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奖的11位华人,您都知道是谁吗?

2021年09月27日22:58:11 科学 1894

诺贝尔奖自设立以来,截止到2019年一共授予了919位个人和24个团体,其中4位个人以及1个团体两次获奖、1个团体三次获奖。勤劳智慧的中国人也在诺贝尔奖的历史上留下自己的足迹,截止到现在,一共有11位华人获得过诺贝尔奖。

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奖的11位华人,您都知道是谁吗? - 天天要闻

诺贝尔奖章

1、杨振宁李政道,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1942年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毕业,1945年获得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留学,入芝加哥大学学习,1948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后进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也是在这里开始了他与李政道的合作。

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奖的11位华人,您都知道是谁吗? - 天天要闻

杨振宁先生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一起发表了一篇论文,推翻了物理学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称守恒基本粒子和它们的镜像的表现是完全相同的。次年(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因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当时35岁。由于杨振宁是在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的,所以他获得诺奖的时候还是中国人。2015年杨振宁放弃美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

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1943年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1944年转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习,1946年前往美国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1955年,年仅29岁的李政道成为哥伦比亚大学二百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1956年他与杨振宁共同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次年两人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政道当时31岁。由于李政道是在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的,所以他获得诺奖的时候也是中国人。

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奖的11位华人,您都知道是谁吗? - 天天要闻

李政道先生

2、丁肇中,197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肇中,祖籍山东日照,1936年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在他出生两个月时尚在襁褓之中的他便随母亲回到国内,但当时的中国战乱频繁,他一直没能接受传统的教育。1948年丁肇中随父母去了台湾,1956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学习并获得获得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奖的11位华人,您都知道是谁吗? - 天天要闻

丁肇中先生

1974年,丁肇中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的长寿命中性粒子并将其命名为“J粒子”,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丁肇中和里克特,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一种新型的重的基本粒子中所作的先驱性工作。丁肇中时年40岁。而他本人也是多个国家的外籍院士和多个大学的荣誉教授。

3、李远哲,1986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李远哲,1936年出生于中国台湾省新竹市,小学到硕士阶段都是在台湾完成的,1962年,李远哲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就读化学系博士班,获理学博士学位,在博士学习期间,他对利用交叉分子束研究反应动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奖的11位华人,您都知道是谁吗? - 天天要闻

李远哲先生

1986年,李远哲与美国哈佛大学的达德利·赫希巴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约翰·波拉尼三个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应用交叉分子束实验方法在反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当时李远哲50岁,1994年,李远哲放弃美国国籍,回到台湾。他本人也是多个国家的院士。

4、朱棣文,199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朱棣文,1948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1976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1978年在贝尔电话实验室就职。1997年,朱棣文因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与他一同获得诺奖的还有美国科学家威廉·菲利普斯和法国科学家科昂·塔努吉

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奖的11位华人,您都知道是谁吗? - 天天要闻

朱棣文先生

值得一提的是,朱棣文曾在美国政府中任职,他曾出任美国第12任能源部部长,这是其他诺奖获得者不曾有过的经历。

5、崔琦,199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崔琦,1939年出生于河南平顶山市宝丰县,早年在香港完成中学学业,1958年赴美深造,1967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到贝尔实验室工作。1998年,崔琦与德国科学家霍斯特·施特默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劳克林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发现并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因为崔琦在此之前已经加入美国国籍,所以他虽然出生于河南但是他已经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之后第六位获得诺奖的华人。

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奖的11位华人,您都知道是谁吗? - 天天要闻

崔琦先生

6、高行健,200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高行健,1940年出生于江西赣州,幼年时期在母亲的教育下,他对戏曲、写作和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学时期他又接触了大量的外文著作,在家庭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下,高行健逐渐走向了文学之路。

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奖的11位华人,您都知道是谁吗? - 天天要闻

高行健先生

2000年,高行健凭借其小说《灵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由于他已经在1997年取得法国国籍,所以他获奖时已经不算是中国人,但是他是历史上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文作家。

7、钱永健,20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钱永健,祖籍浙江杭州,195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是钱学森先生的侄子。1968年,16岁的钱永健获得“西屋科学人才选拔赛”一等奖,此奖项又称“少年诺贝尔奖”。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时,钱永健利用化学技术发明出了有机染料,与钙质结合时会戏剧性地改变荧光。

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奖的11位华人,您都知道是谁吗? - 天天要闻

钱永健先生

2008年,钱永健与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和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三人以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获得该年度诺贝尔化学奖。2016年钱永健去世,享年64岁。

8、高琨,200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高琨,1933年生于江苏省金山县(今上海金山区),中学毕业后高琨前往英国东伦敦伍尔维奇理工学院学习,1965年高琨在伦敦大学学院获得电机工程博士学位。2009年,高锟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作出突破性成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奖的11位华人,您都知道是谁吗? - 天天要闻

高琨先生

高琨在光纤方面造诣很深,也是凭借光纤方面的研究获得诺奖,因此他又被称为光纤之父”、“光纤通信之父”和“宽带教父”。2018年高琨在香港逝世,享年84岁。

9、莫言,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1955年出生于山东高密,文化大革命时期下放到农村劳动了7年,1976年参军,正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员,在部队担任图书管理员的四年时间里,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为他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8年2月,由他的小说《红高粱》改编的同名电影在柏林电影节获得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国际A类电影节最高荣誉的中国电影。2012年,莫言凭借它众多的文学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奖的11位华人,您都知道是谁吗? - 天天要闻

