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送水工,地球诞生生命的“恩人”,现在为何要赶走它们?

2022年10月03日18:42:22 科学 1061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你说地球上的水分够多吧?但其实地球上所含有的水资源并不多,当然这是相对比之下得出来的结果。

科学家认为宇宙中大量的水分并不是以液态水的形式存在,而是被冰冻在了土星环中。

那这时我们就产生了疑问:如果地球没有大气层,我们是否就没有能力储存这些水分了?所以地球上的水到底又是怎么来的?

人类的送水工,地球诞生生命的“恩人”,现在为何要赶走它们? - 天天要闻

撞击太阳

科学家们推测,在地球诞生之初它的皮肤比较干涩。这里并没有液态水,就连冰冻形式的水源也不存在。

就这样,地球干巴巴地过了5亿年之后,地球周边安静的环境也突然一下被一连串的呼啸声打乱。

人类的送水工,地球诞生生命的“恩人”,现在为何要赶走它们? - 天天要闻

其实这就是彗星撞击事件,但当时彗星撞击的方向并不是地球而是太阳。它们显得极其任性,不顾一切地冲撞于太阳的方向。距离太阳并不遥远的地球,很快也受到了影响。

科学家们认为,正是因为部分彗星上拥有和地球上的液态水以及相同化学特性的物质,这才使地球的生命和文明进入了繁衍的状态。

人类的送水工,地球诞生生命的“恩人”,现在为何要赶走它们? - 天天要闻

早在19世纪年代初,这种假设被推出后,很快就引起了物理学界和天文学界的热议。

其中有一位科学家名叫利斯,经过他长期观测发现在北半球,人们能够探测到一颗距离人类四百万亿英里远的恒星:Eta corvi。

人类的送水工,地球诞生生命的“恩人”,现在为何要赶走它们? - 天天要闻

利斯介绍道:在乌鸦座,我们观测到了不止一场的原始彗星风暴。它们猛烈地撞击周边的星体,引发了无数人们目前还没办法深入研究的现象。

可不久后,利斯又推翻了他的猜测。早年间,他们所观测到的那些彗星风暴后经证实,其实都是宇宙尘埃的红外特征。

人类的送水工,地球诞生生命的“恩人”,现在为何要赶走它们? - 天天要闻

但令人感到惊喜的是,利斯及其团队所观测到的那些数据也并非毫无用处。最起码他们探测到了彗星风暴过程中会产生纳米钻石和非结晶体的硅。

它们之间的运动就像是拆盲盒一样,有时候会平平无奇,但有时候会制造出各种令人惊喜的画面。

人类的送水工,地球诞生生命的“恩人”,现在为何要赶走它们? - 天天要闻

然而彗星与周边天体相撞也会挑准对象,与彗星相撞最小的天体体积是小行星谷神星,最大的则有可能会是地球的几倍。但要比太阳大几倍的恒星,又没见它们撞了几个。

虽然这种观测结果让无数天文学家们猜测,宇宙尘埃或许就是由彗星撞击天体所产生的物质。

但很可惜,利斯认为这种观测结果不足以证明彗星撞击天体是产生宇宙尘埃的唯一论调。

人类的送水工,地球诞生生命的“恩人”,现在为何要赶走它们? - 天天要闻

利斯认为彗星除了会组成风暴之外,它们还有可能在发生碰撞后会将自身大量的物质喷射到周围。

而这些物质里就让人惊喜地发现了一些冰粒和有机化合物的特殊物质,而且利斯还坚信这些特殊物质也仅仅只有被撞击之后进入粉碎状态的彗星才单独拥有。

送水工

利斯团队最后用尽所有的研究数据发现,人们虽然不能够证明宇宙尘埃就是由彗星风暴所产生的结论。

但这已经能够证明彗星很有可能就是地球的送水工,也就是说科学家们一直都非常好奇地球上的水到底是怎么来的?究竟是地球本身就富含了大量的水资源,还是因为宇宙有安排送水的工人专门给地球输送水源?

直到利斯的研究结果出来后,人们便可以进一步论证,彗星其实就是地球的送水工。

人类的送水工,地球诞生生命的“恩人”,现在为何要赶走它们? - 天天要闻

那么这一论调是否能够进一步帮助我们猜测:地球生命诞生的恩人就是彗星?

