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3亿年前的“螺丝”,揭开人类诞生之前,地球的真实面貌

2022年07月03日14:11:02 科学 1898

为了找到除人类以外的高级文明,科学家一直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搜寻着,但生命诞生的条件过于苛刻,以至于直到现在也没发现外星人存在的确切证据。

一颗3亿年前的“螺丝”,揭开人类诞生之前,地球的真实面貌 - 天天要闻

但看不到不代表一定不存在,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就曾警告过人类:不要随意暴露地球的信息,以免招来外星文明。科学家搜寻外星人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射电望远镜搜寻无线电信号,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渠道:通过从宇宙中掉落的陨石寻找外星人的足迹。

一颗3亿年前的“螺丝”,揭开人类诞生之前,地球的真实面貌 - 天天要闻

上世纪九十年代

有人在俄罗斯的卢卡加城市发现了一块极高品质的陨石,卖了个好价钱,过上了下半辈子衣食无忧的生活,后来无数人来到这里,希望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块“幸运石”

一颗3亿年前的“螺丝”,揭开人类诞生之前,地球的真实面貌 - 天天要闻

其中真的有人发现了一块惊为天人的陨石,说它惊为天人并不是因为品质有多高,而是在这个陨石内镶嵌了一个人类才有的“螺丝”

一颗3亿年前的“螺丝”,揭开人类诞生之前,地球的真实面貌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对这块陨石进行了化验分析,结果表明这颗陨石足有三亿年的历史,而螺丝的概念由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在2000多年前的提出的,真正造出来已经是18世纪的事了,一颗近代才出现的螺丝镶嵌在3亿年前的陨石中,这意味着在那时已经有造出螺丝的文明了。

一颗3亿年前的“螺丝”,揭开人类诞生之前,地球的真实面貌 - 天天要闻

这颗螺丝究竟是什么东西?

难道真的存在外星人或一些史前文明吗?

一颗3亿年前的“螺丝”,揭开人类诞生之前,地球的真实面貌 - 天天要闻

三亿年前,地球处于地壳运动非常活跃的石炭纪,脊椎动物逐渐摆脱水的依赖,向两栖动物演化,石炭纪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随着陆地面积的扩大,陆生植物向大陆内部延伸,形成了大规模的森林,是地球罕有的植物世界大茂盛时期。

一颗3亿年前的“螺丝”,揭开人类诞生之前,地球的真实面貌 - 天天要闻

此时地球的大舞台十分热闹,但完全不存在出现文明的可能,那么这颗螺丝真的是宇宙其他高级文明的杰作吗?

刚开始发现这颗螺丝陨石的时候,科技水平尚没有今天这么发达,当时的人们只能大概检测出陨石的年代在三亿年前左右。

一颗3亿年前的“螺丝”,揭开人类诞生之前,地球的真实面貌 - 天天要闻

随着设备的更新换代,科学家有能力对螺丝也进行检测,就重新对螺丝也进行了成分化验。一化验可了不得,虽然这颗螺丝的年代也是三亿年前左右,但它成分结果显示,它居然是一个有机物。

一颗3亿年前的“螺丝”,揭开人类诞生之前,地球的真实面貌 - 天天要闻

也就是说,它不是什么外星产物,也不是地球其他文明的遗留物,而是一种生命体,很快古生物学家找到了这颗螺丝的真身:一种名叫海百合史前生物

百合是一种陆生植物,海百合是不是长在海洋里的百合?

一颗3亿年前的“螺丝”,揭开人类诞生之前,地球的真实面貌 - 天天要闻

其实不然,海百合是一种长得非常像植物的棘皮动物,从外表来看,它像一个在水中绽放的百合花海百合是一种生活在大海底部的无脊椎动物,身体尾部有许多触手,这些触手让它可以固定在海底和礁石上,不会被暗流带跑。

一颗3亿年前的“螺丝”,揭开人类诞生之前,地球的真实面貌 - 天天要闻

科学家推测,三亿年前一颗陨石撞击在了浅海,一下就砸到了这个海百合,而陨石在穿越大气时受空气摩擦,自身温度极高,海百合当场被砸死并封印在了这个陨石中。

不过海百合至今还未灭绝

一颗3亿年前的“螺丝”,揭开人类诞生之前,地球的真实面貌 - 天天要闻

目前全球共有620种海百合,它们广泛分布在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浅海底部,这次陨石种的海百合和现存的海百合形态上有很大差异,科学家进一步发现,三亿年前海百合的种类更多,是现在的八倍以上。

一颗3亿年前的“螺丝”,揭开人类诞生之前,地球的真实面貌 - 天天要闻

石炭纪是生物演化的关键时期,众多生物的祖先在这一时期从水中踏上了陆地,由于石炭纪氧气丰富,也是名副其实的巨虫时代,昆虫的体型大小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氧气的浓度,越高则体型越大。所以飞在空中的蜻蜓足有一米长,知了翼展后能达到半米长。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一颗3亿年前的“螺丝”,揭开人类诞生之前,地球的真实面貌 - 天天要闻

