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李爱珍,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后成美国外籍院士

2024年02月27日16:15:12 科学 1784

中国科学家李爱珍,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后成美国外籍院士 - 天天要闻

2007年,一个消息在国内科技界引发了巨大震动,中国著名半导体专家李爱珍被评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外籍院士。这一消息极为诡异,因为在此之前,李爱珍已经4次申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但均以失败告终。

中国科学家李爱珍,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后成美国外籍院士 - 天天要闻

一个在本国连院士门槛都没能跨过的科学家,如何一下子跳过太平洋,成为美国科学界最高荣誉的获得者?这一现象瞬间在两国科技界掀起腥风血雨,舆论哗然。

在中国境内,很多人质疑李爱珍与美国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见不得人的关系。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含金量从来毋庸置疑,李爱珍作为首位获得这一头衔的华人女性,她的技术会不会流入美国为美国所用?

中国科学家李爱珍,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后成美国外籍院士 - 天天要闻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院士评选机制也遭到前所未有的质疑。为何像李爱珍这样在本国科技界有重大建树的专家都无法过关斩将,反而其他专家就轻而易举获得院士头衔?

难道我国使用的是和美国完全不同的评价标准吗?那么下面就由小编带大家走进科学家李爱珍的故事。

书香门第

李爱珍生于富裕的华侨家庭,从小在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长大。可能是家庭背景和先天条件使然,她对科学技术展现出极大的兴趣与天赋。

大学时期,李爱珍就读于复旦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学生时代的她步步创新,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的奖项。

中国科学家李爱珍,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后成美国外籍院士 - 天天要闻

大学毕业后,李爱珍被分配到上海冶金研究所,开始从事材料科学方向的研究工作。刚参加工作的她努力学习,勤于思考,治学严谨,深得领导赏识。

为进一步推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时年44岁的李爱珍被选派前往美国顶尖高校卡内基梅隆大学进行访问学者工作。

这座大学是世界半导体技术的发源地,李爱珍负责开展集成电路制造的核心工艺——分子束外延技术等多项高新技术的研究。

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两年访问学者经历中,李爱珍刻苦攻关,终成就了从门外汉到世界级专家的惊人蜕变。

起初,她需要从头学习分子束外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机制。同时,面对陌生的研究环境与繁复精密的仪器设备,李爱珍经历了诸多失败和挫折。

中国科学家李爱珍,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后成美国外籍院士 - 天天要闻

刻苦钻研

她曾在一台超高真空器皿上连续作业三个月之久,终于发现真空度无法达标的根源——泄漏点就隐藏在若干独立组件的接合处。

李爱珍运用材料化学机械工程双学科知识,改进密封结构,成功将真空度提升三个数量级,完成了令所有美国专家惊叹的改造工作。

在后一年的科研中,李爱珍已经完全驾轻就熟地使用这些高端仪器设备,并在分子束外延生长过程稳定控制等核心问题上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中国科学家李爱珍,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后成美国外籍院士 - 天天要闻

她还首次将分子束外延技术与量子物理结合,创立了半导体量子结构体系建模方法,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归国之后,她亲眼目睹西方国家依然严格禁运该领域设备的残酷现状。李爱珍毅然决定自主研发生产。在中科院支撑下,李爱珍不惧艰辛,历时三年成功突破技术壁垒,使我国半导体技术荣登世界巅峰。

这项技术突破一时间轰动国内外,打破了长期以来半导体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在后续的10余年时间里,李爱珍持续领衔开展研发工作,再创多个技术第一。她不仅是半导体领域中国的扛鼎者,也是真正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四评院士都失败

1999年,李爱珍第一次踏上了实现院士梦想的征程,她毅然提交了申请。那一年,她带领研究团队在分子束外延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足以凭实力斩获此殊荣。然而,由于申报规定年龄差异,她并未获得足够多院士的联名推荐。

中国科学家李爱珍,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后成美国外籍院士 - 天天要闻

2001年第二次申报时,李爱珍取得了3位院士背书支持。她备受鼓舞,倍感荣幸。可惜票数依然不足,夙愿再次落空。那一年,她面对失败,选择投身到科研工作中,并在短短两年内取得划时代创新成果。

