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2024年04月08日18:35:20 科学 1849

千百年来,西藏这片圣洁地方孕育了无数珍贵灵兽,就好比金丝野牦牛、藏羚羊、藏野驴等等。但其中最富神秘气息的还当属西藏“折蒙”。

“折蒙”膘肥体壮,孔武无双,一身金黄色毛发显得贵气十足,削弱了外表的鲁莽,它们就是西藏棕熊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猝不及防的“熊出没”

2023年6月30日,原本平静祥和的西藏那曲巴青县突然闯入了一个不速之客。只见一个威武雄壮的身影正在“艰难”地扒拉着墙头,欲上不能上,欲下不能下。

如此宽厚的背影以及肥壮的身躯,在当地相当少见。正当围观群众好奇眼前的庞然大物究竟是什么来头时,人群中忽然惊呼一声:“是折蒙!”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原本还算拥堵的现场,因为这声惊呼,一下子溃散开来。人们定睛一看才知道眼前的“来客”是当地十分珍稀的西藏棕熊。

由于棕熊力气极大,易怒易暴走,爆发力又极强,就算是当地人也不敢轻易靠近。果不其然,这头原本还被尊为座上宾的“折蒙”,一看到人群躁动,便立即开启了狂追模式,逮住个人就狂追不止,惹得现场人心惶惶。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西藏棕熊跟川金丝猴一样,是各自物种中的“大漂亮”。别熊都是灰头土脸的,只有西藏棕熊长着一副贵气独特的“金面”。西藏棕熊也叫藏马熊,别看它们长得粗笨,动作滑稽,但是西藏棕熊的力量却十分强大,奔跑速度也很快,据说来去如风。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由于珍贵性和文化特殊性,“折蒙”在当地藏文化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人们认为“折蒙”是一种非常古老,非常强大的“神兽”。同时,“折蒙”又非常神秘,来去无踪,因此藏族人民对于“折蒙”具有非常崇高的敬意,正如对待它们的文化信仰一般。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危险的靠近,与“折蒙”四目相对会是什么感受?

按照常理来说,在海拔约为3500米至5000米针叶林地带,应该不会有熊科物种的存在。是“小众”的西藏棕熊却能够在如此恶劣、严寒的环境下生存了下来,并活成了藏族人民心中的传奇。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随着国力的提升和经济活动的频繁,往日“隐藏”在传说中的西藏棕熊,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世人也因此瞻仰珍奇灵兽的风采。只不过这份“近距离接触”带有很大的危险性。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就好比常年驻守在西藏无人区的唐古拉中队,其“军事重地”就频频受到西藏棕熊的光顾。由于无人区基础设施匮乏,军人只能就地搭起军用帐篷构建自己的活动区以及安全防线。没想到这道安全屏障居然率先被西藏棕熊冲破,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四目相对”的场景令人猝不及防。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西藏无人区周边环境艰苦,食物匮乏,“折蒙”应该是嗅到军营里烧饭的烟火气,才屡次“进犯”。幸好驻守的军人跟“折蒙”打交道次数多了,逐渐摸索出应对它们的经验,才能在“折蒙”的屡次“进犯”中脱险。

不过,面对体长将近2米,体重可达800斤的凶猛野兽,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西藏棕熊光顾过后,现场总是避免不了一片狼藉就是了。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长得壮,吃得多,一年狂塞3000多只鼠兔

西藏棕熊是沉默的独行者,“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就是对它们的最好诠释。西藏棕熊是昼行性动物,性情狂躁,奔跑速度极快,攀爬能力极强。这也意味着它们的杀伤力极大,据了解,西藏棕熊还多次“袭警”,致使检查站的大门屡屡被撞坏。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人们使用放鞭炮、敲锣打鼓等方式对其进行驱赶,西藏棕熊当场逃窜得极快,不过这货也十分狡猾,过两天又屁颠屁颠地跑回来了。跟人类作对似乎是西藏棕熊的一大乐趣,它们损毁建筑物,攻击路人,所到之处几乎没有幸免的地方。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不过这还不是西藏棕熊的极限,它们的生猛凶残还体现在掠食上。西藏棕熊算是全能型猎手,上能攀爬,下能游泳,搁在路面上还能快速追击猎物,犬齿和利爪也十分发达,力气更是大得不行,因此它们在西藏的野外根本没有敌手。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不过,长着骇人身躯的西藏棕熊,倒是十分喜欢欺负“弱小”,专门逮住数量庞大的高原鼠兔狂吃。虽然棕熊属于杂食性动物,新鲜猎物吃得了,腐肉也吃得了,偶尔逮逮鸟、摘摘果打牙祭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不过科学家倒是从西藏棕熊中的粪便检测出,这些庞然大物最钟爱的还是“迷你珍馐”,那就是高原鼠兔。据了解,一头成年西藏棕熊,一年约摸能吃上3000只左右的高原鼠兔,可谓名副其实的“宰兔黑手”。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要知道西藏棕熊还有冬眠的习性,真不敢想象如果它们把那近乎半年的冬眠时间也拿来蚕食,那么将会有多少高原鼠兔命丧西藏棕熊口中。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西藏棕熊是如何蚕食高原鼠兔的?

