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个冷冻人!先付款后沉睡,原定2017年苏醒,他成功了吗?

2023年10月08日15:55:05 科学 1334

人体冷冻技术,又称之为人体冷藏技术和冷冻延时技术意指在人体心脏停止跳动后,在保持基础生命体征的同时,将人体放入零下196摄氏度的环境进行深低温保存,并寄托于未来先进技术来实现人体解冻和复活。人体冷冻技术被美国视作十大超越人类极限的未来科学技术。

1967年一位美国科学家选择签订人体冷冻合同,成为了人类冷冻技术中第一位吃螃蟹的人。而在过去五十多年的时间内,全球陆续有165人选择将自己储存在冷冻罐中,期待着未来有朝一日能被唤醒,以此实现复原延长自己的生命。

1967年的那位科学家原定在2017年进行苏醒,他究竟有没有完成复活壮举呢?这一百多个冷冻人又有没有可能实现重生呢?

世界首个冷冻人!先付款后沉睡,原定2017年苏醒,他成功了吗? - 天天要闻

冷冻人事例

人类对于冷冻复活最早的设想,来自于1931年一部名为《詹姆森卫星》的科幻小说,该小说启蒙了人类关于无限重生的探索幻想,而最早付诸行动的,是美国一位名为詹姆斯·贝德福德的科学家。

詹姆斯·贝德福德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名誉教授,同时也是一位资历深厚、名扬全美的心理学家。当时詹姆斯检查出了肾癌,因发现较晚,肾癌此时已经蔓延到了肺部,医生面色凝重的告诉詹姆斯,他已经时日无多了。

詹姆斯事业有成,为了寻求延寿之道,他斥资20万美元打造洛杉矶首个人体冷冻实验室,同时与美国生命延长协会主席尼尔森协商,签订了人体冷冻合同。双方约定在五十年后完成对詹姆斯的复活,而尼尔森想出的冷冻保存对策就是换血。

世界首个冷冻人!先付款后沉睡,原定2017年苏醒,他成功了吗? - 天天要闻

当时科学家们进行了一个实验,将14条狗子的人血液全部抽干,接着注入盐溶酸来代替血液,结果发现小狗的心率脉搏大幅减弱。一小时后科学家又重新将血液灌注小狗体内,14条小狗无一例外全部复活,然而三天之后小狗们又无一幸免全部死亡。

科学家在这场失败的实验中得出一个结论:替换血液能降低人体新陈代谢。

1967年1月詹姆斯已经命悬一线,临死前他一次性准备好了10万元冷冻费和之后50年所需的液氮。当天詹姆斯便一命呜呼,而尼尔森团队则迅速将詹姆斯遗体连接上心肺机,接着抽出体内血液,注入抗寒性能更佳的二甲基亚砜代替血液,最后将詹姆斯安置在干冰,关闭心肺机抬入泡沫塑料盒中。

世界首个冷冻人!先付款后沉睡,原定2017年苏醒,他成功了吗? - 天天要闻

詹姆斯就这样进入了自己长达五十年的冰冻之旅,尼尔森团队在之后解释了其中的原理:人体在心脏跳动后的六分钟内才会出现脑死亡,只有脑死亡出现才代表着人体彻底死亡,而我们所做的就是在这六分钟内对人体进行快速冷冻,让他在未来科技的帮助下拥有复活的希望和可能。

然而詹姆斯此后数十年的遭遇并不好过,他先是被安置在了护理中心的冷冻胶囊,接着又被转运到了工厂,后来被送到了儿子家中,直到1982年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选择接管,此事才最终妥当落幕。

世界首个冷冻人!先付款后沉睡,原定2017年苏醒,他成功了吗? - 天天要闻

而在此期间,尼尔森团队因实现冷冻技术的先和而名声大噪,吸引了众多富豪趋之若鹜。但大家在深入了解后,却越发感觉这位主席是骗子,于是1979年大家联合将尼尔森告上法庭,最终法院判处尼尔森赔偿四十万美元,此后尼尔森便销声匿迹。

2017年,80岁的尼尔森惊现于世,表示将在今年复活詹姆斯教授。但立即有专家表示尼尔森在一派胡言,当年因技术落后,詹姆斯在冷冻之际实则就极可能已经遭遇脑死亡,而且体内的细胞大概率被冰晶刺穿,丧失了活性,他基本再无任何苏醒复活的可能。

