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医启发,他发现血清疗法,攻克白喉,自己却死于细菌的攻击

2021年09月09日18:28:02 科学 1230


我国从1962年开始接种白喉疫苗,自1978年,国家将百白破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中,之后白喉一直是和百日咳破伤风一起通过联合疫苗接种来预防的。到2018年,白喉已经在我国消失了近10年。今天,我们对这种疾病可能已经很陌生了。

受中医启发,他发现血清疗法,攻克白喉,自己却死于细菌的攻击 - 天天要闻

但这种疾病,曾经可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几种传染病之一,屡次肆虐人间。

上一次我们在谈卡介苗的问世时,提到了“血清疗法”——即将免疫供体的血清输注给未免疫受体,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即便是在今天,康复期病人来源的抗血清仍然是强大的应对病毒感染的治疗手段。

受中医启发,他发现血清疗法,攻克白喉,自己却死于细菌的攻击 - 天天要闻受中医启发,他发现血清疗法,攻克白喉,自己却死于细菌的攻击 - 天天要闻李兰娟院士

其实,血清疗法是在攻克白喉这一致命传染病的过程中被发现的。它的发现者,冯·贝林(Emil von Behring)因此获得了1901年的首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尽管血清疗法的大获成功极大激励了疫苗的研发,但作为发现者的贝林医生,却没能受益于这项发现。1917年,在对结核病的研究走到了重要关口时,贝林死于结核菌的攻击下。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从血清疗法的发现到白喉被攻克,再到白喉疫苗问世的这一传奇历程。


01

从小村落走向战场

军医贝林的触动

1854年3月15日,在普鲁士王国一个小村落(今属波兰)里,一个家庭的第五个孩子呱呱坠地。他就是今后在免疫学历史上拥有累累硕果的德国医学家冯·贝林(Emil von Behring)。

受中医启发,他发现血清疗法,攻克白喉,自己却死于细菌的攻击 - 天天要闻

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

Emil Adolf von Behring,1854.3.15-1917.3.31

贝林的家庭子女众多,在他之后又添了8个孩子,而父亲只是一位贫穷的乡村教师。在贝林10岁那年,由于目睹父亲身染重疾(蛔虫钻进胆道)被救治的过程,他决心要成为一名医生。

由于家庭经济窘迫,他放弃了读医学院的想法,另辟蹊径,决定从军,做一名军医。

普法战争打响后,贝林作为一名军医走上了战场。为了能尽早救治更多伤员,他经常随担架队到前线去抢救那些刚刚倒下的战士。

一次,在抢救伤员的过程中,他被流弹击中了肩部,被抬上了手术台。

当时,止痛针只剩下最后一针了。贝林要求手术医生给另一位士兵注射,因为那是一位正在等待着被锯腿的士兵。

但没想到的是,这位士兵竟拔出了手枪,威逼着医生给贝林注射。因为军医可以救治更多的人。

贝林流着泪接受了这针止痛针。士兵的惨叫和血肉横飞的战争画面,让他发愿,这一生一定要为减轻人类的痛苦而活!他知道,为了救死扶伤,自己还需掌握更多的知识。


02

白喉,致命的杀手

“隐藏的皮革”

白喉(Diphtheria)是由白喉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Diphtheria这个名称,词源是希腊语“diphthe-ria”,意为“隐藏的皮革”。

受中医启发,他发现血清疗法,攻克白喉,自己却死于细菌的攻击 - 天天要闻

这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在古希伯来和希腊文献中,就描述过类似病例:一旦社区出现患者,就会立即吹响号角作为“警报”。

在17世纪,白喉就像丑陋的恶魔,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流动,周期性地夺走众多儿童的性命,成为了很多家庭的梦魇。到19世纪,白喉已经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

20世纪20年代,仅美国每年就有10万到20万人发病,年死亡人数为15000人左右,其中主要为儿童。欧洲的情况更为严重,每年大约有5万人死于该病。

患者大多有发热、憋气、犬吠样咳嗽等症状,在咽、扁桃体及其周围组织产生一种灰白色的膜性渗出物。这种假膜一旦脱落,会导致儿童气管急性堵塞而死亡,严重者还可并发心肌炎和神经麻痹,有明显的全身中毒症状。