不可否认,科学家们认为彗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天体。它们显得任性又富有使命感,或许它的存在的确和地球生命的起源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

人类的送水工,地球诞生生命的“恩人”,现在为何要赶走它们? - 天天要闻

经过科学家的长期研究发现,彗星含有大量的气体和可挥发的成分。

紧接着天文学家用利用光谱去分析彗星与生命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彗星含有钠、碳、氧等原子原子团。那这就说明彗星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它们实则却是肚子里有很多文章。

人类的送水工,地球诞生生命的“恩人”,现在为何要赶走它们? - 天天要闻

比如说它们涵盖了大量的有机分子。所以根据这个现象,从上个世纪到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家都坚信:地球的生命起源或许就是来自于彗星的碰撞,直到彗星在碰撞天体后进入了破碎的状态,那它们身上所涵盖的大量有机分子就会散落到周边。

人类的送水工,地球诞生生命的“恩人”,现在为何要赶走它们? - 天天要闻

而地球可能就是通过这个渠道,才得到了有机分子以及水资源。

所以我们生存的家园并不是在诞生之初就拥有水的,而是在经过了彗星作为送水工之后这才慢慢地有了水和氧等原子以及原子团。这时地球上才有了能够孕育生命和诞生文明的前提条件。

地球恩人

上个世纪年代末,来自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凯文博士对于白垩纪第3纪界线附近地层的有机尘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最后他们团队发现,在遥远的几十亿年前,地球显得一片荒凉,就连周边的环境也显得非常波动。

人类的送水工,地球诞生生命的“恩人”,现在为何要赶走它们? - 天天要闻

而就在这时,有一颗甚至几颗彗星陆续从地球周边滑落而过。然而由于它们高速行驶的速度,让沿途的地球有幸得到了彗星掠过地球时留下的氨基酸。

直到这时,地球才慢慢有了合成有机尘埃的前提。

人类的送水工,地球诞生生命的“恩人”,现在为何要赶走它们? - 天天要闻

凯文博士还指出,在地球形成的早期阶段,彗星同样也对地球生命的诞生非常着急。

于是它们迫切地以各种方式出现在地球周围,不论是掠过地球附近的轨道,还是撞击太阳。它们算是想尽了一切办法,最终还是将大量的有机物质像是下雨一般,不断地洒落在地球上。

所以凯文博士根据自己长年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彗星留下来的有机分子和液态水。

人类的送水工,地球诞生生命的“恩人”,现在为何要赶走它们? - 天天要闻

但如今科学家们却研制出了很多专门用于拦截彗星的探测器。

其原因是为了帮助人类更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彗星,试图揭开它与地球生命起源的谜团。

也许只有等到人类科技越发进步,科学认知越来越发达时,我们这才能够进一步论证彗星到底是不是地球生命诞生的恩人了。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 天天要闻

中国交付全球最大“人造太阳”重要部件

近日,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磁体馈线采购包项目迎来关键节点,其最后一套校正场线圈内馈线部件在合肥竣工,并交付起运位于法国的ITER现场。这标志着ITER磁体馈线系统中所有超大部件的研制顺利完成。ITER磁体馈线系统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被称为ITER磁体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 天天要闻

张振丰调研温州学研究联合会 构建中国学视野下的温州学研究体系

4月13日,副省长、市委书记张振丰在温州学研究联合会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足温州、研究温州、服务温州”,深化时间维度、放大空间维度,贯通历史研究温州、跳出温州研究温州,努力打造温州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地方学术研究的...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 天天要闻

土拨鼠等动植物不得携带入境!关于国门生物安全,你要知道这些

极目新闻记者 张秀娟通讯员 赵梦洁 黄晓彧 林敏“小朋友们,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哪些呢?”“在咱们出国旅游前,需注意哪些问题呢?”4月12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武汉海关在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海关开放日”活动。15名小学生化身“国门小卫士”,零距离体验、参与海关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 天天要闻

月球上跳一跳,轻松打破跳高世界纪录!这个展会,解密引力奥秘

顶端新闻记者 杨逍 文 时硕 图如果你向往星辰宇宙,那你是否幻想过在其他星球上跳跃?在本次国防展的“星球重力”互动体验机前,你每次的纵身一跃,都会化身成屏幕中身穿宇航员服的小人,来到月球、金星、火星、火卫二、土卫一等星体上,屏幕的上方记录着你的跳跃高度。在月球,你轻轻一跃就能达到3米高度,轻松打破2.45米...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 天天要闻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

4月13日石家庄强风显著增强的原因,是多重气象条件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气象监测和专家分析,此次强风具有以下关键成因:一、极端天气系统的叠加效应1.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 天天要闻

神十九乘组“太空出差”倒计时: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稳步推进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据央视网报道,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的“太空出差”之旅即将进入倒计时。上周,神十九乘组稳步推进各项空间科学实(试)验,在开展站内环境监测、设备检查维护等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健康维护。神十九乘组利用脑电设备开展了多项实验的测试工作,地面科研人员将利用获取的数据探究重力对视觉运动信息...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 天天要闻

感受活力丨机器人正在进化中……这样的“生活搭子”,你喜欢吗?

模仿人类奔跑、跳跃、空翻,像人一样说话、思考甚至察言观色。这不是科幻电影对未来的虚构,而是2025中国机器人产业阔步向前的现实。小时候的你,是不是也曾畅想过:家里有一个机器人,能买菜、做饭、铺床、扫地,帮你干农活,还可以照顾家里老人……时至今日,这些“天马行空”的想象,正在变成现实。“12点了,您该吃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