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 | 800万吨塑料垃圾、800个海洋物种,在海洋里的它们还好吗?

2021年04月22日20:33:19 科学 1805

世界地球日 | 800万吨塑料垃圾、800个海洋物种,在海洋里的它们还好吗? - 天天要闻

作者:曲建翘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世界地球日 | 800万吨塑料垃圾、800个海洋物种,在海洋里的它们还好吗? - 天天要闻


今天(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这是第52个地球日,

主题是

“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从去年到现在,你可能不知道自己用过多少口罩了,那你有没有想过丢掉的口罩去哪儿了?

你可能想象不到,去年,有超15亿只废弃口罩流入海洋,人类用来保全自己的屏障却成为了海洋生物的噩梦。

世界地球日 | 800万吨塑料垃圾、800个海洋物种,在海洋里的它们还好吗? - 天天要闻


废弃口罩的挂绳可能成为海鸥、鱼类、螃蟹等无法挣脱的囚链,口罩也可能会被动物误食,导致胃阻塞、窒息甚至死亡。

但是,废弃口罩不过是海洋垃圾的冰山一角,每一年,还有大量的塑料垃圾被排入海洋。



海洋塑料污染严重




如今,塑料瓶(袋)几乎被视为恶魔的化身。一般来讲,一个塑料瓶平均需要700年的时间才能降解,此外,80%的塑料瓶(袋)是无法回收的。如果大量塑料瓶(袋)进入大海,会对海洋生物造成伤害。

世界地球日 | 800万吨塑料垃圾、800个海洋物种,在海洋里的它们还好吗? - 天天要闻

世界地球日 | 800万吨塑料垃圾、800个海洋物种,在海洋里的它们还好吗? - 天天要闻

白色污染入侵水体

据统计,每年有1270万吨的垃圾进入海洋,其中,塑料垃圾就有800万吨。塑料制品的产量最近几十年已经飙升到惊人的水平,人类每年生产大约3亿吨塑料。2002—2012年,人类产生的塑料垃圾比整个20世纪都要多,对动物和海洋产生毁灭性的影响。

联合国相关报告指出,受海洋垃圾影响的海洋物种数量记录已经超过了800个。

据不完全统计,超过270个海洋生物物种有被海洋垃圾缠绕的记录。

据研究,每年大约有1500万海洋生物因塑料垃圾而死亡,近些年有不断恶化之势(2014年数据)。

联合国环境署称,如不加以限制,到2050年,海洋里的塑料垃圾将比鱼类还多。我们的蓝色星球很有可能变成“烂色星球”。

本该自由徜徉的海洋生物如今却因为这些垃圾遍体鳞伤,我们只是在这里随手丢掉一个塑料瓶,在地球另一端,可能就有一条生命因此消失。

世界地球日 | 800万吨塑料垃圾、800个海洋物种,在海洋里的它们还好吗? - 天天要闻

英国摄影师在海岸拍到一只被渔网死死缠住脖子的海豹(图源:环球网)


世界地球日 | 800万吨塑料垃圾、800个海洋物种,在海洋里的它们还好吗? - 天天要闻

菲律宾海岸发现一具鲸鱼尸体,解剖发现胃里塞满80斤塑料垃圾(图源:环球网)


世界地球日 | 800万吨塑料垃圾、800个海洋物种,在海洋里的它们还好吗? - 天天要闻

在哥斯达黎加,科学家发现了一只受伤的海龟,它的鼻孔被插入一根长达12厘米的吸管(图源:光明网)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塑料需求持续增加,塑料垃圾的毁灭趋势只会加速,因为这些材料不会轻易降解,它们存于环境中无法消除。

由于塑料垃圾密度低,因此它们可以搭上洋流的顺风车,传播到世界各地。从太平洋岛屿到英国的海滩,甚至是北极圈,处处可见它们的身影。这些垃圾通常集中在地球主要的海洋环流上——五个主要的亚热带环流区之一现已被严重污染,它被命名为“太平洋垃圾带”(一个位于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亚之间的塑料垃圾区)。

世界地球日 | 800万吨塑料垃圾、800个海洋物种,在海洋里的它们还好吗? - 天天要闻

越来越多的塑料垃圾被排入海洋

亨德森岛位于南太平洋,1988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塔斯马尼亚大学的科学家统计,岛上大约有3770万块塑料碎片,这可能是世界上塑料污染最严重的地方,每平方米海滩就有671个塑料垃圾,这是有史以来塑料垃圾密度最高的地方。

世界地球日 | 800万吨塑料垃圾、800个海洋物种,在海洋里的它们还好吗? - 天天要闻

太平洋垃圾带分布示意图夏威夷


回归人体的塑料

虽然塑料不会轻易降解,但当它们暴露在阳光下或物理摩擦中,也会分解成越来越小的碎片。虽然这些微塑料本身不一定有毒,但它们可以吸收并蓄积所在水域的有毒污染物,比如滴滴涕杀虫剂和多氯联苯。这些微塑料经常被小型海洋生物所消耗,比如浮游生物和贻贝,这些生物随后被大的动物吃掉。目前,科学家们对这一过程并不了解,但他们担心有毒化学物质会随着食物链的增加而累积,对动物甚至食用被污染的海鲜的人造成危害。