世界首个冷冻人!先付款后沉睡,原定2017年苏醒,他成功了吗? - 天天要闻

2015年中国女作家、《三体》编审之一杜虹,面临胰腺癌不幸去世,逝世前她嘱咐女儿对自己进行冷冻,期望在未来能够复活。女儿花费75万冷冻了母亲的头颅,但未来复活不知要等到何时,杜虹也成了中国第一个冷冻人。

2014年,一位名为Einz的三岁泰国小女孩身患脑癌,历经十次手术二十次化疗依然无力回天、凶多吉少,其父母是名誉在外的医学博士,面对女儿的症状却无能为力。

最终夫妇二人决定将女儿的遗体冷冻起来,由美国 Alcor 团队着实此事,而年仅三岁的Einz 也成为了年龄最小的冷冻人,现在她正熟睡在一个2.5米高的冷冻罐中。

世界首个冷冻人!先付款后沉睡,原定2017年苏醒,他成功了吗? - 天天要闻

冷冻技术的前景

尽管冷冻技术在现今社会已经有广大应用事例,但多数科学家对于冷冻复苏技术却依然持有较大反对意见。

伦理道德角度而言,全球不少宗教信仰都认为人体与灵魂是共生共存,肉体可以被冷冻,但灵魂却无法实现真正的永生,入土为安依然是现在传统观念的主流。

法律社会而言,被冷冻的人究竟算不算真正意义的死亡?法律对他的评判标准究竟应该是尸体还是活人?如果是尸体,是不是意味着冷冻机构可以随意处理丢弃?再者冷冻人的财产如果存在争议又要如何解决?

世界首个冷冻人!先付款后沉睡,原定2017年苏醒,他成功了吗? - 天天要闻

冷冻复苏作为一个半永生的生命概念,假以时日实现后必然会对我们的思想观念造成强烈冲击,每个人都无法经受住未来美好生活的诱惑,如果多数人都选择冷冻自己,当下社会运转又要如何维持?

并且就现有角度而言,冷冻技术依然面临着巨大挑战和难题,如何避免冷冻样本的细胞结构破坏、防止冰晶形成和细胞膜破裂、保持冷冻样本组织的完整性等问题依然无法解决。再者人体在长期保持一个极低温时,细胞和器官再次重启是否会遭受破坏?毕竟目前还没有出现过成功复活的例子,更没有任何学术研究能论证人体能实现冷冻再复活,目前看来这更像是一次有去无回的旅行。

世界首个冷冻人!先付款后沉睡,原定2017年苏醒,他成功了吗? - 天天要闻

目前全球共有四家可以独立完成人体冷冻的机构,中国山东生命科学院就是其中之一,如今那里已经拥有十位冷冻人,他们无一例外都是被病魔逼到无路可走,冷冻也是他们唯一的选择,无论冷冻技术的成败,对于这些冷冻人的家人来说,希望比结果要更加重要。

而目前全球四家公司的技术手段都是相同的:将人体用冰块包裹起来,接着抽干血液注射抗冻剂化学混合物,用于保存器官,人体在一番运转下会变成玻璃状态,紧接着就会保存在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中。但科学家们证实这种技术会对人体躯干和大脑造成不可逆损伤,英国神经学教授神经科学教授克莱夫·科恩更是评价这种方式实属荒谬。

世界首个冷冻人!先付款后沉睡,原定2017年苏醒,他成功了吗? - 天天要闻

于是有人评价冷冻技术,象征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人们将希望寄托于未来技术的革新,也是出自于对现实苍白的无力感,那么冷冻技术就真的没有前景吗?

答案绝非如此,人类善于创造奇迹,冷冻技术也绝对不是异想天开,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精进,对人体结构和细胞内核的深入研究,相信早晚有一天人们会突破解冻技术的屏障。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也没有关于人体冷冻的保护措施,但随着社会制度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善,相信人体冷冻技术的社会环境也会更加友好,未来的应用和商业化前景更会更加明朗。

世界首个冷冻人!先付款后沉睡,原定2017年苏醒,他成功了吗? - 天天要闻

人体冷冻技术想要快速发展,就必须面向大众走向商业化。现在冷冻技术可以做到与干细胞、基因编辑、3D打印等前沿技术相结合,来实现功能的拓展强化,提升应用空间。当冷冻技术找到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长期的发展得到切实保障,它的发展前景将会无比广阔。

所以现在去考虑冷冻技术的发展前景和冷冻人究竟能否复苏,我想这个答案是一定会的,人类从不缺乏敢于挑战生死自然规律的勇气。未来我们会在生与死的边界不断探索,竭尽所能推进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去改写这个世界的规律和禁锢。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