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科学人生凝练成诗——52位科学家的故事

2021年04月22日20:27:03 科学 1590

小时候,父母问我们:“长大后想当什么?“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回答:”科学家!“尽管对科学家这份职业知之甚少,但是”科学家“三个字像天上星星一样,离我们还很遥远,但它散发的光芒深深吸引着我们。

尽管能实现做科学家梦想的人还是占少数的,但是崇尚科学家、尊重科学家的这份感情已经种在了人民的心田里。而的科学家地位所以如此之高,连三岁小孩都懂得崇尚我们的科学家,这离不开我国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科学贡献。

将科学人生凝练成诗——52位科学家的故事 - 天天要闻

袁隆平

在我国,伟大杰出的科学家前仆后继,用青春和热血帮助祖国走向强大。可以说,科学家的故事和科学家的精神就像一座宝矿,需要我们去深入地挖掘 ,郭曰(yue)方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矿工“,开采着共和国科学家们的故事与精神!


01

与科学的奇妙缘分

虽然没能成为科学家,反而与文学结缘颇深,郭曰(yue)方与科学的缘分却好像是命中注定的!

郭曰方(yue)曾担任中国科学报总编辑、中国科学院文联主席,做过中国驻索马里大使馆随员和方毅副总理秘书。

1964年大学毕业后,郭曰方(yue)在外经部工作了12年,开始跟科学家打交道。45年前,他又被调入中国科学院工作,从此与科学和科学家结下不解之缘。

将科学人生凝练成诗——52位科学家的故事 - 天天要闻

郭曰方

“我到科学院来,这一生都在科学家联在一起,从参加工作第一天到现在,都是跟科学家在一起,他们的精神鼓励着我。”

在科学院工作期间,郭曰(yue)方接触了很多科学家,他发现我们的科学家拥有很多值得年轻人学习的品质和精神,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年轻人对我们科学家的工作和贡献并不了解。很多年轻人随随便便就能说出很多歌星、武侠小说人物的名字,但是谈到科学家,并不是很了解。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郭曰(yue)方觉得他有责任把我们科学家高尚的精神讲给年轻人听。这样,将诗歌与科学结合的想法,在郭曰(yue)方的心中开始酝酿。

郭曰(yue)方与科学的缘分,在40年前那场病痛中达到顶点。

1981年,39岁的郭曰(yue)方做了胃癌手术,开始化疗。

“最好的年华,突然得了癌症,当时思想非常痛苦,周围这些科学家,包括自己的亲人,随时都可能离开他们。”

这时,科学家的精神激励着他脱离困境。

期间,郭曰(yue)方曾拜访高士其——瘫痪的一位老科学家,高士其在美国搞细菌实验,大脑坏了,却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写出了500万字的科普作品。他鼓励郭曰(yue)方,用科普这种手段跟疾病斗争吧!郭曰(yue)方深受感动。

将科学人生凝练成诗——52位科学家的故事 - 天天要闻

▲左为高士其先生

所以,即使在胃癌手术的那几年,郭曰(yue)方也丝毫不气馁,继续为科学家写诗,同病魔顽强斗争。

他成功了!

医生都没有想到,都说郭曰(yue)方是奇迹,还被评选为北京市的抗癌明星。

郭曰(yue)方倾慕于科学,科学精神在冥冥之中拯救了他,这让郭曰(yue)方的科学诗更加有精神力量。

郭曰(yue)方创作科学诗,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本职工作让他与很多科学家熟识,能够掌握许多科学家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这些感人的细节往往又体现在郭曰(yue)方的科学诗中。

有一年春节,郭曰(yue)方看望钱三强,钱院士生活非常勤俭,钱院士家的沙发一坐就陷进去了,弹簧全坏了,想起身必须要慢慢起来。钱院士去世后又把自己几万块钱的存款全部交党费了。

因为有这些非常好的细节,所以郭曰(yue)方的科学诗中大师们的形象是鲜活的。

40年来,郭曰(yue)方发表了大量讴歌科学家精神的诗歌作品,特别是退休后的20年间,出版了二三十本诗集、散文集。如今,年近八十,郭曰(yue)方仍笔耕不辍,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他出版了诗集《共和国科学家颂——52位中国科学家的故事》。

将科学人生凝练成诗——52位科学家的故事 - 天天要闻

这本书是郭曰(yue)方在科学艺术园地耕耘的收获,也是他探索科学与艺术结合的重大突破。体现了郭曰(yue)方“新、真、情、深、精”的创作理念,用艺术的形式讴歌科学家,用炽热的情感、生动的细节、凝练的语言、点染了科学家的生命!

