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新研究:这两种奥密克戎变异株高温时致病性减弱

2023年05月01日17:33:12 科学 4217

据新华社报道,日本东京大学一研究团队在英国《柳叶刀·病原体》发表论文称,两种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a.5和bq.1.1(“地狱犬”)在温度达40摄氏度时增殖能力大幅减弱。

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低于德尔塔等其他变异株的原因之一,也为针对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正确使用退烧药提供了重要信息。

与此同时,研究报告也指出,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的发热反应与临床症状以及重症情况的关系现阶段尚不明确,本次研究成果并非否定给奥密克戎感染者使用退烧药。

关于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文简称“中疾控”)表示,当前,我国整体疫情处于低水平流行状态,主要优势毒株为我国前期bf.7和ba.5.2的进化分支,同时也有xbb等境外流行株输入导致的本土传播。中疾控同时提醒称,“五一”假期期间,要继续重视新冠病毒感染预防。

代号“地狱犬”的新冠变异株,高温环境下难以增殖

在本项研究中,日本东京大学研究人员比较了不同温度下感染德尔塔变异株(b.1.617.2)、奥密克戎变异株ba.5和bq.1.1的肺泡上皮细胞的增殖能力。

他们发现,ba.5和bq.1.1表现出比德尔塔变异株(b.1.617.2)更低的致病性。

研究人员称,他们利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培养出肺泡上皮细胞,再使它们分别感染德尔塔变异株(b.1.617.2)、奥密克戎变异株ba.5和bq.1.1,之后放在37摄氏度或40摄氏度的环境下继续培养,比较它们的增殖能力。

这两个温度相当于正常体温时人的肺部温度以及发热时肺部温度。

研究发现这些病毒在37摄氏度时都能高效增殖,而一旦温度上升到40摄氏度,德尔塔变异株(b.1.617.2)增殖能力仅出现小幅减弱,而奥密克戎变异株ba.5增殖能力减弱到原先的约千分之一,bq.1.1则基本不增殖。

研究数据显示,与德尔塔变异株(b.1.617.2)不同,奥密克戎变异株bq.1.1在高温下无法有效复制。由于发热是新冠感染(包括奥密克戎变异株)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体温升高可能会严重限制ba.5和bq.1.1在患者肺部的增殖能力,并可能大大限制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程度。

日本最新研究:这两种奥密克戎变异株高温时致病性减弱 - 天天要闻

当地时间2023年4月29日,日本解除新冠防疫入境检疫措施,大量游客抵达机场。图/视觉中国

此前,鉴于其高传播性,bq.1.1被普遍称为“地狱犬”(perro del infierno)。据新华社消息,bq.1.1新冠变异株早在2022年6月就在尼日利亚感染者中发现。9月开始bq.1及其衍生的子代亚分支在欧美国家流行,占比逐月升高,10月中旬在日本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逐渐开始流行。

尽管奥密克戎变异株更易免疫逃逸,但它们的病毒学特征,如发热期间它们的增殖能力目前尚不清楚。东京大学研究团队表示,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揭示导致新冠变异株温度敏感性的决定因素,这可能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病毒的发病机制。

中疾控提醒:“五一”期间仍需警惕新冠病毒感染

据路透社报道,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提供的信息,bq.1系列毒株(被标示为bq.1*)及其亚型毒株bq.1.1是目前在全球流行的300多个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家族的成员。这些成员中近95%是奥密克戎变体ba.5的“直系后代”。

不过,这些奥密克戎变异株对人的致病力明显减弱,致重症和死亡比例明显低于早期流行的毒株和变异株。

日本最新研究:这两种奥密克戎变异株高温时致病性减弱 - 天天要闻

日本政府决定,5月8日将新冠病毒的定位下调至与季节性流感相同的“5类”。图/视觉中国

自2022年底以来,奥密克戎变异株bq.1.1和xbb成为全球主要毒株,已在一些欧美国家成为优势毒株,主要表现为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增加。但国外数据显示,其致病力和之前毒株没有明显区别,重症率和死亡率在流行xbb和bq.1的国家也没有增加。

中疾控表示,我国现阶段流行的毒株仍以ba.5的亚分支ba.5.2和bf.7为主。目前我国已在多个省份的本土病例中检出bq.1及其亚分支,但尚未广泛流行,所致病例数较少,也未观察到患者感染bq.1后,临床严重程度较其他变异株有所增加。

由于当前亚洲部分国家流行xbb.1.16,我国近期输入病例中,xbb.1.16的占比有所增加。

4月22日,中疾控公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其中4月14日至4月20日期间,新监测到42例xbb.1.16。而4月15日中疾控公布的数据显示共监测到15例xbb.1.16(系我国首次监测到)。

xbb.1.16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重组毒株的一种,属于xbb家族,民间取名“大角星(arcturus)”。

目前,“五一”假期进入第三天,人员流动与聚集明显增多。中疾控发布提醒称,“五一”期间,要继续重视新冠病毒感染预防,同时要做好季节性流感、诺如病毒肠炎、食物中毒、蜱传播疾病、手足口病、猴痘和动物源性传染病的预防。

