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院走出来34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出名的却是一棵树?

2021年10月10日16:04:05 科学 1913

2021年的诺贝尔已经逐步揭晓,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机构当中有这样一个学院,独占34位诺奖获得者。这就是牛顿、培根、拜伦罗素、怀特海、和维特根斯坦曾学习工作的地方:剑桥三一学院

一个学院走出来34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出名的却是一棵树? - 天天要闻

更有趣的是,虽然有34位诺奖得主,而三一学院一直最出名的是那棵“启发”牛顿的苹果树。现在我们不提这些哲学家,不提苹果树,单数数来自这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物理是强项

位于剑桥大学中心的三一学院建立于十六世纪,从1904到2019年,共有34位诺奖获得者从这里走出。

该学院成第一次被授予诺贝尔奖是1904年。这一年物理学诺贝尔奖授予了约翰·威廉·斯特拉斯(瑞利男爵)。诺奖奖励他在当年通过气体密度研究实验确定氩是一种新元素。

一个学院走出来34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出名的却是一棵树? - 天天要闻

尽管元素氩早在1785年就曾由亨利·卡文迪什制备得出,1894年约翰·威廉·斯特拉斯和威廉·拉姆齐的实验确定了其作为新元素的存在。

氩的发现解释了为什么氮从空气中提取的密度不同于分解氨获取的氮密度。作为稀有气体之一,氩无臭无味,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稀有气体。

因为氩的特性稳固,是惰性气体,因此科学家们以希腊语中懒惰、不工作一词“Argon”用作其化学名称。氩的化学符号也定为Ar。目前,氩因为易于得到,造价低,是用于防止物质反应的重要惰性气体,具有经济效益。

一个学院走出来34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出名的却是一棵树? - 天天要闻

获得诺奖并非偶然,约翰·威廉·斯特拉斯(瑞利男爵)已经研究气体成分十年之久,他曾将气体密度比重进行多次精确。例如他宣布氢和氧的原子量之比实际上不是1:16,而是1:15.882。

正是因为约翰·威廉·斯特拉斯(瑞利男爵)孜孜不懈地研究,他在发表了自己对蒸馏所得氮和化学所得氮的密度不同之后,得到了化学家拉姆赛的注意,并与之共同合作,进一步发现了他们在实验中发现的类氮元素其实并非氮的同位素,而是一种新的元素,即氩。

一个学院走出来34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出名的却是一棵树? - 天天要闻

诺贝尔和平奖

除了大量的物理学诺贝尔奖、化学诺贝尔奖还有医学诺贝尔奖,三一学院还在1925年迎来了一个诺贝尔和平奖。这次的获奖人是奥斯丁·张伯伦。因为他在1925年促成洛迦诺公约而和查尔斯·盖茨·道斯一起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奥斯丁·张伯伦是英国伯明翰人,早年就读于剑桥三一学院,后来辗转柏林和巴黎继续求学。奥斯丁·张伯伦于1888年从政,并于1924年至1928年间任英国外交部长。期间他废除了英国和苏联签署的条约,转向支持英国和法国、比利时结盟。

一个学院走出来34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出名的却是一棵树? - 天天要闻

《洛迦诺公约》主要由奥斯丁·张伯伦起草,核心内容在于确定一战欧洲协约国和中欧、东欧新兴国家间领土界限。其中参与公约签订的七个国家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其中和战败国德国恢复正常关系也是条约重点。

这个条约在美国的支持下,不仅为奥斯丁·张伯伦带来了诺贝尔和平奖,还对世界之后十几年的局势产生着影响:随着英苏合约破裂,苏联逐步受到欧洲的孤立。而欧洲内部,英国通过合约将自己置于仲裁人的地位,并暗示了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时英国的出兵介入。

一个学院走出来34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出名的却是一棵树? - 天天要闻

诺贝尔经济学奖

1998年剑桥三一学院的院长阿马蒂亚·森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阿马蒂亚·森在各个领域研究中都有涉猎,但对经济学的贡献尤为突出。他在福利经济学、社会选择领域和发展经济学方面出版了多部著作。