受中医启发,他发现血清疗法,攻克白喉,自己却死于细菌的攻击 - 天天要闻

感染白喉后的皮肤


03

攻克白喉,受到中医典籍的启发

“以毒攻毒”

战争结束后,贝林来到了当时已赫赫有名的科赫研究所,从事细菌研究工作,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就是白喉。

起初,贝林试图通过运用氩和汞灭菌的方式来杀死白喉杆菌,但结果都失败了。

贝林有个日本同事叫北里柴三郎,他精通中国医学典籍,非常崇拜华佗李时珍

受中医启发,他发现血清疗法,攻克白喉,自己却死于细菌的攻击 - 天天要闻

北里柴三郎

一天,他对贝林说:“中国医书中有一条医理,叫“以毒攻毒”,例如用砒霜这种剧毒药品治疗人体寄生虫。在欧洲,琴纳首创的天花疫苗巴斯德研制的狂犬疫苗都是以毒攻毒的实例。我们能不能依据这条医理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呢?”

北里柴三郎的说法极大地启发了贝林,他们说干就干,开始着手实验。他们将患过白喉但仍然健康存活的小白鼠血清注射入新患白喉的小白鼠体内,发现新感染白喉的小白鼠竟然奇迹般地痊愈了!

受中医启发,他发现血清疗法,攻克白喉,自己却死于细菌的攻击 - 天天要闻

1890年前后,贝林(右)正拿助手手中的豚鼠做实验,他相信幸存豚鼠血清中含有可能杀死白喉杆菌的东西,经反复试验后,他提出了血清注射法可以作为有效治疗白喉的方案,血清疗法的大门从此打开。

1890年,贝林与北里柴三郎共同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提出可以通过注射抗毒素血清来治疗患者这一理论。当时,这一理论已经被动物实验证实,但尚未有应用于人体的先例。

第一个人体应用抗毒素血清的病例,是一个柏林女孩。1891年12月,圣诞节,柏林大学附属诊疗所的儿科病房里,一名患白喉的女孩已气息奄奄。

这个女孩的父母决定为女儿尝试一种开创性疗法——他们请贝林为女儿注射了“新药”。

贝林为女孩注射了一针白喉抗毒素血清,第二天,女孩的病情明显好转,一周后竟然可以出院了!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用羊血清治愈白喉患者的成功案例。圣诞节背景加上难以置信的疗效,使得这一事件蒙上了一层神秘感,被称为“圣诞节大拯救”。

曾夺走无数儿童生命的白喉就这样被人类制服了,这是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人类防治传染病的重要方法——血清疗法诞生了。


04

忠于誓言,再接再厉

贝林医生再创“奇迹”


要想让“白喉抗毒素”真正投入临床工作,还需要制定生产标准。此时,细菌学家保罗·埃尔利希(Paul Ehrlich)加入了贝林的研究小组。

受中医启发,他发现血清疗法,攻克白喉,自己却死于细菌的攻击 - 天天要闻

德国细菌学家保罗·埃尔利希

埃尔利希设计出一种定量方法来测定抗毒素的治疗单位。在他的协助下,生产抗毒素的难题得以解决,贝林开始运用血清疗法治疗白喉。


在利用血清疗法治疗白喉取得良好效果后,贝林并未因此止步。

1893年,时年39岁的贝林取得了教授头衔,1895年,就任玛尔堡卫生研究所所长。在这里,他进一步开展抗毒素制品的研制工作。

贝林研制出一种毒素与抗毒素的混合药物,其中抗毒素可以提供即时被动免疫,而毒素则可以刺激身体产生自己固有的抗毒素,进行长时间的主动免疫。这在医学领域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为表彰贝林在抗毒素血清治疗方面的开创性贡献,特别是防治白喉和破伤风等疾病的功绩,1901年,诺贝尔奖评委会将第一届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贝林:

“他的血清疗法,尤其在预防白喉方面的应用为医学科学领域开辟了新的道路;从此,医生们在面对病痛和死亡时有了制胜的武器。”

1913年,贝林成功研发出了白喉疫苗。这是一种预防白喉的组合注射疫苗——白喉TAT(毒素与抗毒素),它包含适量的、用于刺激免疫系统的毒素和防止毒素引发疾病的抗毒素。

受中医启发,他发现血清疗法,攻克白喉,自己却死于细菌的攻击 - 天天要闻

该疫苗在之后爆发的白喉疫情中被证实安全有效,被媒体评为“与飞机、无线电、镭、火车、人体移植、发电机并列的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之后,贝林将主要精力放在研究结核病的治疗上。遗憾的是,1917年,在对结核病的研究走到了重要关口时,贝林死于结核菌的攻击下,享年63岁。


创造更好疫苗

造福人类健康


疫苗科普基地


点击“在看” 转发分享

一起懂苗苗,打苗苗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研究发现消失的尼罗河支流 或助解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消失的尼罗河支流 或助解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研究人员日前绘制出尼罗河一条现已干涸的支流地图,认为它可能帮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国《通讯-地球与环境》杂志刊载。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区是自吉萨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间的一片沙漠。那里距离尼罗河有数十公里远,但发现了港口遗迹。埃及学家...
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 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 - 天天要闻

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 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

封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5月21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举行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新闻发布会。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较禁捕前增加47种。长江鲟从禁捕前监测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出现范围扩大。新闻发布会现场。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卫表示...
全球首台!我国量子测量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全球首台!我国量子测量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国首届量子精密测量赋能产业发展大会,在安徽合肥举办。会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温版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正式亮相。该显微镜由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仪量子”)自主研制,这标志着我国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温版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图片来源:国仪量子国...
世界首次:科学家成功对 μ 子实行“冷却”加速,约达光速 4% - 天天要闻

世界首次:科学家成功对 μ 子实行“冷却”加速,约达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联合发布公报,宣布完成了业内首次对 μ 子进行“冷却”和加速的操作,朝着实现世界首个 μ 子(渺子)加速器迈出了一大步。据介绍,研究团队在 J-PARC 中心使带一颗正电荷的正 μ 子减速到几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状态,并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龙舟水”水情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闻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龙舟水”水情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来“小满”节气,民谚有云“小满小满,江河渐满”。进入“小满”节气,雨水丰盈,江河的水逐渐增多。根据广州市水文气象数据统计,5月20日广州市降暴雨,其中白云、花都、增城等区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点落在地面,溅起水花。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子良受强降雨影响,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鸟类图册》发布 - 天天要闻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鸟类图册》发布

现代快报讯(记者 陆文杰)鸟类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示类群,是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关键性指标。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常州鸟类生境状况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翱翔在青山绿水间,野外鸟类记录不断刷新,珍稀鸟类频频亮相。它们用翅膀为生态环境投票,实名认证了常州生物多样性工作的丰硕成果。在5·22国际生物多样...
马斯克豪言:30年内火星城市崛起,人类新家园即将诞生! - 天天要闻

马斯克豪言:30年内火星城市崛起,人类新家园即将诞生!

埃隆·马斯克,这个科技界的狂人,他总是有着让人震惊的想法和计划。这不,他又在火星上动起了脑筋。他旗下的SpaceX公司,一直在研究怎么把人送上火星,还在想方设法要在那上面建个城市。图片来自网络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可是挺活跃的,他就在那儿说,未来30年,火星上肯定会有人类城市。
研究发现英国 AI 聊天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绕过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英国 AI 聊天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绕过

划重点:- ️  英国政府研究人员发现,防止 AI 聊天机器人发出非法、有毒或露骨回应的保护措施可以被简单的技术绕过。-   通过测试,研究人员发现五个系统 “极易受到攻击”,甚至在没有有针对性地绕过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也能产生有害回应。-   安全防护可以通过 “相当简单” 的攻击绕过,例如指示系统以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