莫言先生

10、屠呦呦,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屠呦呦,1930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其名字出自诗经·小雅》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毕业后一直在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

她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的研究,创制出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双氢青蒿素。1972年她成功地提取出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因她发现的青蒿素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所以获得了拉斯克奖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2015年她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她发现的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迄今为止,获得诺贝尔奖的11位华人,您都知道是谁吗? - 天天要闻

屠呦呦女士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2017年1月9日她获得了2016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小结:

迄今为止,一共有11位华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其中有6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2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位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他们是华人界的骄傲。值得我们的敬佩,他们也向我们证明了华人尤其是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差。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及科研的飞速发展,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

然而首位华人诺奖候选人却是伍连德,他在193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是华人世界的第一位诺贝尔奖候选人。文学大师沈从文也曾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唯一的汉学家马悦然曾透露,如果沈从文没去世,那么他会拿到198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可是他在1988年诺奖颁发之前去世了,而诺奖的一个规定就是不授予去世的人。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高纯石英矿成我国新矿种 我国新一轮找矿挖到宝了 - 天天要闻

高纯石英矿成我国新矿种 我国新一轮找矿挖到宝了

4月10日,据自然资源部消息,《新发现矿种公告》近日发布,其中确定了一个新矿种——高纯石英矿。它的出现,将改变此前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助力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高纯石英矿,是指经选矿、提纯可获得二氧化硅的纯度不低于99.995%,杂质、包裹体含量满足半导体、光伏等高新领域应用要求的岩石。除了此次确立...
中国首例帕金森病患者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不错 - 天天要闻

中国首例帕金森病患者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不错

来源:快科技快科技4月10日消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官宣,在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来临前夕,中国首例帕金森病患者接受GCP级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现身该院科普活动现场,首度面向公众分享其阶段性康复体验。
萤火虫被列入国家保护动物,濒临灭绝?专家回应 - 天天要闻

萤火虫被列入国家保护动物,濒临灭绝?专家回应

近日,网上盛传“萤火虫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还提到“萤火虫已濒临灭绝,逐渐消失”,引发热议。据合新闻报道,记者咨询了合肥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专家,他们表示并无此事。萤火虫并未被列入“国家保护动物”行列,也没有濒临灭绝,此种说法有失偏颇。萤火虫其实是鞘翅目萤科昆虫的统称,别名火金姑、亮火虫等。据统计,全世...
自然资源部:我国发现高纯石英矿,系新发现矿种 - 天天要闻

自然资源部:我国发现高纯石英矿,系新发现矿种

4月10日,自然资源部发布的《新发现矿种公告》显示,我国在河南东秦岭地区、新疆阿勒泰地区新发现高纯石英矿。高纯石英具有耐高温、耐腐蚀、低热膨胀性、高绝缘性和透光性等特性,是半导体、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必不可缺的关键基础材料,在国家高科技竞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获取高纯石英需要具有高纯石英原料矿石,即...
也许你需要一个靠谱的实验平台 - 天天要闻

也许你需要一个靠谱的实验平台

随着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实验室平台在科研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位于洛阳的粒成生物实验室,近年来围绕科研需求进行资源整合,逐步形成了涵盖动物实验、细胞功能研究、分子检测、病理分析等多个方向的技术平台,覆盖多类型实验需求,为高校、医院及科研单位提供实验支持。动物实验平台实验室动物中心规模化饲养...
深海中建“空间站”?探秘于南沙启动建设的这一大国重器 - 天天要闻

深海中建“空间站”?探秘于南沙启动建设的这一大国重器

作为广州“2+2+N”科创平台体系中的两大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以下简称“冷泉装置”)已于近日启动建设。该设施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牵头申报并承担建设,计划用5年时间建成。为何国家愿意花大力气投入设计、建设冷泉
当AI开始抢饭碗:我们该如何守住人类的“不可替代性”? | 社会科学报 - 天天要闻

当AI开始抢饭碗:我们该如何守住人类的“不可替代性”? | 社会科学报

深圳市福田区首批70名政务辅助工具“AI数智员工”正式上岗,让人们看到了人工智能嵌入社会治理所产生的高效率,也让有些人担忧人类岗位会被机器所替代。无论怎样,通过制度设计、技术创新,让人类员工在和数字生命的协同中变得更高效、更温暖,创造更多价值,这应该是最终目的。原文 :《“AI数智员工”重构人机协同范式》...
摩天轮施工油漆飞溅周边车辆 青岛极地海洋公园将加强防护 - 天天要闻

摩天轮施工油漆飞溅周边车辆 青岛极地海洋公园将加强防护

极地海洋公园在建摩天轮。(来源:信网 谷正原 摄)信网4月10日讯 近日,青岛极地海洋公园二期新建摩天轮在施工刷漆时,出现油漆飞溅情况,致使停放于摩天轮西侧停车场内的游客车辆受损。3月中旬,河北游客常先生(化姓)的车辆被大量白色油漆点子溅染。常先生多次找专业洗车行进行清洗与抛光,但车身上仍残留难以去除的印迹...
新一轮找矿行动“挖到宝”了 我国矿种+1 - 天天要闻

新一轮找矿行动“挖到宝”了 我国矿种+1

记者4月10日从自然资源部获悉,《新发现矿种公告》近日发布,其中确定了一个新矿种——高纯石英矿。它的出现,将改变此前高度依赖进口的局面,助力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