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揭示了一种更健康的西兰花烹饪方法——但有一个问题

2024年03月22日13:35:04 科学 1403


科学家们揭示了一种更健康的西兰花烹饪方法——但有一个问题 - 天天要闻


近年来,西兰花因其富含一种特别有益的化合物萝卜硫素而被誉为优质蔬菜。

一些早期研究表明这种化合物如何在血糖控制中发挥作用,甚至可能具有抗癌功效,因此西兰花丸的销量不断上升也就不足为奇了。

然而,2011 年的一项研究表明,吃整个蔬菜比服用补充剂更能获取更多的萝卜硫素,因此中国研究人员团队决定尝试寻找烹饪西兰花的最佳方法。

他们在 2018 年《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取得了明显的胜利——但如果你有更好的事情要做,那就很难说服你了。

不过,疯狂背后有一种方法。萝卜硫素不仅仅存在于西兰花小花中,可供食用。相反,这种蔬菜含有几种称为芥子油苷的化合物。

它还含有黑芥子酶,植物进化出这种酶是为了防御食草动物。通过所谓的“黑芥子酶活性”,芥子油苷转化为萝卜硫素,这正是我们想要的。

科学家们揭示了一种更健康的西兰花烹饪方法——但有一个问题 - 天天要闻


为了启动黑芥子酶的活性,你需要对西兰花造成损害,所以你认为烹饪可以解决问题。

不幸的是,研究表明,常见的西兰花烹饪方法,如煮沸和微波,会严重减少蔬菜中芥子油苷的含量——即使你只是将其加热几分钟。黑芥子酶对热也非常敏感。

因此,到目前为止,您可以通过咀嚼生的西兰花小花来从西兰花中获取最大量的萝卜硫素。啊。

这让研究团队开始思考炒菜的结果——炒菜是中国最流行的蔬菜烹饪方法。

研究人员在研究中指出:“令人惊讶的是,很少有方法报告炒西兰花中萝卜硫素的浓度,而且据我们所知,没有报告关注炒菜过程中萝卜硫素的稳定性。 ”

研究小组从当地市场买了一堆西兰花,然后开始工作,测量蔬菜中的化合物含量。

科学家们揭示了一种更健康的西兰花烹饪方法——但有一个问题 - 天天要闻


首先,他们基本上将西兰花磨碎,将其切成 2 毫米的碎片,以尽可能多地发挥黑芥子酶的活性(请记住,当西兰花受损时,就会发生这种活性)。

然后,他们将样品分成三组——一组是生的,一组是切碎后直接炒四分钟,第三组是切碎后放置90分钟,然后再炒四分钟。

90 分钟的等待时间是为了看看西兰花在稍微煮熟之前是否有更多的时间来产生有益的化合物。

这正是研究小组的发现——立即炒的西兰花中的萝卜硫素含量比留置较长时间的西兰花少 2.8 倍。

研究小组总结道:“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将西兰花小朵切成小块后,应在烹饪前放置约 90 分钟。”他们补充说,他们没有进行测试,但认为“30 分钟也会有帮助”。

不过,我们不确定是否愿意付出所有努力。该团队确实表示,他们正在寻找减少切碎所需的方法,因此请注意这个空间 - 或者只是吃一些生西兰花。

该研究发表在《农业和食品化学杂志》上。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叶培建院士为大山孩子点亮航天梦 - 天天要闻

叶培建院士为大山孩子点亮航天梦

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2569期】国 内 航 天叶培建院士为大山孩子点亮航天梦近日,叶培建院士来到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附城小学,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航天精神大讲堂。这场温暖的相遇,源于叶培建院士心底的双重牵挂。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叶院士担任总指挥、总设计师和顾问的每一次任务,都取得了圆满成功,无数个日夜的...
颜宁辟谣:网传简历不实,已投诉! - 天天要闻

颜宁辟谣:网传简历不实,已投诉!

5月4日,著名科学家颜宁在其微博发布声明,辟谣网传简历。颜宁表示:“一份不知道谁缺乏常识造出来的真真假假的简历从前年就开始流传,哪怕也许出于好心,也是不对的,已被我投诉掉了,不知道为啥现在又被翻出来。”她呼吁尽快清理相关信息。
西安突然狂风暴雨闪电,网民说他拍到了龙!专家回应:可能不大需研究 - 天天要闻

西安突然狂风暴雨闪电,网民说他拍到了龙!专家回应:可能不大需研究

一、狂风雷暴突袭古城,多名网友称“天上游龙飞舞”5月2日晚,西安市民经历了一场猝不及防的强雷雨突袭。随着夜色降临,原本平静的天空突然响起一连串震耳欲聋的雷鸣,电闪如昼、狂风呼啸,有人形容那场景仿佛酒吧蹦迪现场,天空中不时炸出白光,让整座城市在一瞬间被照亮。然而,就在这场雷暴中,多个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引发...
今日立夏:生若夏花,万物皆大 - 天天要闻

今日立夏:生若夏花,万物皆大

IT之家 5 月 5 日消息,今天是 5 月 5 日,也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立夏 —— 属于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的到来,意味着我们已经来到了夏天。通常每年 5 月 5 日或 5 月 6 日是公历的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
五一劳动节的遐想 - 天天要闻

五一劳动节的遐想

五一劳动节,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总是能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对于我而言,劳动不仅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脑力的拼搏,是在科研领域中不断探索、不断突破的过程。回顾我的科研生涯,那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汗水与收获的旅程。1985 年,我全身心投入到
立即远离!带孩子去海边玩 千万别碰这种“塑料袋”! - 天天要闻

立即远离!带孩子去海边玩 千万别碰这种“塑料袋”!

想必这个“五一”假期不少人会选择去海边游玩如果在海边看到这样的“塑料袋”漂浮在海水里的这种——看起来特别像“塑料袋”的水母!千万别碰!近期,就有游客在广东深圳大梅沙海域发现了一大群不速之客提醒:不要去触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