书中的很多科学家,郭曰(yue)方曾经与他们一起工作过,在新书发布会上他感慨道:“许多老一辈的科学家已经离我远去,但是他们的音容样貌,和他们一起工作的往事历历在目,尤其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高尚情操和伟大精神就像一面面旗帜,一座座丰碑矗立在我们面前。为科学服务,为科学家服务是我人生最大幸福。”


02

科学家是最重要的题材

在郭曰(yue)方所有的科学诗作品中,对科学家的书写是最重要的题材。到现在为止,他已经书写了约180位科学家。

拿《共和国科学家颂——52位中国科学家的故事》来说,既有在建国初期开创和奠基新中国科学事业的李四光、竺可桢,又有在百般困难中为祖国做出卓绝贡献的“两弹元勋”邓稼先,还有新时代涌现出的时代楷模袁隆平、钟南山、欧阳自远、南仁东、黄大年等。

长期以来,中国被认为是一个贫油的国家,但李四光却不相信,他用地质学的理论推断:在辽阔的中国领域内,石油资源应该是相当丰富的。他用专业知识写就了《新华夏海的起源》,在伦敦的会议大厅里,狠狠批驳了西方的“中国贫油论”,动摇了传统地质学,震惊欧洲。国家也根据李四光的理论,做出了石油勘探的战略,事实证明,李四光是对的,如果相信西方学者那一套理论,也许,中国的油田至今还未开发。

将科学人生凝练成诗——52位科学家的故事 - 天天要闻

李四光

新中国成立时,李四光在伦敦归国中途遭到了国民党的阻拦,他们找到李四光夫妇,并掏出五千元支票说:“请你向全世界发表一个公开声明,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拒绝政协给你的全国委员的任命。否则,将你扣留国外。”李四光严厉呵斥:“你以为五千块美金就能收买我的爱国心?我要回祖国,不要你的美金!”

像李四光这样优秀的科学家,由于篇幅有限,郭曰(yue)方只例举了钱学森、邓稼先、茅以升等52位,事实上,这类英雄,这类科学家在我国又岂止52位呢?所以郭曰(yue)方四十年来笔耕不辍,为科学家写作、宣传,就是为了把这类英雄群体,最大化地展示给公众。

郭曰(yue)方在书中写道:

《炽热的岩浆,冲出地层——献给李四光院士》(节选)

燃烧吧 与大庆油田的烈焰一起燃烧

与王铁人的激情一起燃烧

在大庆 在大港

柴达木 在秦岭

在北部湾 在东海之滨

三个凹陷

三个隆起

一条条纬向构造

一条条经向构造

被你的路相生油理论

描绘得淋漓尽致 就像

一排巨大的“多”字形雁阵

掠过神州 纵横驰骋


将科学人生凝练成诗——52位科学家的故事 - 天天要闻

《共和国科学家颂——52位中国科学家的故事》


03

科学宣传要实事求是

郭曰(yue)方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宣传科学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有些科学“害怕”被宣传。

首先,科学家需要安静的环境潜心从事科学研究,适当的宣传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掌握不好度,夸大其词,带来不好的后果,我们的科学就不愿意接受采访了。

其次,科学宣传最重要的是科学家研究的内容,实事求是地评价,不刻意拔高或贬低,不到火候你也不能提前说,真正事情做得扎扎实实了,你再去宣传,那么实事求是的介绍,他们还是欢迎的。

总之,宣传科学家首先要懂科学家,尊重科学家,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还要做到实事求是。

这也是郭曰(yue)方能采访那么多科学家,掌握大量资料,为他做科学宣传的原因。

今年1月,《共和国科学家颂——52位中国科学家的故事》已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并入选“亲近经典”丛书。