阿马蒂亚·森是一位年长而高产的研究者。他26岁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之后在印度、英国美国任教。晚年,阿马蒂亚·森往返于印度和其他各国之间,依旧活跃于研究领域。2016阿马蒂亚·森成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

一个学院走出来34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出名的却是一棵树? - 天天要闻

如今,在疫情全球肆虐的时候,阿马蒂亚·森再次于印度发文章表示自己的担忧。他认为疫情对于印度的贫穷人口可能构成巨大威胁。物资运输困难、粮食短缺、繁琐的核查都可能导致贫穷人口的生活恶化。

阿马蒂亚·森发文中特别提到关注社会边缘人的生活,他们的决定可能看起来微不足道,但是他们决定了粮食种子是否会购买,并且直接影响了来年饥饿危机是否会到来。

一个学院走出来34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出名的却是一棵树? - 天天要闻

关于阿马蒂亚·森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泰戈尔获得诺奖的时候,他的秘书曾希望这位文学大家为自己即将出生的外甥取名字。泰戈尔思索之后说到“阿马蒂亚”,而这个名字的所有者就是后来印度第八位诺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振动检测+模拟地震 麦积山石窟大规模地震监测台阵建成 - 天天要闻

振动检测+模拟地震 麦积山石窟大规模地震监测台阵建成

坐落在甘肃天水的麦积山石窟被列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近日(5月8日),这里建设完成了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石窟地震监测台阵,为文物的抗震预警提供了保障平台。麦积山石窟被称为“东方雕塑陈列馆”,像麦垛形状一样的崖体构造,既是艺术奇观,也是抗震薄弱点。221个高悬于山体的洞窟,依托1.5公里长的悬空栈道连接起来,...
如果木星突然消失,将会发生什么?结局超乎你的想象! - 天天要闻

如果木星突然消失,将会发生什么?结局超乎你的想象!

如果木星突然消失,人类还能支撑多久?为何木星会被称为地球的保护神?作为太阳系当中最大的行星,木星的体积足以相当于1370颗地球,但凡从木星经过的小行星都会被木星捕获。比如在1994年,木星就被一个叫做苏梅克列维9号的彗星锁定。
石学敏院士,今晨病逝 - 天天要闻

石学敏院士,今晨病逝

5月11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名誉院长石学敏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11日1时2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6岁。
应用立体化监测体系 提升隐蔽性工程隐患发现能力 - 天天要闻

应用立体化监测体系 提升隐蔽性工程隐患发现能力

【来源:益阳市人民政府网_区县市动态】湖南省地震局技术专家观测仪器数据。姚靖怡摄5月7日,在资阳区沙头镇文兴村资江干堤防汛现场,湖南省地震局技术团队运用高密度电法系统对堤防结构开展电阻率成像检测。这套堤防隐患诊断系统可有效检测30米深度范围
文明探源|跨越四千年:探秘青藏高原湖畔的生命史诗 - 天天要闻

文明探源|跨越四千年:探秘青藏高原湖畔的生命史诗

人类是何时登上青藏高原的?又是如何适应这片土地的?近期,西藏日喀则康马县嘎拉乡玛不错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作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腹地海拔最高、年代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序列最清晰的新石器时代湖滨遗址,该考古项目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探究早期人类“极地”生存的样本。这部镌刻在高原腹心...
为在国外知名期刊发文,高校学者主动联络境外组织,偷贩涉密敏感数据 - 天天要闻

为在国外知名期刊发文,高校学者主动联络境外组织,偷贩涉密敏感数据

5月11日,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发文,披露一起“高校学者为发论文偷贩涉密敏感数据”案件细节。近年来,部分境外机构和个人为攫取利益,对我经济、民生、科技等重要领域实施情报窃密活动,严重危害我国家安全。与此同时,部分境内人员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淡薄,为达到个人目的,违规将相关数据传输至境外,相关风险隐患...
我国近海将有5~7级风 - 天天要闻

我国近海将有5~7级风

一、近海海域天气实况 5月10日14时至11日02时,东海北部海域出现了5~6级、阵风7级的西北风,东海南部海域、台湾海峡、南海北部海域、北部湾出现了5~6级、阵风7级的东北风或偏北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