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平坦性:揭开宇宙几何之谜

2023年06月25日19:22:18 科学 1906

随着人类观察技术的提升,我们发现的宇宙越来越大,越来越深邃。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生活的宇宙是什么形状的呢?是平的,还是弯曲的,或者是其他更复杂的形状?这就引出了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题——宇宙的平坦性。

宇宙平坦性:揭开宇宙几何之谜 - 天天要闻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宇宙的“平坦性”。当我们说宇宙是“平的”,并不是在字面上说宇宙像一张纸一样平坦,而是在描述宇宙的大尺度几何结构。在狭义相对论中,阿尔贝特·爱因斯坦引入了时空弯曲的概念,这个理论指出,物体的质量和能量会使得它周围的时空发生弯曲,而物体则沿着这个弯曲的时空运动。

那么,如何测量宇宙的平坦性呢?科学家们使用了一种叫做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方法。CMB是宇宙大爆炸后留下的余温,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这种辐射,来了解宇宙的早期状态。通过对CMB的观测,科学家们发现,我们的宇宙在大尺度上是“平”的。这意味着宇宙的全局几何结构可以用欧几里得几何来描述,也就是我们在中学数学课本中学到的那种。

你可能会有疑问,宇宙的平坦性有什么重要性吗?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对我们理解宇宙的结构和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宇宙的几何形状会影响物质和能量的分布,也会影响宇宙的膨胀。如果宇宙是弯曲的,那么宇宙可能会终结在大压缩中,所有的物质和能量都会被压缩到一个点;而如果宇宙是平的,那么宇宙就会无限地膨胀下去。

宇宙的平坦性也对我们理解暗物质和暗能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假设宇宙是平的,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观察星系的运动和宇宙的膨胀,来计算出宇宙中的物质和能量。结果表明,我们观察到的物质和能量只占宇宙总量的一小部分,其余的部分被称为暗物质和暗能量。

早在古希腊时期,学者们就开始探索宇宙的形状问题。比如,勒鲁卡拉图思认为宇宙是无限的,而毕达哥拉斯派认为宇宙是有限的、球形的。然而,他们的理论基于哲学思考,并没有科学证据支持。

直到20世纪初,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出现,科学家们才有了工具来描述和测量宇宙的几何形状。在这个理论中,质量和能量决定了空间和时间的弯曲程度,而物体则沿着弯曲的空间时间运动。这个理论可以解释水星轨道的进动、引力红移等现象,获得了很多实验的验证。

宇宙平坦性:揭开宇宙几何之谜 - 天天要闻

宇宙的平坦性,其实是对宇宙大尺度几何结构的描述。一个平坦的宇宙符合欧几里得几何,也就是我们在学校学到的那种:直线永远不会相交,平行线永远保持平行,一个三角形的内角之和是180度。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宇宙中没有弯曲的空间。实际上,星球、恒星黑洞天体都会使周围的空间时间弯曲,形成引力。然而,在宇宙的大尺度上,这些局部的弯曲被“平均”掉了,宇宙仍然可以被看作是平坦的。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宇宙是平坦的呢?这个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一种可能的解释是暴涨理论。暴涨理论认为,宇宙在大爆炸后的瞬间,经历了一次极快的膨胀。这次膨胀把宇宙的几何形状“拉平”了。这就好像把一个橡皮球吹得足够大,表面就会看起来像平的一样。

最后,我想说的是,虽然我们的宇宙是平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宇宙都是平的。宇宙学的多元宇宙理论认为,可能存在许多其他宇宙,这些宇宙可能有着不同的物理常数,不同的几何形状。也许在某个弯曲的宇宙中,有另一种生命在思考他们的宇宙是什么形状。这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想法,也是宇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宇宙平坦性:揭开宇宙几何之谜 - 天天要闻

虽然宇宙的几何之谜还没有最终解开,但科学家们对此的研究仍在继续,一步步揭示宇宙的奥秘。因此,让我们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宇宙带来的每一个新发现,感叹我们生活的世界的奇妙和宽广。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 天天要闻

上海企业“数智碳”实践 | 从第一颗种子开始“科技基因”就被植入

东禾九谷开心农场的全自动插秧机。今年的水稻插秧时节,在崇明区竖新镇的东禾九谷开心农场,一台新引进的无人驾驶插秧机成为稻田里的“明星”。工作人员为插秧机装好秧盘后,只需进行简单设置和遥控启动,插秧机就能自动作业,将装载的秧苗持续插入稻田。临近稻田尽头,插秧机会自动掉头,在返程中继续插秧。几趟来回后,工...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 天天要闻

杨幂论文争议:查重率异常低,AI痕迹明显,字数不足引质疑

近日,关于杨幂论文的争议在学术界和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据报道,杨幂所提交的论文查重率异常低,仅为0.9%,且字数远远达不到发刊标准,这不禁让人对其论文的质量和原创性产生质疑。更为引人关注的是,论文中疑似存在AI生成的痕迹,这一发现更是加剧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轨道器正前往执行拓展任务!

2024年6月25日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至此,为期53天的“嫦娥六号”任务完美收官。 在此之前,13时20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六号”轨返组合体(轨道器与返回器组合体)注入高精度导航参数。此后,轨道器与返回器在南大西洋海平面上空约5000千米处解锁分...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应该发财!疫情功臣李兰娟院士,名下医院估值80亿

李兰娟院士是新冠肺炎期间的最美逆行人,70多岁高龄的她,在忙碌了一天后,回到休息室,摘下口罩,一道深深的勒痕横在脸上,令人看了无比的心酸,无比的感动。如今,李兰娟院士和爱人郑树森院士创办的“树兰医疗”两次冲击港股IPO,合计估值约80亿。科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 天天要闻

从开伞到落地 如何准确捕捉“嫦娥六号”图像?

今天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六号”采用的是特殊的“打水漂”返回方式,在地广人稀的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着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景象测量分队在着陆场布设多台小型无人测控设备,构建起了一道...
嫦娥六号,到家! - 天天要闻

嫦娥六号,到家!

今天,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工作正常,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嫦娥六号探测器已于本月初先后完成月球背面软着陆、采样、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及样品转移等工作。欢迎回家致敬追梦的中国航天来源:央视新闻、央广网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AI技术厉害在哪?业内人士:将支持虚拟员工等未来智能产品创新 - 天天要闻

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AI技术厉害在哪?业内人士:将支持虚拟员工等未来智能产品创新

封面新闻记者 欧阳宏宇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选出250个项目。记者注意到,在本次国家科学技术奖各获奖项目中,与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相关联的项目明显增加,涉及多语种智能语音、智能车联网、智慧高速、超级计算等应用场景。其中,“多语种智能语音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