众所周知,西藏棕熊的长得十分高大雄壮,身高接近2米,甚至还能更高。粗壮高大的身型使其行动变得十分笨拙,并且因为视力不好,人们时常称其为熊瞎子”。

而高原鼠兔那么一种娇小玲珑又灵活无比的物种,西藏棕熊究竟是怎么如此高效率地捕捉到它们的呢?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其实,大家都被棕熊憨厚老实的外表给蒙骗了,它们是实打实的狡猾,完全就是“披着羊皮的熊”且不说东北老林中流传的棕熊诱捕人类的传说,就说说现实生活中棕熊爬窗入室“抢劫”、攻击人类,乃至俄罗斯真实发生的棕熊吃人案件。都无不一表明棕熊的狡诈与可怕。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因此,当西藏棕熊看到美味的高原野兔的时候,自然不会放过它们。西藏棕熊精准拿捏高原野兔爱群居、爱打洞的习性,专门寻找它们的洞穴。待寻觅到了之后,便用锋利纤长的爪子快速挖开高原鼠兔的洞穴,伸出有力的手使劲将高原野兔扒拉出来,像一口一个糕点一样将其整窝蚕食。

西藏发现身高2米的“折蒙”,用利爪挖洞捕食鼠兔,一年吃3000只 - 天天要闻

虽然是“熊瞎子”,但架不住西藏棕熊灵敏的嗅觉、全面的猎食装备以及丰富的经验。要知道,棕熊的可是拥有模仿人类的能力,3000多只“手无缚鸡之力”的高原鼠兔对它们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感谢您的阅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公共数据库挖掘】牙线竟含“永久化学物”?6千人大数据揭秘真相!更揭示科研新捷径 - 天天要闻

【公共数据库挖掘】牙线竟含“永久化学物”?6千人大数据揭秘真相!更揭示科研新捷径

利用公共数据库发现牙线使用与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的复杂关系,看懂“挖数据”发文的黄金机会!关心健康的你,可能听说过PFAS,一类被称为“永久化学物”的有害物质,因其在环境和人体中极难降解而备受关注。它们存在于不粘锅、防水服、食品包装等众多产品中。那么,我们每天使用的牙线,是否也可能成为PFAS的暴...
【野聊聊气象】“烧烤”or 蒸煮” - 天天要闻

【野聊聊气象】“烧烤”or 蒸煮”

【来源:黄山交通旅游广播】各位好,我是小野。昨天,我们进入了夏季的第五个节气——小暑。此时,暑气正浓、高温频发,南北方有的“蒸煮”有的“烧烤”,咱们黄山就好了,二者皆有。继昨天“烧烤”之后, 受“丹娜丝”影响,周四之前我市将有一次风雨过程,
其实,《流浪地球》根本不需要“韩子昂” - 天天要闻

其实,《流浪地球》根本不需要“韩子昂”

在电影《流浪地球》里,韩子昂作为重型卡车的高级驾驶员,执行着运送发动机推动燃料火石的任务。然而,《流浪地球》还是落后现实了。在内蒙古伊敏露天煤矿,重型卡车根本不需要韩子昂。几百辆由中国华能、徐工集团、国家电网、华为联合出品的全国首型取消驾驶室的纯电无人矿卡——“华能睿驰”矿卡正在伊敏煤矿同时“打工”...
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孙大业逝世,享年88岁 - 天天要闻

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孙大业逝世,享年88岁

讣告 | 沉痛悼念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大业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无党派代表人士、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孙大业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7月7日18时14分在石家庄逝世,享年88岁。孙大业先生,1937年7月生于浙江杭州,
今日小暑丨向夏生长,不负骄阳 - 天天要闻

今日小暑丨向夏生长,不负骄阳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今天我们迎来夏天的第五个节气小暑标志着盛夏的登场俗话说:“小暑过,每日热三分”小暑节气期间正好赶上入伏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启“蒸煮模式”这一时节,暑气蒸腾全国从南到北,正是荷花竞相盛放之时偶有清风拂过,满塘荷香给炎热的夏季添
享年94岁!哈工大教授严家騄逝世,讣告:是我国工程热物理学科的重大损失 - 天天要闻

享年94岁!哈工大教授严家騄逝世,讣告:是我国工程热物理学科的重大损失

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哈尔滨工业大学热工专业创始人之一、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严家騄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7月7日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4岁。严家騄同志1931年1月出生于江苏南通,195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同年进入哈工大读研,1985年任教授。历任哈工大热工教研室主任、工程热物理研究室主任。曾...
“丹娜丝”逐渐向浙江台州至福建宁德一带沿海靠近 福建北部、浙江南部近岸海域将出现 2.5 到 3.5 米的大浪 - 天天要闻

“丹娜丝”逐渐向浙江台州至福建宁德一带沿海靠近 福建北部、浙江南部近岸海域将出现 2.5 到 3.5 米的大浪

今年第 4 号台风 “丹娜丝”备受关注。最新消息显示,截至 7 月 7 日 17时,“丹娜丝” 为热带风暴级,台风中心位于距离浙江省温岭市偏南方向约 190公里的东海西南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 9 级(23 米 / 秒,约 83 公里 / 小时)。“丹娜丝”将先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8日早晨起逐渐转向偏西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