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姿态筑就全人类太空之家

2022年11月03日20:45:03 科学 1502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雨馨

以开放姿态筑就全人类太空之家 - 天天要闻

11月3日,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这一历史性画面从太空传回,国人欣喜万分,外媒也纷纷点赞。而另外一则消息更令国际社会满怀希冀——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已有17国科学实验项目入选中国空间站,期待中国空间站成为全人类太空之家。

三舱合体,“梦天”转位,大“宫”告成,这一步,不仅标注了中国航天发展的里程碑,也为人类探索浩瀚宇宙开启了新阶段。据报道,国际空间站很可能在2030年以后退役,届时中国“天宫”将成为围绕地球运行的唯一的空间站,肩负起人类追寻星辰大海的共同梦想。从技术实力上来说,中国空间站具有世界第三代空间站的水平,特别是在宇宙植物速培、宇宙射线变异、超导金属和记忆金属研发等科技试验上,颇具自主特色,远超国际水准。而这,也是许多国家愿意提前申请加入的重要原因。

当世界为中国开放空间站点赞之时,美国等在航天领域大搞“科技壁垒”的黑历史也被翻了出来。拒绝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禁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等同中国航天机构进行任何接触和合作……充斥偏见的《沃尔夫条款》让中国航天人深知,核心技术等不来买不来,唯有自力更生方能自立自强。正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所感慨的,“有实力,在国际合作中才有话语权。”在这样的清醒认知下,靠着数十年如一日的刻苦攻关,中国以令人惊叹的速度一路追赶、并跑、超越,跨越了发达国家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如今,中国在太空正式安了家,这是中国人之于自己的历史性突破,也为人类交流合作拓展了新的可能。

“中国空间站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打“天宫”设计之初就承诺,向联合国成员国开放。2015年,中国又与欧洲航天局签订合作协议,许多外国宇航员早已开始学习中文,“期望有一天可以登上中国的空间站”。这样的合作姿态,也赢得了国际朋友的一致点赞。前段时间,在国际空间站上执行驻留任务的意大利航天员萨曼莎,置身太空遥望地球时,在个人推特账号上发布了一组太空摄影作品,并用中文引用了《兰亭集序》中的诗句,这份“跨文化的浪漫”何尝不是对中国风度的回馈?

从太空俯瞰地球,是完全看不到国界的,这未尝不是一个深刻隐喻。在浩渺宇宙面前,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回顾历史,各国曾共同识别飞越地球的潜在危险小行星,共同求解南极冰川融化可能带来的气候风险。今天,随着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成为独立的科技创新中心,更迫切需要各国一起携手闯关。仰望星空是人类的朴素愿望,摒弃“吃独食”“搞封锁”的狭隘观念,凝聚起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定能在漫漫征途上走得更远。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遥望未来,空间站只是一个新起点,一代代人朝气蓬勃,向着梦想一次次出发、抵达、再出发,中国航天定能书写更多奇迹,也定会为人类探索太空提供更多平台和动能。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苹果AI新模型问世:怀孕检测准确率92% - 天天要闻

苹果AI新模型问世:怀孕检测准确率92%

近日,一项由苹果支持的研究在健康预测领域引发关注。7月11日消息,据外媒报道,苹果与美国心脏协会以及哈佛医学院附属布莱根妇女医院合作开发出名为“WBM”的可穿戴行为模型,为健康监测带来了新突破。传统健康监测多依赖心率、血氧等生物特征数据,而
时速 600公里、贴地飞行,我国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首次亮相! - 天天要闻

时速 600公里、贴地飞行,我国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首次亮相!

每经编辑:杜宇据央视新闻,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正在北京举行,时速达600公里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也在本次大会首次亮相。图片来源:央视新闻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工程师介绍:超导电动高速磁浮是通过车载超导磁体与轨道上的线圈相互作用,实现列车与
认识2种丁酸衍生物 - 天天要闻

认识2种丁酸衍生物

丁酸钠与三丁酸甘油酯作为丁酸的衍生物,在动物消化道中被分解成丁酸和其他物质。他们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来源于丁酸。肠道上皮细胞优先选用丁酸作为能量源。作为一种短链脂肪酸,丁酸在进入小肠后部分以非离子形式被肠道黏膜细胞吸走,直接为肠黏膜细胞生长和增
米东区:这一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推进中 - 天天要闻

米东区:这一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推进中

(米东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黄鹏报道)7月9日,记者在位于米东区北部沙漠东北部的新疆华电乌鲁木齐光伏基地100万千瓦/400万千瓦时独立新型储能示范项目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设备进行吊装调试。该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是全国单体容量最大的电化学
脑图谱大科学计划时机已来!中国科学家十项成果给大脑绘高清地图 - 天天要闻

脑图谱大科学计划时机已来!中国科学家十项成果给大脑绘高清地图

人类大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织,要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首先要了解其中的细胞种类和神经联接规律,近日中国科学家联合发布系列成果给大脑绘制“高清地图”。 7月10日深夜,中国科学家联合发布介观脑图谱系列成果,实现从啮齿类到灵长类大脑的跨越。10项成果以专题论文集的形式集中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神经元》《发育...
国际突破!中大培育光子“双胞胎”,辐射强度达单光子水平 - 天天要闻

国际突破!中大培育光子“双胞胎”,辐射强度达单光子水平

7月9日,《自然》杂志(Nature)在线发表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王雪华、刘进教授团队主导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腔诱导自发双光子辐射方案,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与单光子辐射强度相当的自发双光子辐射,研发出保真度高达99.4%的按需触发
微型肝脏,是未来希望,还是科技乌托邦 - 天天要闻

微型肝脏,是未来希望,还是科技乌托邦

文︱陆弃随着全球器官移植需求持续攀升,传统器官捐献严重不足的问题愈发凸显。美国初创企业LyGenesis推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创新方案:通过将供体肝细胞注射至患者体内淋巴结中培育“微型肝脏”,尝试在患者自身体内制造可替代肝脏功能的器官。
“软黄金”冬虫夏草,你真的了解吗? - 天天要闻

“软黄金”冬虫夏草,你真的了解吗?

冬虫夏草千年传承的滋补良药采药人的寻觅自公元780年起冬虫夏草便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被载入史册从《藏本草》到《中国药典》均有记载李时珍更将其誉为“人身不老药”赞其兼具虫之阳刚与草之阴柔成为中药中独一无二的“阴阳同补”圣品享有“东方圣草”“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