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总是点错科技树?
计算机兴起时,日本人押宝硬件,不重视软件,最终在软件上一败涂地;
液晶兴起时,日本人押宝等离子,轻视LCD,最终LCD成了主流;
电动汽车兴起时,日本人押宝氢能源,轻视电动车,最终发现市场太小;
每次押宝都能压错,也是厉害了,其实哪有什么压错宝,只不过是日本吃相太难看罢了。
日本押宝氢能源
有一说一,氢能源是一种比核能还要好的能源。
它的热效率高、排放又环保,唯一的副产品是水,没有任何温室气体排放,最关键的资源还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尤其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后,没有哪个国家不打氢能源主意的。
据国际氢能委员会预测,到2050年氢能源市场规模可达2.5万亿美元。
而且,氢能也是最适合日本的一条技术路线。
日本国内资源极度匮乏,尤其是关键的能源和工业原料,比如锂、镍和钴这些用于制造锂电池的关键材料。
氢能源车虽然也需要稀有金属,但主要消耗的是电,有助于日本实现能源自主。
于是日本上至政府,下至企业,重金投入到氢能源行业。
比如丰田公司更是充当了开路先锋,紧锣密鼓地研发出好几款氢动力汽车。
像Mirai这款车,里面搭载有三个氢气罐,储能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
只要加氢三分钟,可以行驶大概850公里,使用体验也和普通燃油车基本没什么区别。
在氢能研发跟使用上,日本更是拥有无数专利。
理论上日本一口气走到前面去吃点红利,肯定不算走错路。
然而,对氢能的“制造、存储、运输”等高风险领域,日本人有意疏远,留给别人去做,而自己坐等收获果实。
氢产业链最怕的问题是什么?就是氢脆和氢泄漏。
氢原子非常小,很容易渗透进金属的晶体结构,从而导致金属脆化和裂纹;
再加上容易泄漏,且高度易燃,一不小心就会爆炸,而且是炸上天的那种。
因此如何安全的存储跟运输氢能,成为巨大的挑战。
在日本人看来,氢存储是一块硬骨头,技术研发难度大,回报周期也长,还不如弄弄氢电池,这样能在短期内更容易商业化和产生收益的技术。
相当于自己吃肉,然后只留骨头给别人。
别人想要干氢动力?当然可以!但先要解决氢存储这样吃力不讨好的问题,然后再交一堆氢应用专利费给日本人!
好嘛,风险归我,回报归你,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不会这么傻乎乎的吧。
好比是我们把蔬菜跟肉都下锅了,日本人就拿着筷子就过来吃了,什么都不干就坐等着吃,遇到这样的人你会怎么办?
反正要是我啊,肯定撤了锅,哪怕日本人的筷子是金子做的,那也甭想吃着。
所以啊,现在其他国家就是这样的情况,与其被日本人收割,还不如釜底抽薪绕开日本的专利。
中国突破
据悉,日本至今掌握的相关专利技术超过5000个,包括燃料电池堆专利、高压储氢罐专利、燃料电池系统控制专利以及加氢站技术专利等,位列全球第一。
世界70%的氢燃料汽车技术专利都掌握在日本公司手里,光丰田车企的专利就已经达6000多项,占到了全球相关专利的一半。
这意味着其他国家或企业在开发氢动力车应用时,需要支付专利使用费给日本企业。
哪怕小到车载氢气罐的阀门,日本人都申请了数十个专利,连个缝隙都没有给你留。
这几年,中国在氢能源制备和储运有所突破,但是我们不慌不忙,先应用在重卡和船舶这样大的交通工具。
比如2022年,中国重汽联合潍柴动力发布国内首台商业化氢内燃机重卡。
潍柴动力作为全球重型内燃机行业的龙头企业,自2018年起开始布局氢内燃机技术,掌握了一批原创性专利技术。
据悉,该款车型搭载了潍柴动力自主开发的13L氢内燃机,采用精准氢气喷射控制技术,有效热效率达41.8%,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哎,我们就是不先弄小轿车,急死日本人!
再者,现在建造加氢站的成本得多贵呀,数据显示,一个加氢站的成本约为150万美元到200万美元之间,远高于传统的加油站建设和运营成本。
换算成人民币要好几千万呢,而且这个成本,不是短时间内就能降下来的。
相比传统的加油站,加氢站的技术要求更高。氢气需要在极高压下储存和输送,这就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材料。
再加上由于氢气的易燃性,加氢站必须遵守严格的安全标准,包括泄漏检测、通风系统和防火措施等,这些都会增加成本。
所以,我们不急,两条腿走路就行,先把电动汽车摊子铺向全球,顺便把日本当地的市场切走一些。
《日经新闻》近期报道称,比亚迪将在日本市场加码,计划到2025年在日本每年销售3万辆电动汽车,并建成由100家经销商组成的销售网络。
据日本汽车销售协会联合会数据,2023年一季度,比亚迪乘用车在日本的销量分别为20辆、37辆、151辆,共计252辆。销量逐月上升,3月单独破百。
虽然数量不多,但起点还是不错的。
对了,截至2023年,比亚迪电动大巴已占据了日本电动大巴近70%的市场份额。
过去日本的新干线,催着我们跑;而这次我们的电动车,催着他们跑了...
结尾
纵观日本氢能发展历史,难道日本真点错了科技树?
当然不是,氢能是个不错的产业,发展前景也很大,但日本吃相太难看了,想要独吞产业链利益。
这种吃独食的鸡贼做法,最终只会导致世界各国厌恶,根本没有人甩他们。
哪怕日本人在氢能专利最多,那又怎么样呢,注定只能躺在专利本上吃吃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