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真的抓住了光,还储存了起来!一场伟大的变革或将到来

2022年07月01日00:58:07 科学 1690

他们真的抓住了光,还储存了起来!一场伟大的变革或将到来

众所周知,光的传播速度非常快,能够以300000km/秒左右的速度进行传播,放眼整个地球,几乎找不出比光速更快的事物。

正因如此,人们对光速充满了幻想,有人认为超越光速就能回到过去,也有人认为超越光速就能穿越平行宇宙,就连一些粒子实验,也会让几个粒子以最快的速度撞击。

要想进一步观察“光”的秘密,就需要极快的速度,要么和他保持相近速度,要么超越光速,这也正是科学家们不断努力的方向,经过我国光储存领域专家的长期奋斗,“捕捉光”的事情,终于有了眉目。

他们真的抓住了光,还储存了起来!一场伟大的变革或将到来 - 天天要闻

光作为一种传递热量和能量的存在,拥有极快的速度,科学家正是抓住这一点,希望能对光进行捕捉和储存,从而利用光速,传递人类的各种信息,于是在他们的周密部署下,光纤出现了。

他们真的抓住了光,还储存了起来!一场伟大的变革或将到来 - 天天要闻

  • 光纤

我们常常会听到“光纤”这个词,但是很少有人去了解光纤的秘密,它作为一种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也被人们称为光导纤维,可以当作光传导的工具。

光纤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终点利用了光的全反射性质,当光线射到内芯和外层界面的角度,大于全反射的临界角时,光线就无法透过界面,反而会在光纤内部四处反射。

他们真的抓住了光,还储存了起来!一场伟大的变革或将到来 - 天天要闻

简言之,光导纤维使用了两组折射率不同的玻璃,并且利用玻璃和光之间的角度,达到“全反射”的效果。

这其实就是对光进行“捕捉”和“储存”的过程,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光线仍旧会以极快的速度运转,而不是被动的“封存”在光纤内部,那么,我们该怎样做,才能将真正的“储存”起来呢?

他们真的抓住了光,还储存了起来!一场伟大的变革或将到来 - 天天要闻

  • 光的储存

首先,我们必须先明白一件事,光是很难进行捕捉和储存的,我们要想对光进行存储,必须保证它的性质不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都知道“电子”这种微小的粒子在运动的过程中,会伴随的能量的变化增加或减少,利用这个原理,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搭建了集成电路,成功控制了电能的运动方向,自此诞生了0和1的信号。

他们真的抓住了光,还储存了起来!一场伟大的变革或将到来 - 天天要闻

这个信号作为通讯信号,被我们人类大量使用,我们的网络就是基于电子这样的运动信号构建起来的。

但是光的量子和电子是完全不同的,对光量子进行捕获和利用,除了要考虑它们能量大小的区别,还要考虑光量子的变化区间,一旦光量子的相位变化超出人为设定的区间,我们就无法读取到其中储存的信息。

所以,在储存的光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对这个变化区间严加把控,尽量让光量子保持在我们的可控区间之内,从这个角度来讲,储存光量子,比储存电子困难的多。

他们真的抓住了光,还储存了起来!一场伟大的变革或将到来 - 天天要闻

  • 光储存原理

早在20世纪80到90年代,有关于光学的理论就已经出现了苗头,经过长期发展和探索,科学家们提出了“电磁诱导透明效应”理论(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

这个理论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微小介质率先吸收了某一频率的光束,当第二束光照在这个微小介质上的时候,它就会拼命去吸收第二束光,反而放弃对第一束频率光的吸收,这个理论就为光的储存方法打下了基础。

他们真的抓住了光,还储存了起来!一场伟大的变革或将到来 - 天天要闻

依照这个理论,我们要想实现对光的储存,必须满足两个条件:首先,需要有两束频率和相位锁定的光源,其中一束为较强的控制性光源,另一束为较弱的信号光源;其次,这两束光与三能级原子介质相互作用,可以令两束光子同时共振。

只要这两点能够达成,科学家就能通过控制光源,操控光的速度,令光速逐渐放缓。

在光速放缓的前提下,科学家们制造了一种理论模型——暗态极子化模型,在这个模型的推演过程中,被减缓的光速可以趋于“停滞”,甚至无限接近于0。

他们真的抓住了光,还储存了起来!一场伟大的变革或将到来 - 天天要闻

如果这个速度真的可以实现,那我们人类的速度,将超越被放缓的“光速”,这种状态下,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将光储存下来。

尽管储存光的理论已经成立,模型的演绎也证明了相关的结果,但是我们当前的科学水平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大量的工程难题尚待解决。

他们真的抓住了光,还储存了起来!一场伟大的变革或将到来 - 天天要闻

  • 光储存介质

储存光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想将光线真正储存下来,我们必须选取适用的材料。

2001年,哈佛大学的物理实验小组Hau,选用下纳冷原子作为介质,实现了光脉冲信号的读写,但是光储存时间仅有1毫秒。

2003年,哈佛大学的Lukin小组在此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改良和实验,实现了800毫秒的光存储和释放,只不过这几百毫秒太过短暂,完全无法证明实验的成功性。

