间都会向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补水”,17年间已累计补水超9亿立方米。
调水调沙是通过科学调度水库,利用水流冲刷河床,减少河道淤积,改善河道形态的一种治理手段。
- 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调控上游水库的下泄流量,形成人工洪峰,利用水流将河床里的泥沙带到下游,最终进入大海,从而实现河道的长期稳定和生态健康。
利用“腾库迎汛”
冲刷河道泥沙
黄河调水调沙是调节黄河水沙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从2002年起,在大量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黄河下游抗旱和中游水库腾库迎汛要求,国家对黄河启动实施“调水调沙”。
以小浪底水利枢纽为龙头,汛前利用腾库迎汛的有利时机,在实现“腾库迎汛”目标的同时,大流量冲刷水库下游河道的泥沙,减少水库及下游河道的淤积,输沙入海,遏制河床抬高。截至今年,黄河已经实施了30次调水调沙。
山东省黄河河务局防御处一级调研员 刘洪才:按照水利部规定,有防洪任务的水库都要在汛前降至汛限水位以下。小浪底水库现在也要在7月1日前降至汛限水位以下,以腾出库容,防御后续可能发生的大洪水。
记者了解到,6月29日下午,小浪底水库的水位已按计划降至汛限水位以下。专家表示,每年的调水调沙,对黄河安全度汛起到重要作用。
生态补水有何意义?
黄河调水调沙期间开启生态补水,为黄河三角洲生态功能恢复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补水面积达到36万亩。
根据常年监测调查,这里的鸟类种群数量明显增加,由1992年的187种增加到2024年的374种。同时当前补水湿地中已经逐渐形成了芦苇的稳定植物群落,湿地底栖生物的密度与丰度也有所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