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公园里粉黛乱子草受追捧 专家:本土植物蜀葵也有“网红”气质

2022年11月15日22:54:02 科学 1974

封面新闻记者 陈彦霏

最近,粉黛乱子草成为备受成都人青睐的网红植物,网上还有人做出攻略盘点“成都12个粉黛乱子草打卡地”:青龙湖湿地二期、天府公园、中车共享城、新金牛公园……

粉黛乱子草为什么这么火?大面积种植是否有危害?成都本土植物中,哪种更具有网红气质?11月14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院植物总工、园林高级工程师黎丽娟。

成都公园里粉黛乱子草受追捧 专家:本土植物蜀葵也有“网红”气质 - 天天要闻

粉黛乱子草(图源成都发布)

好打理 自带浪漫氛围

粉黛乱子草成公园宠儿

黎丽娟介绍,粉黛乱子草属于禾本科乱子草属,是一种观赏类的草种。原产于北美洲的东部。为一种多年生暖季型草本,株高30-90厘米,宽60-90厘米。丛生成群,绿色叶片纤细,花絮非常柔软,顶端呈拱形,花絮从植株基部抽出,顶生云雾状粉色花絮,花期9-11月,成片种植可呈现出粉色云雾海洋的壮观景色,景观可由9月份一直持续至11月中旬,观赏效果极佳。

为什么粉黛乱子草能够成为网红?黎丽娟进一步介绍,粉黛乱子草为一种多年生丛生植物,很好养活,有根系就能够活。不仅容易养活,还好打理,每年初春前修剪一次,3月发新叶,夏季生长旺盛。粉黛乱子草喜欢酸性有机土壤,耐寒、耐旱、耐修剪,是土壤修复的一种常用种类。

“成都的秋季气候温和、雨水少、风力小,正适宜粉黛乱子草开花季最佳效果表现。顶生云雾状粉色花絮如云雾般的粉色海洋,自带浪漫氛围的粉黛乱子草,属于园林景观中观赏草类的宠儿,近五年来成都大小公园内随处可见,正是成为网红观赏草。” 黎丽娟说。

成都公园里粉黛乱子草受追捧 专家:本土植物蜀葵也有“网红”气质 - 天天要闻

蜀葵(网络图)

唯一以蜀命名的花

成都本土植物“蜀葵”最有“网红”气质

“粉黛乱子草作为外来物种,虽然大面积种植不会造成危害,但我也想呼吁不要忘了咱们的本土植物。” 黎丽娟说。

成都本土植物中,哪种更具有网红气质呢?黎丽娟表示,首推当是蜀葵,这是唯一以蜀为名的花,蜀葵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隶属于锦葵科蜀葵属。蜀葵的原产地为四川,名字中的“蜀”字,就证明了她的基因来源。

黎丽娟介绍,蜀葵也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植物,既能耐住严寒,又能忍受酷暑,且品种资源丰富,花型花色众多,花型有单瓣类、复瓣类、重瓣类,花色有白色系、黄色系、红色系、橙色系、紫色系和黑色系6大色系,品种多达700余个品种。每年正当中伏,七月的成都,蜀葵花争相盛开,红、黄、紫、粉、黑等数不尽的颜色,花开成片,灿若云霞,宛如身披霓裳的仙子。

蜀葵的国际影响力大,蜀葵还曾出现在敦煌壁画中,并通过北方、南方、海上三条丝绸之路被引种到南亚、中东、欧洲各国,是最早被引种到欧洲的中国花卉之一。

蜀葵的观赏用途广,蜀葵叶大、花繁、色艳,花期长,是园林中栽培较普遍的的花卉。宜于种植在建筑物旁、假山旁或点缀花坛、草坪,成列或成丛种植。矮生品种可作盆花栽培,陈列于门前,不宜久置室内。也可剪取作切花,供瓶插或作花篮、花束等用。

“最关键的是,蜀葵的市场货源有保障,品种稳定性没问题。通常作为一年生观花植物,每年要购苗栽植,或自行播种繁育,相对于粉黛乱子草,蜀葵的后期维护成本会高一点。” 黎丽娟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我国首款航天大模型 让卫星管理更聪明 - 天天要闻

我国首款航天大模型 让卫星管理更聪明

随着天上的卫星组网越来越多,这些卫星如何更加智能、高效地管理成为行业面临的一个问题。我国首个航天大模型,正在助力卫星管理更聪明。航天大模型“华山”,首次将大语言模型应用在航天领域的产品上,运用AI帮助用户完成航天器智能操控、轨道计算与分析、指令代码生成等航天器在轨管理工作。通过数据学习,它可以快速且智...
大熊猫“荷风”“兰韵”正式亮相奥地利美泉宫动物园 - 天天要闻

大熊猫“荷风”“兰韵”正式亮相奥地利美泉宫动物园

当地时间5月14日,来自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大熊猫“荷风”和“兰韵”正式亮相奥地利维也纳美泉宫动物园。当天,美泉宫动物园为“荷风”和“兰韵”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奥地利总统亚历山大·范德贝伦发表致辞。现场观众热情高涨,众多儿童欢呼雀跃,
资深研究员亲授AI实操秘籍,助力医学研究设计效率翻倍! - 天天要闻

资深研究员亲授AI实操秘籍,助力医学研究设计效率翻倍!

我们都知道医学研究方案设计耗时又耗力?面对复杂的实验逻辑和文献海量信息,如何快速产出高质量方案呢?我想这一直是大家迫切想要解决问题吧!那今天刷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有福了,本文结合梅斯医学资深研究员张磊博士直播干货,手把手教你用AI拆解研究目标、优化实验设计,文末还附赠工具试用入口!【研究方案设计的前置知...
我国科学家率先“看见”固体氢的最精细结构 - 天天要闻

我国科学家率先“看见”固体氢的最精细结构

常温常压下,氢以气体状态存在。高压下,氢结晶为固体。而超高压下固体氢的原子排列方式一直是未解之谜。14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一项重大突破:由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国际团队用X射线纳米探针首次“看见”固体氢的复杂晶体结构。这是目前世界上固
早读|“天数天算”,AI迈向太空 - 天天要闻

早读|“天数天算”,AI迈向太空

早上好!上观新闻‘早读’来啦!2025年5月15日 星期四 农历四月十八上海多云到阴,下午起局部地区有短时小雨,22~29℃§今日关注“天数天算”,AI迈向太空※ 5月14日12时12分,国星宇航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12颗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全球首个太空计...
与总书记交流的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年轻人,在探索什么前沿领域? - 天天要闻

与总书记交流的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年轻人,在探索什么前沿领域?

人工智能是年轻的事业,也是年轻人的事业。4月29日,是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青年科研团队终生难忘的一天。他们在“模速空间”参加一场以“下一代智能体的自主进化”为主题的沙龙时,与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面对面交流。这些年轻人在探索什么前沿领域?他们身处的科研环境如何?记者来到毗邻“模速空间”的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采...
生命,居然也可以悬在边界上,不活不死…… - 天天要闻

生命,居然也可以悬在边界上,不活不死……

17 世纪末,一位自学成才的科学家安东尼·范·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展开了一项让他重新思考“生命是什么”以及“生命的边界在哪里”的探索。这段旅程不仅颠覆了他自己的世界观,也在科学和哲学界激起了波澜,影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