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NASA微型月球探测器,为什么需要用4个月才能到达月球?

2022年06月29日12:08:07 科学 1594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同时也是人类目前发射探测器数量最多、人类足迹所能到达过的最远星球。自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执行阿波罗计划、先后将12名宇航员送上月球之后,50多年来就再也没有人类再次踏上月球。

随着我国嫦娥探月工程取得了重大成就,几十年后再次将月球土壤样本送回地球,而且我国在航天白皮书中明确指出,在未来数年之内将实施载人登月计划,并且在月球上面建造永久性月球基地,我们的这些成绩和未来宏伟计划,深深地刺激了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航天大国,纷纷重启探月计划,这里面以美国的阿尔忒弥斯计划最为出名。

美国NASA微型月球探测器,为什么需要用4个月才能到达月球? - 天天要闻


不过,受到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阿尔忒弥斯计划的第一阶段任务执行起来困难重重,大家在网络上应该多次看到,今年以来,美国NASA围绕该计划所执行的火箭“湿式彩排”(即向火箭注入燃料)的测试工作,连续好几次都失败了,其第一阶段无人火箭的发射时间一推再推,可以肯定的是,阿尔忒弥斯计划最终执行后续的载人探测任务时间,也会相应地推迟。

美国NASA微型月球探测器,为什么需要用4个月才能到达月球? - 天天要闻


虽然重登月球第一阶段的火箭发射任务暂时还没有着落,但是美国NASA又着手实施阿尔忒弥斯计划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任务,即建设月球的轨道空间站。这不,6月28日,美国NASA在新西兰通过火箭实验室的“电子火箭”,向月球发射了一颗“CAPSTONE”卫星。

美国NASA微型月球探测器,为什么需要用4个月才能到达月球? - 天天要闻


“CAPSTONE”卫星是美国NASA执行月球轨道空间站建设所发射的第一颗卫星,其主要功能就是开展地月自主定位系统技术操作以及导航实验,未来还将要发射若干颗这样的卫星,从而形成一个卫星通讯的枢纽,从而为从月球和地球两者定期往返提供基础保障和便利条件。

“CAPSTONE”卫星的基本模块是CubeSat,是一个边长约10厘米的正方体结构,重量只有2千克左右,用手就能轻松地拿动。而通过“电子火箭”发射的“CAPSTONE”卫星,包含着12个这样的模块,最终构成的卫星基本上和一个微波炉差不多大,因此这样的卫星也被称为“立方体卫星”。

美国NASA微型月球探测器,为什么需要用4个月才能到达月球? - 天天要闻


根据公开的消息,已经发射的首颗“立方体卫星”,将于11月13日抵达月球。看到这里,估计很多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月球和地球的距离只有38万公里,即使在50年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从地球到月球也仅用了3天时间,为什么“立方体卫星”需要4个多月呢?

原来一切都与资金投入有关。

美国NASA其实在1998年到2022年6月之间,已经发射了1800多颗这样的立方体卫星,只不过绝大部分都是在地球上空运行的,只有两颗跟随着洞察号探测器抵达了火星。2019 年,NASA与私人公司 Advanced Space 签约,以 1370 万美元建造 CAPSTONE。大家要知道,即使是最简陋的大型月球探测器,其花费的成本也可能要比立方体卫星高出一个数量级。

美国NASA微型月球探测器,为什么需要用4个月才能到达月球? - 天天要闻


因此,立方体卫星以其显著的低成本,成为一些发展中国家、缺乏航天技术、研究团体、初创公司等进行太空探索的重要选择对象。而为了控制成本,在向月球发射立方体卫星时,如何选择“最省油”的路线,成为NASA研发团队需要重点攻关的内容。

于是,经过相应的模拟运算,研究团队还真找到了一条轨迹线路,那就是弹道月球转移轨迹(BLT),这个轨道是一种低能量传输线路,卫星将依靠太阳、地球和月球引力的相互作用,从月球的一个极点到另一个极点的路径上,沿着一个恒定的椭圆形轨道围绕月球运行,其中近月点只有3400公里左右,而远月点达到76000公里。

美国NASA微型月球探测器,为什么需要用4个月才能到达月球? - 天天要闻

这颗卫星将在被拉回地球-月球系统之前,被带到距离地球130万公里的地方,在那里立方体卫星才会被释放出来,然后缓慢滑入其所需的绕月轨道,而滑入绕月轨道的时间为今年的11月13日左右。正因为这样,这颗卫星到达月球的时间才会长达4个多月的时间,在历史上,还没有哪颗月球探测器采用这样的方式绕月飞行,因为这条线路无疑是相当迂回和费时的。