世界地球日 | 800万吨塑料垃圾、800个海洋物种,在海洋里的它们还好吗? - 天天要闻

塑料又回到了人体内

另外,据英国《卫报》报道,非营利机构Orb Media委托明尼苏达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化验了12个国家征集到的159份饮水样本,结果发现抽检的水样中83%都含有塑料纤维。而越是工业发达的国家,塑料纤维污染就越严重。可以说,在欧美、亚洲各国的饮用水中普遍含有塑料微粒。其中,污染率最高的是美国,达到94%——每500毫升水里平均有4.8件微塑料纤维。这一点也值得引起发展中的中国注意。工业化繁荣的背后是严重污染,这里不光是重金属的化工污染,更是水质塑料纤维的污染。

合理使用塑料制品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已经在行动。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正式实行;

2017年7月开始,逐步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

2021年起,全国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当然,这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

日常消费中,希望大家尽量少用和不用塑料制品如塑料袋,提倡使用布袋、纸袋和竹筐等环保材料。国家倡导大家使用的无纺布袋,其生产的主要原料为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和黏胶等。无纺布袋就是用聚乙烯等合成材料的小切片编制成的平面结构,它易降解、耐用,使用它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

另外,可自行携带专属筷子、吸管等,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

世界地球日 | 800万吨塑料垃圾、800个海洋物种,在海洋里的它们还好吗? - 天天要闻

使用无纺布袋利于减少白色污染

还希望我们能物尽其用,选择可循环使用物品,购物时避免过度包装,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减少不必要的物质消耗。

适当情况下,还可以发挥想象力,变废为宝。

世界地球日 | 800万吨塑料垃圾、800个海洋物种,在海洋里的它们还好吗? - 天天要闻

易拉罐花灯(图源:公众号“青春湘外”)

世界地球日 | 800万吨塑料垃圾、800个海洋物种,在海洋里的它们还好吗? - 天天要闻

纸杯灯罩(图源:公众号“航天机关幼儿园”)

世界地球日 | 800万吨塑料垃圾、800个海洋物种,在海洋里的它们还好吗? - 天天要闻

灯泡烛台(图源:公众号“创意DIY手工制作”)

只要我们肯用心,每一点行动,都能为地球保留一份美好。

注:文中部分内容来源于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刚刚!中国电信和政府组建一家公司,这个公司来头不小! - 天天要闻

刚刚!中国电信和政府组建一家公司,这个公司来头不小!

近日,海南省政府与中国电信共同组建的海南数据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相信大家看到这都会好奇这家公司是干什么的?中国电信又有什么大动作了吗?下面我们就展开来聊聊吧,仅供参考哦!解决行业痛点。以往的中小企业想用现实数据来优化生产流程,却面临合
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迈克尔·本顿:贵州三叠纪化石群改写地球生命演化认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 天天要闻

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迈克尔·本顿:贵州三叠纪化石群改写地球生命演化认知|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

7月5日下午,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传承地质魅力·续写文明华章——推动地质公园与生态文化多样性融合发展”主题论坛上,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Michael J. Benton(迈克尔·本顿)教授围绕“三叠纪化石
非洲地下的深层地球脉冲正在撕裂非洲大陆 - 天天要闻

非洲地下的深层地球脉冲正在撕裂非洲大陆

地幔的垂直运动是导致地球表面发生大规模地质变化的驱动力之一。这些地幔上升流,有时被称为地幔柱,被认为在一些重大的地质转变(例如大陆漂移)中发挥着作用。目前,在非洲大陆地下发现了一种类似、微妙却意义重大的现象。
科学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 天天要闻

科学家首次目睹海底“慢滑”地震

科学家首次直接观察到在主要水下断层带释放构造应力过程中发生的慢滑地震。此次渐进式地震事件在穿过日本海岸附近易引发海啸的断层段时被追踪,该断层段似乎起到了天然的缓冲作用,吸收了压力。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员将这一现象比作一条断层线沿着
“倪四道院士预测广东将有8级地震”系谣言 - 天天要闻

“倪四道院士预测广东将有8级地震”系谣言

近日,一张“院士预测广东将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的截图在网络上流传。截图显示,名称为“倪四道”的用户称,团队预测8个月内,将会在一经纬度位置(位于广东)出现八级以上地震。
“鸟中大熊猫”现身桂林! - 天天要闻

“鸟中大熊猫”现身桂林!

【来源:广西台新闻910】近期,阳朔县林业局工作人员通过桂林漓江站了解到,在海洋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安装的监测系统,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的身影。白颈长尾雉不仅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还是中国特有珍稀鸟类,被称为鸟类中的“大熊
世界第一头人工繁育长江江豚迎20岁生日 - 天天要闻

世界第一头人工繁育长江江豚迎20岁生日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5日讯“淘淘”20 岁啦!7月5日,世界第一头人工环境下出生的长江江豚“淘淘”迎来20岁生日。从“淘淘”出生到家族发展至5头,在一代代科研人员努力下,长江江豚人工繁育保种,为这一濒危物种的未来带来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