2003年,经历风雨洗礼的李爱珍汲取教训,她更加谨慎地规划申报策略。最终,6位院士送出推荐,她的申请终于真正进入评审程序。然而最后一步投票中,李爱珍还是以微弱劣势无缘当选。

中国科学家李爱珍,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后成美国外籍院士 - 天天要闻

2005年最后一次申请,也是她学术生涯的高峰时期。她满怀信心地递交材料,希冀能打动评委,一鸣惊人。但结果却再次让她失望。

4次申请闭门不得入,不过李爱珍并未放弃科技创新的探索之路。她不辞劳苦,始终如一地为国家科技进步而不懈奋斗。

2007年,时年71岁的李爱珍传来喜讯——她荣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头衔,这无疑是对她在半导体技术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的极高认可。

需要说明的是,李爱珍并非主动申请该荣誉,而纯粹依靠个人科技成就被动当选。这也是国际科学界对她的认可。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被誉为“美国科学技术最高殊荣”,每年全世界仅有几十人能够跻身该院院士行列。

在李爱珍获奖前,中国通过不同途径共有10位科学家获得这个荣誉。其中大多数都是长期在美国工作的华人科学家,真正回国服务的寥寥无几。

中国科学家李爱珍,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后成美国外籍院士 - 天天要闻

可以说,李爱珍的当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她完全依靠在国内的科研工作获得认可,这代表着中国原创科技实力已经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而且她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籍女科学家,证明了女性同样可以在科学领域做出巅峰级贡献;已经71岁高龄的李爱珍仍然选择留在国内服务,她的精神值得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学习。

李爱珍的当选消息一经宣布,立刻在国际科技界掀起了轩然大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科技实力的快速崛起早已忐忑不安,李爱珍的蜚声国际无疑火上浇油。

中国科学家李爱珍,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后成美国外籍院士 - 天天要闻

于是一时间,西方力图贬低李爱珍科技成就的真实性,质疑她是否依靠其他手段当选等,想以此来否定中国的科技发展。

与此同时,李爱珍的当选也引发了中国国内的激烈讨论。之前她四次申请中科院院士均以失败告终,如今却出人意料跃居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高位,该如何解释?

难道我国使用的科技成就评价体系存在某些缺陷?还是实质上并不如国外重视原创技术的突破性贡献?在一片质疑声中,李爱珍个人的学术成就似乎被有意无意淡化处理了。

中国科学家李爱珍,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后成美国外籍院士 - 天天要闻

最后呢,不得不说的是中国国内的院士评选机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人情世故作用。比如院士候选人如果在科研系统内人脉资源丰富,往往更容易获得足够多的推荐支持。

而真正潜心钻研,对政治社交兴趣缺缺的专家学者,其获奖可能性就比较低了。在许多网友认知中,这才是评选院士的常态。

正如李爱珍本人表示,由于长年深居简出,专心科研,她并没有主动结交很多大院士级别的人物。这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获得中科院院士称号的可能性。

更有评论指出,2003年李爱珍获得6票推荐时就已实质够资格,但最终投票阶段不知为何还是被否决,透露出评选中充满不确定性的因素。

中国科学家李爱珍,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后成美国外籍院士 - 天天要闻

而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评选则更加注重候选人的学术贡献本身。表决完全根据科技成果质量和影响力进行,不受人际关系的左右。

可以说,李爱珍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纯粹是实力和贡献获识,而四次中科院失败则与评选机制的缺陷也存在一定关联。

结语:

如今,李爱珍已经高龄87岁。与很多退休科学家选择渡过悠闲晚年不同,她仍然担任半导体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顾问,在她身上,依然可以感受到年轻研究员般的科技热情,以及对祖国未来发展的殷切期盼。