将科学人生凝练成诗——52位科学家的故事 - 天天要闻

《共和国科学家颂——52位中国科学家的故事》

站在百年历史新起点上,朗诵郭曰(yue)方的《共和国科学家颂——52位中国科学家的故事》,回顾共和国科学发展史,倾听科学家的故事,让共和国科学家的光辉形象深刻地留在我们心中。相信,在未来,我们的小孩,在提到我们的科学家时,依然会心怀崇拜和向往!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研究发现消失的尼罗河支流 或助解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消失的尼罗河支流 或助解开金字塔建造之谜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 研究人员日前绘制出尼罗河一条现已干涸的支流地图,认为它可能帮助古埃及人建造了31座金字塔,包括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群。研究成果由最新一期英国《通讯-地球与环境》杂志刊载。 埃及金字塔最集中的地区是自吉萨市向南至利什特村之间的一片沙漠。那里距离尼罗河有数十公里远,但发现了港口遗迹。埃及学家...
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 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 - 天天要闻

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 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

封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5月21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举行重庆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新闻发布会。2023年,重庆长江干流监测到鱼类93种,较禁捕前增加47种。长江鲟从禁捕前监测到的7尾增加到249尾,珍稀特有鱼类出现频率增加,出现范围扩大。新闻发布会现场。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卫表示...
全球首台!我国量子测量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全球首台!我国量子测量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5月21日,全国首届量子精密测量赋能产业发展大会,在安徽合肥举办。会上,全球首台商用低温版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正式亮相。该显微镜由国仪量子技术(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仪量子”)自主研制,这标志着我国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的产业化发展,取得重要突破。△低温版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图片来源:国仪量子国...
世界首次:科学家成功对 μ 子实行“冷却”加速,约达光速 4% - 天天要闻

世界首次:科学家成功对 μ 子实行“冷却”加速,约达光速 4%

IT之家 5 月 21 日消息,日本 J-PARC 研究中心、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联合发布公报,宣布完成了业内首次对 μ 子进行“冷却”和加速的操作,朝着实现世界首个 μ 子(渺子)加速器迈出了一大步。据介绍,研究团队在 J-PARC 中心使带一颗正电荷的正 μ 子减速到几乎停止(光速的 0.002%)的状态,并使正 μ 子的方向和速度...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龙舟水”水情较往年略偏重 - 天天要闻

气象水文部门预测:今年“龙舟水”水情较往年略偏重

5月20日迎来“小满”节气,民谚有云“小满小满,江河渐满”。进入“小满”节气,雨水丰盈,江河的水逐渐增多。根据广州市水文气象数据统计,5月20日广州市降暴雨,其中白云、花都、增城等区降大暴雨,全市平均日雨量74.0毫米。豆大雨点落在地面,溅起水花。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子良受强降雨影响,5月20日全市江河水位...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鸟类图册》发布 - 天天要闻

值得收藏!《常州市野生鸟类图册》发布

现代快报讯(记者 陆文杰)鸟类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指示类群,是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关键性指标。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常州鸟类生境状况大幅提升,越来越多的野生鸟类翱翔在青山绿水间,野外鸟类记录不断刷新,珍稀鸟类频频亮相。它们用翅膀为生态环境投票,实名认证了常州生物多样性工作的丰硕成果。在5·22国际生物多样...
马斯克豪言:30年内火星城市崛起,人类新家园即将诞生! - 天天要闻

马斯克豪言:30年内火星城市崛起,人类新家园即将诞生!

埃隆·马斯克,这个科技界的狂人,他总是有着让人震惊的想法和计划。这不,他又在火星上动起了脑筋。他旗下的SpaceX公司,一直在研究怎么把人送上火星,还在想方设法要在那上面建个城市。图片来自网络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可是挺活跃的,他就在那儿说,未来30年,火星上肯定会有人类城市。
研究发现英国 AI 聊天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绕过 - 天天要闻

研究发现英国 AI 聊天机器人的安全措施容易被绕过

划重点:- ️  英国政府研究人员发现,防止 AI 聊天机器人发出非法、有毒或露骨回应的保护措施可以被简单的技术绕过。-   通过测试,研究人员发现五个系统 “极易受到攻击”,甚至在没有有针对性地绕过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也能产生有害回应。-   安全防护可以通过 “相当简单” 的攻击绕过,例如指示系统以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