到了2005年,澳洲科学家利用掺镨硅酸钇晶体固体材料的介质,实现了1秒钟的光储存,德国达姆施塔特大学的科研人员在这个基础上改良,终于在2013年实现了1分钟的光信息储存。

我国也有相应的例子,2015年,中科大教授李传峰周宗权的实验团队经过大量测试,发现了稀土离子的特殊结构,这种结构非常少见,能够很好的应用于光储存领域和量子储存领域。

于是在17种稀土金属中,他们千挑万选,决定用铕元素金属作为晶体中的掺杂离子,在他们的严格把控下,创造了一个小时的光储存时间。

他们真的抓住了光,还储存了起来!一场伟大的变革或将到来 - 天天要闻

按照李传锋教授的估算,随着实验的不断精进,这个储存时长也会随之增加,理论上可以储存一个月左右。

在我国科学家的实验长期实验下,光储存的总时长达到了1小时,而且存储保真度也达到了96.4±2.5%的水平,这就为大型量子网络的搭建奠定了相应的基础。

他们真的抓住了光,还储存了起来!一场伟大的变革或将到来 - 天天要闻

储存光的意义

很多人都对光储存充满质疑,认为这是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但实际上,光储存在量子通信中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光纤传播往往会伴随着指数级的分子消耗,因此,光纤传播的距离往往会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但是通过对光的储存,我们可以建立量子中继器,从而克服光纤传播的损耗,如果我们在量子中继卫星中搭载了光储存技术,那么在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可以创造覆盖全球的量子信息,进而搭建远距离的量子通信网络。

他们真的抓住了光,还储存了起来!一场伟大的变革或将到来 - 天天要闻

结语

“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大自然取之无尽的丰富宝藏,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光能的使用会越来越多,相关的基础研究也会越来越完善,人类成功将光储存起来,是科技发展的一个节点,也是科技再度进步的新开始。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时隔六十年!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次发现油麦吊云杉野生种群 - 天天要闻

时隔六十年!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次发现油麦吊云杉野生种群

时隔六十年!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再次发现油麦吊云杉野生种群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段佳琪 通讯员赵昌佑 近日,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科研所人员在保护区开展科研监测中发现一种云杉属植物的野生种群,经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的植物分类学专家鉴定,其为已经在保护区内绝迹60年的油麦吊云杉。油麦吊云杉是...
非鱼非狗!“三有”保护动物冠鱼狗现身莲花池公园 - 天天要闻

非鱼非狗!“三有”保护动物冠鱼狗现身莲花池公园

夏日的莲花池公园,荷叶田田,鸟鸣啾啾。6月17日,记者从丰台区获悉,莲花池公园近日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冠鱼狗。莲花池公园的观鸟人池边柳枝间,冠鱼狗灵动跳跃,羽毛黑底白点,高高的羽冠,黑长的喙,雪白的肚皮,非常独特。每
科学家受侏罗纪公园启发,利用“类琥珀”聚合物实现DNA长期保存 - 天天要闻

科学家受侏罗纪公园启发,利用“类琥珀”聚合物实现DNA长期保存

IT之家 6 月 17 日消息,许多科幻电影中,科学家们从琥珀中提取恐龙 DNA 并复活恐龙的情节让人们既兴奋又担心。不过,本月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们带来的是一个好消息,他们受电影《侏罗纪公园》的启发,使用一种类琥珀的聚合物创造了一种新型的 DNA 存储和保存方法,该方法具有高可扩展性、易于存储和提取 DNA 以及无损提...
锂电池爆炸起火!3人死亡! - 天天要闻

锂电池爆炸起火!3人死亡!

6月13日台湾新北市一栋公寓住宅发生大火熊熊火光及浓烟窜出火灾造成3人不幸死亡据悉,屋主从事园艺工作12日晚间将修剪花草用的绿篱机电池拔下带回家中客厅进行充电13日凌晨3点多电池自燃起火火灾发生后屋主曾用棉被铺盖火焰试图阻绝空气灭火无奈火势仍持续变大最后仅屋主与女儿幸运逃生屋主妻子、儿子及女儿的男友逃生不及...
“鸡公虫”是什么?具体长啥样?它的克星是谁? - 天天要闻

“鸡公虫”是什么?具体长啥样?它的克星是谁?

夏季是蚊虫类孳生的高发期,比较常见的有蚊子、伊蚊、臭虫、苍蝇、毛毛虫、蟋蟀、蟑螂等。其中,吸血蚊子无论在家里,还是在野外都能看得到,见人就咬。反正人们对蚊虫是比较忌惮的,因为它们会携带一些细菌。近日,湖南益阳桃江县局部出现遍地“鸡公虫”引发
在湛江寻找生物“活化石”!不起眼的文昌鱼,竟活了五亿年 - 天天要闻

在湛江寻找生物“活化石”!不起眼的文昌鱼,竟活了五亿年

2024年6月15日,由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广东海洋大学相关专业人士组成的考察小组在湛江硇洲岛海域寻找到了40余条文昌鱼。6月15日,由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广东海洋大学相关专业人士组成的考察小组在湛江硇洲岛海域寻找到了40余条文昌鱼。文昌鱼其实并不是鱼,它是低等无脊椎动物向高等脊椎动物演化时的过渡生物,早5亿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