暗流涌动的大时代潮头上,往往站立着一批为民族复兴而无私奉献的仁人志士。中国科技事业的繁荣与进步,同样离不开像李爱珍这样一生扑在科研一线的奋斗者。

中国科学家李爱珍,4次申请中科院院士被拒,最后成美国外籍院士 - 天天要闻

在短短几十年间,中国从科技薄弱的后进国变身为世界第二科技强国,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砖瓦垒砌,每一个微乎其微的技术突破汇聚,都凝聚着无数科学家如李爱珍那般火红的激情和无悔的青春。正是这无数明灯在黑夜中交汇成光,我们的国家才能在科技创新之路上长驱直进。

不论他们最终是否在头顶锦上添花,祖国的繁荣昌盛已然成为最动人的荣誉。而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向李爱珍这样的科技传道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不仅在新闻报道中驻足凝神,更要在日常工作岗位上发挥他们的精神,为民族的科技强盛继续力争上游。

只要我们不忘科技报国的初心,不负艰辛求索的始终,中华民族就一定能在新的世纪获得科技创新的更大辉煌。这是我们对李爱珍等仁人志士最好的谢礼。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研究发现消失的尼罗河支流 或助解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消失的尼罗河支流 或助解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研究人员日前绘制出尼罗河一条现已干涸的支流地图,认为它可能帮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国《通讯-地球与环境》杂志刊载。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区是自吉萨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间的一片沙漠。那里距离尼罗河有数十公里远,但发现了港口遗迹。埃及学家...
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 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 - 天天要闻

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 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

封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5月21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举行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新闻发布会。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较禁捕前增加47种。长江鲟从禁捕前监测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出现范围扩大。新闻发布会现场。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卫表示...
全球首台!我国量子测量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全球首台!我国量子测量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国首届量子精密测量赋能产业发展大会,在安徽合肥举办。会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温版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正式亮相。该显微镜由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仪量子”)自主研制,这标志着我国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温版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图片来源:国仪量子国...
世界首次:科学家成功对 μ 子实行“冷却”加速,约达光速 4% - 天天要闻

世界首次:科学家成功对 μ 子实行“冷却”加速,约达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联合发布公报,宣布完成了业内首次对 μ 子进行“冷却”和加速的操作,朝着实现世界首个 μ 子(渺子)加速器迈出了一大步。据介绍,研究团队在 J-PARC 中心使带一颗正电荷的正 μ 子减速到几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状态,并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龙舟水”水情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闻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龙舟水”水情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来“小满”节气,民谚有云“小满小满,江河渐满”。进入“小满”节气,雨水丰盈,江河的水逐渐增多。根据广州市水文气象数据统计,5月20日广州市降暴雨,其中白云、花都、增城等区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点落在地面,溅起水花。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子良受强降雨影响,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鸟类图册》发布 - 天天要闻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鸟类图册》发布

现代快报讯(记者 陆文杰)鸟类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示类群,是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关键性指标。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常州鸟类生境状况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翱翔在青山绿水间,野外鸟类记录不断刷新,珍稀鸟类频频亮相。它们用翅膀为生态环境投票,实名认证了常州生物多样性工作的丰硕成果。在5·22国际生物多样...
马斯克豪言:30年内火星城市崛起,人类新家园即将诞生! - 天天要闻

马斯克豪言:30年内火星城市崛起,人类新家园即将诞生!

埃隆·马斯克,这个科技界的狂人,他总是有着让人震惊的想法和计划。这不,他又在火星上动起了脑筋。他旗下的SpaceX公司,一直在研究怎么把人送上火星,还在想方设法要在那上面建个城市。图片来自网络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可是挺活跃的,他就在那儿说,未来30年,火星上肯定会有人类城市。
研究发现英国 AI 聊天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绕过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英国 AI 聊天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绕过

划重点:- ️  英国政府研究人员发现,防止 AI 聊天机器人发出非法、有毒或露骨回应的保护措施可以被简单的技术绕过。-   通过测试,研究人员发现五个系统 “极易受到攻击”,甚至在没有有针对性地绕过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也能产生有害回应。-   安全防护可以通过 “相当简单” 的攻击绕过,例如指示系统以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