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两院院士颜宁教授全职回国,选的单位很对口,考虑到南科大的所在地,科研条件没得说,祝福她吧。
当初不少人看到颜宁离开中国觉得中国痛失人才,作为科研工作者我想说点心里的话。
Q1颜宁的工作重不重要?
A1非常重要。
Q2这些工作是不是对学识和智力有着极高的要求?
A2相比创新思维和学识,这些工作需求更多的是工匠精神。
Q3这些工作的成本如何?
A3即便不算耗材和日常维护,仅仅从设备采购起步价就是百万级,好点的可以上千万级,注意这里的单位是美元。
Q4成果是否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A4 有,但是十分有限。从投入产出来看,一定是严重的入不敷出的,未来十年内或许都是如此。
同样是基础研究,基于冷冻电镜的工作成本实在太高,不是一般研究机构应该考虑的。如果真的在这个领域推出两个院士,以国人的特性,缝缝补补应该也有不少团队能掏得起这入场费。可是真的有这个必要吗?届时国外的仪器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国内的科研经费都花在了仪器采购上,还是应用价值不高的成果。假设十年内,有20个团队买冷冻电镜,大致开销差起码得10亿人民币了,这些经费足够支持多少科研人员的研究?这些年有些国外学术团队极尽给吹捧冷冻电镜的成果,一方面确实有学术上的原因,但你要说没有政治上的原因,我是不信的。
Q5颜宁教授是否有机会再冲国内院士?
A5 很难。国内一个领域只有一个院士。颜宁的导师施一公已经评上了院士。她若想再冲别的方向的院士就得跳出舒适圈。个人认为这对一个靠冷冻电镜刷论文的人来说难度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