过高的氧气浓度虽然造就了动植物的大繁荣,后期也直接石炭纪的衰败,大型茂密的森林吸收了更多的二氧化碳植物经过光合作用后把这些二氧化碳转为营养成分固定在树干中,这些二氧化碳一时半会回不到大气,于是碳平衡被打破,氧气占据了上风。

一颗3亿年前的“螺丝”,揭开人类诞生之前,地球的真实面貌 - 天天要闻

氧气除了能供给生物生存外,还是极好的助燃剂。于是空气开始变得易燃易爆,森林大火接二连三,甚至暴露在地表的煤层也能直接点燃,最后石炭纪末期宛如一片火海,海百合的种类也在此时锐减。

一颗3亿年前的“螺丝”,揭开人类诞生之前,地球的真实面貌 - 天天要闻

地球存在的几十亿年中孕育了无数的生物,人类的现代科技让我们得以回到过去一窥地球的繁荣历史。

一颗3亿年前的“螺丝”,揭开人类诞生之前,地球的真实面貌 - 天天要闻

当我们回望生物的繁荣与灭绝时要更加铭记敬畏自然,无论科技多么发达,人类的生存始终依赖于自然。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认识2种丁酸衍生物 - 天天要闻

认识2种丁酸衍生物

丁酸钠与三丁酸甘油酯作为丁酸的衍生物,在动物消化道中被分解成丁酸和其他物质。他们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来源于丁酸。肠道上皮细胞优先选用丁酸作为能量源。作为一种短链脂肪酸,丁酸在进入小肠后部分以非离子形式被肠道黏膜细胞吸走,直接为肠黏膜细胞生长和增
米东区:这一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推进中 - 天天要闻

米东区:这一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推进中

(米东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黄鹏报道)7月9日,记者在位于米东区北部沙漠东北部的新疆华电乌鲁木齐光伏基地100万千瓦/400万千瓦时独立新型储能示范项目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设备进行吊装调试。该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是全国单体容量最大的电化学
脑图谱大科学计划时机已来!中国科学家十项成果给大脑绘高清地图 - 天天要闻

脑图谱大科学计划时机已来!中国科学家十项成果给大脑绘高清地图

人类大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织,要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首先要了解其中的细胞种类和神经联接规律,近日中国科学家联合发布系列成果给大脑绘制“高清地图”。 7月10日深夜,中国科学家联合发布介观脑图谱系列成果,实现从啮齿类到灵长类大脑的跨越。10项成果以专题论文集的形式集中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神经元》《发育...
国际突破!中大培育光子“双胞胎”,辐射强度达单光子水平 - 天天要闻

国际突破!中大培育光子“双胞胎”,辐射强度达单光子水平

7月9日,《自然》杂志(Nature)在线发表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王雪华、刘进教授团队主导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团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腔诱导自发双光子辐射方案,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与单光子辐射强度相当的自发双光子辐射,研发出保真度高达99.4%的按需触发
微型肝脏,是未来希望,还是科技乌托邦 - 天天要闻

微型肝脏,是未来希望,还是科技乌托邦

文︱陆弃随着全球器官移植需求持续攀升,传统器官捐献严重不足的问题愈发凸显。美国初创企业LyGenesis推出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创新方案:通过将供体肝细胞注射至患者体内淋巴结中培育“微型肝脏”,尝试在患者自身体内制造可替代肝脏功能的器官。
“软黄金”冬虫夏草,你真的了解吗? - 天天要闻

“软黄金”冬虫夏草,你真的了解吗?

冬虫夏草千年传承的滋补良药采药人的寻觅自公元780年起冬虫夏草便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被载入史册从《藏本草》到《中国药典》均有记载李时珍更将其誉为“人身不老药”赞其兼具虫之阳刚与草之阴柔成为中药中独一无二的“阴阳同补”圣品享有“东方圣草”“药中
【链博传奇】中国中车:塑轨道之“链”,与世界同行 - 天天要闻

【链博传奇】中国中车:塑轨道之“链”,与世界同行

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车”)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链”主企业,是全球规模领先、品种齐全、技术一流的高端装备制造商和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清洁能源装备骨干企业。当前,中国中车搭建了世界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技术研发平台,构建了完整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体系,开创了轨道交通装备和清洁能源装...
全国AI精英宜宾对决 长江首城创新大赛点燃人工智能新引擎 - 天天要闻

全国AI精英宜宾对决 长江首城创新大赛点燃人工智能新引擎

中新网四川新闻7月11日电(吴平华 杨锦 )智汇长江首城,共享成长价值,10日,由宜宾市科学技术局、宜宾市数据局、宜宾市高铁南片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联合主办,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长江首城宜创汇”协同创新大赛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