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未来会冬眠吗?

2023年10月30日19:13:08 科学 1467
人类未来会冬眠吗? - 天天要闻

参考消息网10月30日报道美国《发现》杂志网站10月16日报道,随着冬季临近,熊和其他冬眠者——从蝴蝶箱龟——开始准备休眠至春天。

另一方面,我们人类发现自己会有意识地考虑如何度过今后几个月的寒冷时光。在冬季,感觉一切都艰难了一倍:穿衣服,铲雪,规避事关生存的灾难。及时挖掘一些黑暗的洞穴,蜷缩在里面等待更好的日子,这样迎接新年不好吗?

人类冬眠不会没有障碍,也完全无法保证这行得通。但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分析长期休眠的科学性,因为它有望给太空旅行和医学带来革命性变化——并帮我们逃过每年1月地狱般的严寒。

冬眠是某些动物在严冬条件下使用的一种生存策略。动物显著减少代谢活动并降低体温,以保存能量。冬眠时,动物的体温和生命维持过程降至最低水平,这样一来,其脂肪储备的消耗时间就延长了。它们的心率和呼吸次数在冬眠期间会下降98%。

人类为什么不冬眠?

人类不冬眠,因为我们的祖先是在常年食物充足的热带环境中进化出来的。冬眠这种生存策略对他们没有任何用处,因此人类从来没有为冬眠生成过生物机制。此外,当他们最终迁徙到气候较冷的地方时,他们学会了如何利用火、住所和保暖衣物来熬过冬天。

在熊、蝙蝠和乌龟等动物王国的其他物种中,长时间的行动迟缓是很常见的,但它们并不全是纯粹意义上的冬眠者。实际上,一些生物学家将冬眠视为一种频谱,位于其中一端的暂时无活动状态被称为“停滞”。而且,在我们自己的谱系中,已知只有一个物种——一种名为肥尾鼠狐猴的特别小的灵长目动物——会冬眠。

虽然人类不会冬眠,但用降低体温来实现医疗目的已经是司空见惯的做法。实际上,治疗性降温甚至不是现代想法——被称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建议在雪地里治疗受伤士兵。

如今,医生用降温手段来限制重要器官的受损程度。假设你中风或突发心脏病,这时流向大脑和心脏的血液(及其携带的氧气)就会中断。在正常情况下,血流中断几分钟就会致命。但当体温降至冬眠水平时,人体组织需要的氧气就会减少。这只是一种暂时的停滞。现在还不太清楚我们如何才能安全地冬眠数周、数月甚至数年。但找到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将大大有助于解锁最后的领域:深空探索。

在太空冬眠可能吗?

特别认真对待人类冬眠问题的一个机构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宇航员所需的食物、补给和基础设施(按每磅1万美元计算)轻易就会让遥远的太空之旅成本高得惊人。但是,如果这些宇航员能够在睡眠中度过飞行时间,他们的需求就会大幅减少(还能轻松避开许多无聊的月份)。

听起来有点离谱?正如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生物化学家李承志(音)在《医学年评》杂志中所写,“人类可以经历一种类似于冬眠的极致代谢减退状态,这样的想法早已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的确,它长期以来一直是这类题材作品的主题,曾出现在《异形》和《2001太空漫游》等经典电影中。

NASA自2014年以来一直在资助有关长期冬眠可能性的研究。该机构甚至制定了一份潜在协议,一旦技术水平与雄心匹配就能在未来的任务中使用。

该机构表示,届时航天器上将只有一名宇航员醒着,其他人在睡眠舱内一口气睡上几周。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利用较少的资源到离地球更远的地方旅行。

药物能引发冬眠吗?

NASA的提议伴随着大量医学方面的担忧,这些担忧大多围绕我们身体能适应的温度范围太过狭小而产生——体温无论上升还是降低几摄氏度,我们都会发现自己处于灾难边缘。人类缺乏允许冬眠者无风险降低体温的适应性。

专家指出,需要用一种药物或其他一些方法来克服这一生理障碍。虽然没有开展过人体试验,但动物试验证明,在并非天生就能冬眠的物种中,诱导冬眠是可能的。

2011年,美国阿拉斯加大学费尔班克斯分校的一个研究小组将其对北极地松鼠(会冬眠)的知识应用到大鼠(不会冬眠)身上。生活在寒冷气候下的北极地松鼠之所以会冬眠,是因为它们体内会生成一种能够刺激其腺苷受体的分子,而这对冬眠至关重要。研究小组发现,在给大鼠注射类似物质后,它们同样会打瞌睡。

最近,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向大鼠的下丘脑发射超声波,使它们陷入停滞状态。下丘脑是大脑中一个控制睡眠和体温的区域。

最后,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冬眠不是睡眠。实际上,冬眠似乎太过耗费精力,以至于大多数哺乳动物在整个冬季会每隔几周就从冬眠中醒来,用真正的睡眠来恢复体力。所以,冬眠也许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平静的消遣。也许你最好还是穿暖点,咬紧牙关,投身于让体温保持在98.6华氏度(约合37摄氏度)的永恒斗争。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