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伟称未来可能会有太空农场!来看看科幻电影里的太空开拓史

2021年09月09日18:02:03 科学 1548

  中国小康网讯 9月6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出席活动时介绍:中国载人航天有一套环境控制及生物保障系统,能保证人在太空中生活及进行科学实验,以前是携带式,现在空间站是再生式,未来可能会有“太空农场”,在上面种庄稼、种植物,形成生态式的系统。引发网友热议。

杨利伟称未来可能会有太空农场!来看看科幻电影里的太空开拓史 - 天天要闻

  相关新闻视频截图

  回望人类开拓史,已走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旅程,而作为视听技术的“电影”诞生,则超过了一个世纪。回溯百年银海,人类在科幻世界的开拓之旅,同样跌宕起伏。

  下面,我们就选取几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登月科幻电影,它们反映了人类对月球认识的进步,同时也深深打上了当时科技水平的烙印,对照嫦娥四号的登月壮举,可以说相映成趣。

  电气时代:一发炮弹上月球

  1902年,刚刚20出头、还在日本留学的鲁迅,翻译了一部科幻小说。而同年,在欧洲大陆,比鲁迅年长20岁的法国导演乔治·梅里爱,则把这部小说拍成了电影。这部“年度图书”便是科幻大师儒勒·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

  这部写于1865年的小说,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严谨的科学构思,描述了人类登月的场景,使用的是机械动力,用大炮把人类发射到月球上去。因为凡尔纳创作这部小说时,正值电气时代拉开帷幕,反映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从地球到月球》出版30年后的1895年,电影诞生。而电影在它7岁生日的时候,迎来了第一部科幻类型片,这便是文章开头乔治·梅里爱的改编电影《月球旅行记》。颇为姻缘凑巧的是,人类一部科幻电影,便选择了登月题材。

  《月球旅行记》当时发行了黑白版和手绘彩板。从影片的剧照可以看到,20世纪初人类想象中的月球,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而它也是史上第一部使用特效的影片,其瑰丽的场景,透射出电气文明时代的流光溢彩。

  原子时代:2001太空漫游

  1969年,美国的“阿波罗计划”第一次把人类送上月球,阿姆斯特朗留下了那句“月球一小步,人类一大步“的名言。当时登月的场景是电视直播,但仍然有不少持怀疑论者认为是在好莱坞摄影棚伪造的。

  原因是就在前一年,电影大师斯坦利·库布里克刚拍完一部登月题材的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影片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特效,并且与美国宇航局NASA合作,成就了电影技术与太空探索互相促进的美谈。

  作为史上最伟大的科幻电影之一,《2001太空漫游》虽然改编自科幻大师阿瑟·克拉克的同名小说,并且不免带有原子时代的鲜明烙印,但是影片的观念却十分超前,比如视频电话、手机、人工智能等,都在影片中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

  难能可贵的是,《2001太空漫游》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音乐背景下,库布里克把原始人类文明、当代科技文明和未来人类归宿,以宏观壮阔的气魄与微观纤毫的思辨,抒发了原子时代人类的“天问”。

  基因时代:克隆人上太空

  2009年,一部独立小成本的科幻影片,掀起了当时社会上对人类伦理学的思考。导演邓肯·琼斯摇滚名宿大卫·鲍伊之子,影片的名字叫作《月球》。这部登月题材的影片,背景放在月背的能源开采,而视角聚焦在克隆人问题上。

  与之对应的现实是,2001年人类基因图谱的初步分析结果公布,宣告了一个“基因时代”的来临。然而科技的发展就像一把双刃剑,不期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基因技术在日臻成熟的同时,也在屡屡试探人类伦理学的边界。

  影片《月球》正是探讨了一个问题:假如人类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进行月球探测这一高度危险的工作时,人类不需要自己亲自上阵,而是由克隆人替代完成,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虽然这个问题还有待社会学家、伦理学家解释,但影片给了一个温情的答案——克隆人具有和我们一样的真真切切的情感。要知道,这可是人类自我真实的重要指涉之一啊。(子华)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颜宁辟谣:网传简历不实,已投诉! - 天天要闻

颜宁辟谣:网传简历不实,已投诉!

5月4日,著名科学家颜宁在其微博发布声明,辟谣网传简历。颜宁表示:“一份不知道谁缺乏常识造出来的真真假假的简历从前年就开始流传,哪怕也许出于好心,也是不对的,已被我投诉掉了,不知道为啥现在又被翻出来。”她呼吁尽快清理相关信息。
西安突然狂风暴雨闪电,网民说他拍到了龙!专家回应:可能不大需研究 - 天天要闻

西安突然狂风暴雨闪电,网民说他拍到了龙!专家回应:可能不大需研究

一、狂风雷暴突袭古城,多名网友称“天上游龙飞舞”5月2日晚,西安市民经历了一场猝不及防的强雷雨突袭。随着夜色降临,原本平静的天空突然响起一连串震耳欲聋的雷鸣,电闪如昼、狂风呼啸,有人形容那场景仿佛酒吧蹦迪现场,天空中不时炸出白光,让整座城市在一瞬间被照亮。然而,就在这场雷暴中,多个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引发...
今日立夏:生若夏花,万物皆大 - 天天要闻

今日立夏:生若夏花,万物皆大

IT之家 5 月 5 日消息,今天是 5 月 5 日,也是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立夏 —— 属于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的到来,意味着我们已经来到了夏天。通常每年 5 月 5 日或 5 月 6 日是公历的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
五一劳动节的遐想 - 天天要闻

五一劳动节的遐想

五一劳动节,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总是能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对于我而言,劳动不仅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脑力的拼搏,是在科研领域中不断探索、不断突破的过程。回顾我的科研生涯,那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汗水与收获的旅程。1985 年,我全身心投入到
立即远离!带孩子去海边玩 千万别碰这种“塑料袋”! - 天天要闻

立即远离!带孩子去海边玩 千万别碰这种“塑料袋”!

想必这个“五一”假期不少人会选择去海边游玩如果在海边看到这样的“塑料袋”漂浮在海水里的这种——看起来特别像“塑料袋”的水母!千万别碰!近期,就有游客在广东深圳大梅沙海域发现了一大群不速之客提醒:不要去触碰!
针对网传简历,科学家颜宁发文回应:缺乏常识! - 天天要闻

针对网传简历,科学家颜宁发文回应:缺乏常识!

5月4日,著名科学家颜宁通过其微博账号@nyouyou发布声明,打假网传简历。她表示:“一份不知道谁缺乏常识造出来的真真假假的简历从前年就开始流传,哪怕也许出于好心,也是不对的,已被我投诉掉了,不知道为啥现在又被翻出来。”请微博辟谣尽快清理相关信息。据了解,此类虚假简历最早于2023年开始在网络上流传,内容涉及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