美国NASA微型月球探测器,为什么需要用4个月才能到达月球? - 天天要闻

目前,已经发射的CAPSTONE正在朝着近乎直线的“椭圆轨道”行进,由于属于首次进行这样的飞行,NASA在卫星入轨过程中,必须想方设法验证这条轨道的稳定性以及是否真的能“省油”,预计该卫星需要在进入近直线晕圈轨道(NRHO)后,至少停留6个月的时间,以便研究人员对其开展各方面的测试。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深度科普:光飞行一光年需要一年吗?光:我只需要一瞬间! - 天天要闻

深度科普:光飞行一光年需要一年吗?光:我只需要一瞬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速度的理解往往基于牛顿力学体系下的相对速度概念。比如,当我们坐在一辆行驶的汽车上,观察到车外的物体在以一定的速度向后移动,这个速度是相对于汽车这个参考系而言的。然而,光的速度却截然不同,无论在何种参考系中测量,光在真空中
超导量子计算机关键核心设备之一:本源量子批量出口稀释制冷机 - 天天要闻

超导量子计算机关键核心设备之一:本源量子批量出口稀释制冷机

IT之家 7 月 7 日消息,本源量子今日宣布自主稀释制冷机获国际订单,将批量出口“一带一路”国家,标志着我国自主量子计算核心装备在国际化进程中迈出关键一步。▼ 本源 SL400 稀释制冷机稀释制冷机是超导量子计算机的关键核心设备之一,能够为量子计算机提供接近绝对零度(IT之家注:-273.15℃)的极低温运行环境,除量子...
自然之美:布氏苇莺 - 天天要闻

自然之美:布氏苇莺

布氏苇莺:雀形目、莺科、苇莺属鸟类,属小型鸟类。体长12-15厘米,体重10-12克。其中国内主要分布于新疆以及香港,主要栖息于湖泊、河流、水库、水塘、溪流、沼泽等不同水域附近的灌木丛、芦苇丛以及草丛中。
超绝!夏日的沈阳!今天4时5分正式进入…… - 天天要闻

超绝!夏日的沈阳!今天4时5分正式进入……

今日4时5分 我们迎来“小暑”节气小暑,暑气渐盛虽还未到最酷热之时却已奏响了盛夏的序曲年方过半 季夏正始小暑,又称“小热”暑气蒸腾、热浪翻涌虽未到三伏极盛之时但此时的沈城已浸满了夏日的浓烈气息此时节气温飙升最高可达35℃雷雨也时常突袭闷热与
90%稀土中国掌控!美国7000万卖厂悔断肠?今我们技术卡它脖子 - 天天要闻

90%稀土中国掌控!美国7000万卖厂悔断肠?今我们技术卡它脖子

美国这会儿估计正对着空气拍大腿。20多年前7000万美元就卖掉的稀土工厂,现在想花7亿都买不回来。更扎心的是,全球90%的稀土话语权攥在咱们手里,它想造点像样的东西,还得看咱们脸色。这事儿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稀土这玩意儿,听着像土里的稀罕物,
清华大学韩敏芳教授团队:从实验室到应用转化,高性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理论与实践 - 天天要闻

清华大学韩敏芳教授团队:从实验室到应用转化,高性能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理论与实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转换技术,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其高能量转换效率和广泛的燃料适应性使其在能源领域具备了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分布式发电、便携式能源装置和大型电力系统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平板式SOFC电池堆重复单元(CRU)及千瓦级电堆实物图▲ 2011~2020 年全球SO...
颠覆医学!AI帮助无精男喜当爹,800万扫描找出3个生命火种 - 天天要闻

颠覆医学!AI帮助无精男喜当爹,800万扫描找出3个生命火种

专注AIGC领域的专业社区,关注微软&OpenAI、百度文心一言、讯飞星火等大语言模型(LLM)的发展和应用落地,聚焦LLM的市场研究和AIGC开发者生态,欢迎关注!全球著名媒体CNN消息,一对国外夫妇饱受18年不孕不育折磨,主要原因是丈夫患有无精症,精液中无法检测到精子,而这是导致男性不育的罕见病症之一。在传统检查中,即使...
罕见!今年三伏天近10年来最短 - 天天要闻

罕见!今年三伏天近10年来最短

7月7日,小暑,迎风穿夏,寻觅清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夏天开始变得潮湿闷热,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也快到来。在过去10年,从2015年至2024年,连续10年的“三伏”都是40天。而今年的“三伏天”7月20日入伏,8月18日出伏,仅30天,是近10年来最短的一次。酷热还没真正开始,暑意已经蔓延。此时,寻一处清凉,成了夏...
国科大毕业生探访怀柔“一城两都” - 天天要闻

国科大毕业生探访怀柔“一城两都”

7月5日一早,雨过天晴。怀柔科学城新质生产力创造中心门前,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毕业生们正带着家人走下大巴车,准备进展厅“探秘”——这是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毕业典礼走进“一城两都”活动的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