新京报记者 姚远 

编辑 唐峥 校对 吴兴发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卡式炉爆炸,多人被严重烫伤!紧急提醒 - 天天要闻

卡式炉爆炸,多人被严重烫伤!紧急提醒

最近不少人外出露营卡式炉成了必备品但千万要注意使用安全!5月3日北京一起卡式炉爆炸事故7人受伤登上热搜引发关注据媒体报道,北京的陈先生与邻居两家人五一假期在野外烧烤时,刚购入一个月、仅使用过两次的卡式炉突然爆炸,导致7人不同程度受伤,部分伤
颜宁再次打假:科学家不需要“完美人设” | 新京报快评 - 天天要闻

颜宁再次打假:科学家不需要“完美人设” | 新京报快评

▲颜宁在其微博发布声明,辟谣网传简历。图/颜宁微博截图知名科学家颜宁再次公开打假,打假的对象仍是假简历。据报道,5月4日,颜宁在其微博上发帖辟谣,“一份不知道谁缺乏常识造出来的真真假假的简历从前年就开始流传,哪怕也许出于好心,也是不对的,已被我投诉掉了,不知道为啥现在又被翻出来”。并请微博节后尽快清理...
人工智能还将带来多少可能? - 天天要闻

人工智能还将带来多少可能?

原创 黄鑫 经济日报与大模型对话,生成一件大师风格画作;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规划路线,具身智能机器人可精准识别和抓取零部件……日前举办的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集中展示了多项新技术新成果,生动展现了数字经济的澎湃活力,而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中扮演着激
Wi-Fi 6的MU-MIMO 技术:究竟藏着怎样的奥秘? - 天天要闻

Wi-Fi 6的MU-MIMO 技术:究竟藏着怎样的奥秘?

【ZOL中关村在线原创技术解析】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无线通信技术已深度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家庭、办公场所还是公共区域,Wi-Fi 连接都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移动设备数量的急剧增长和应用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传统无线网络技术的局限性逐渐显现,制约了无线通信的效率与性能。值得庆幸的是,Wi-Fi 6 ...
“长江三剑客”之一的极危物种,现身府河 - 天天要闻

“长江三剑客”之一的极危物种,现身府河

近日,鱼类科研工作者王新越进行鱼类资源调查时,在府河孝感段发现“长江三剑客”之一的极危物种——鳤(guǎn)。今年5月1日,在府河水域发现“长江三剑客”之一的极危物种——鳤。王新越 摄这尾鳤体长36厘米,体重290克。“这已经是长江十年禁渔
颜宁发声:网传不实,已投诉! - 天天要闻

颜宁发声:网传不实,已投诉!

5月4日,著名科学家颜宁在其微博发布声明,辟谣网传简历。颜宁表示:“一份不知道谁缺乏常识造出来的真真假假的简历从前年就开始流传,哪怕也许出于好心,也是不对的,已被我投诉掉了,不知道为啥现在又被翻出来。”她呼吁尽快清理相关信息。
立夏:跃动夏始,拔节生长 - 天天要闻

立夏:跃动夏始,拔节生长

5月5日,立夏,跃动夏始,拔节生长。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由春到夏,万物从复苏到成长,由萌芽至蓬勃,绿色铺满大地。立夏时节,蝼蝈鸣,蚯蚓出,藤蔓蜿蜒攀墙,大自然以热烈的姿态迎接盛夏。暑气初显,宜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规律,适时调节生活节奏,确保有充足的睡眠。对于夏季运动的原则,《黄帝内经》提倡“无厌于日...
最新研究称地球海洋可能会变成紫色 几亿年前呈绿色 - 天天要闻

最新研究称地球海洋可能会变成紫色 几亿年前呈绿色

【CNMO科技消息】我们常说地球是蓝色星球,但其实这种颜色并不是一直如此,也不会永远不变。有研究指出,地球的海洋在过去曾经是绿色的,而如果未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它们甚至可能会变成紫色。 这项研究主要探讨了数十亿年来海洋颜色的变化过程,发现这和海水的化学成分以及光线在水中的折射方式密切相关。在3.8到18亿年前...
清华大学徐军课题组《自然·通讯》:揭示稀溶液结晶的临界晶核尺寸不随溶液过饱和度变化 - 天天要闻

清华大学徐军课题组《自然·通讯》:揭示稀溶液结晶的临界晶核尺寸不随溶液过饱和度变化

结晶是无定形基元有序堆积形成晶体的过程,是自然界中最普遍和基本的有序化过程之一。结晶过程通常遵循成核-生长路径,成核过程中自由能最高点对应的晶核尺寸被称为临界晶核尺寸。小于临界尺寸的晶核往往会在热涨落中再次熔化或溶解,而大于临界尺寸的晶核则会进一步生长成为稳定的晶体。很多情况下,临界晶核的形成是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