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无为
▎图:来自网络
一位动物学家在考察生活于非洲奥兰治河两岸的动物时,注意到河东岸和河西岸的羚羊大不一样,前者繁殖能力比后者更强,而且奔跑的速度比后者每分钟要快13米。
他感到十分奇怪,既然环境和食物都相同,何以差别如此之大?
为了能解开其中之谜,动物学家和当地的动物保护协会进行了一项实验:在两岸分别捉10只羚羊送到对岸生活。
结果送到西岸的羚羊发展到14只,而送到东岸的羚羊只剩下了3只,另外7只被狼吃掉了。
原来,东岸的羚羊之所以身体强健,只因为它们附近居住着一个狼群,这使羚羊天天处在一个“竞争氛围”中,为了生存下去,它们变得越来越有“战斗カ”;而西岸的羚羊长得弱不禁风,恰恰就是因为缺少天敌,生存压力差。
丛林法则是自然界里生物学方面的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规律法则,自然界中的资源有限,只有强者才能获得最多。
大到国家间的竞争,小到企业间、人与人之间的竞争,都要遵循丛林法则,至于竞争结果,那就看各自的实力、智慧、手段和改造或适应世界的能力了。
黑与白、大与小、好与坏、强与弱从来都是相互依存,共生共息,动态转化的。
竞争的存在是必然的,生存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有顽强竞争力,必须正视对手或天敌的存在,良性的竞争是大家共同成长和发展的基础。
不要抱怨和憎恨我们的对手,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因为,正是他们的存在,才会使我们由平庸变得杰出。
日本北海道盛产鳗鱼,许多渔民都以捕捞鳗鱼为生。鳗鱼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一离开深海区,要不了半天就会全部死亡。
当地一位老渔民天天出海捕鱼,返回岸边后,他的鳗鱼总是活蹦乱跳的。
老渔民使鳗鱼不死的秘诀,就是在整仓鳗鱼中放进几条鲶鱼。鳗鱼与鲶鱼是出名的“对头”。
几条势单力薄的鲶鱼遇到成仓的对手,便惊慌地在鳗鱼堆里四处乱窜,这样一来,反而倒把满满一船舱死气沉沉的鳗鱼全给激活了。
这就是管理学中著名的“鲶鱼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