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壤中的种子生长异常,引发月球瘟疫恐慌,宇航员返回后被隔离

2021年02月28日06:24:03 科学 1882


笔者:扶苏


在很多人看来,宇航员们在经历了漫长的飞行过程以后,成功返回地球仍需要隔离,这并不是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


月壤中的种子生长异常,引发月球瘟疫恐慌,宇航员返回后被隔离 - 天天要闻


因为宇航员的各项生命体征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正常,受到太空环境的影响,宇航员的身体也面临一定的风险。


月壤中的种子生长异常,引发月球瘟疫恐慌,宇航员返回后被隔离 - 天天要闻

而在科学家们看来,对宇航员进行隔离检查也是为了保护地面人员的安全。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出现了月球瘟疫恐慌,这一现象持续到今天,并且推动了相关研究的发展。


宇航员返回地球后需隔离


对人们来说,过去的2020年,全世界都处于停滞状态。由于新冠疫情的侵袭,我们不得不居家隔离,这是减少病毒传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月壤中的种子生长异常,引发月球瘟疫恐慌,宇航员返回后被隔离 - 天天要闻

面对“太空旅行”回来的宇航员,隔离其实是一种常态化情况,尤其是在人类对太空环境并没有进行充分了解的前提下,人们曾经一度怀疑宇航员可能会携带来自太空的变异细菌。


月壤中的种子生长异常,引发月球瘟疫恐慌,宇航员返回后被隔离 - 天天要闻


实际上,已经有研究能够证明,一部分生命力顽强的微生物能够在月球表面存活。虽然最初的科学家们都认为这颗天然卫星表面很有可能隐藏其他生命,但是如今半个多世纪已经过去,人类的“检疫行动”并没有结束。


月壤中的种子生长异常,引发月球瘟疫恐慌,宇航员返回后被隔离 - 天天要闻

曾经有科学家警告人类,贸然进行太空探索有可能对我们自身造成威胁,来自太空的微生物就是其中之一。由于人类目前还没有完备的方案去解决相关问题,面对回归的宇航员们,也只能用最原始的隔离法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微生物引发月球瘟疫恐慌


人类与病毒之间的纠缠由来已久,随着我们交通工具的不断改变,全世界连接成一个紧密的整体后,疾病全球化的趋势也更加明显。


月壤中的种子生长异常,引发月球瘟疫恐慌,宇航员返回后被隔离 - 天天要闻

相比之下,我们很难接受人类未来还将面临更大考验的事实。不过在科学家们看来,以后传染性疾病暴发的范围可能会扩大到整个星系


月壤中的种子生长异常,引发月球瘟疫恐慌,宇航员返回后被隔离 - 天天要闻

也就是说,月球瘟疫恐慌还将演变为太阳瘟疫恐慌。人类对微生物的了解远不止于此,加上我们即将实施移民火星的计划,一切都会变得更加复杂。


月壤中的种子生长异常,引发月球瘟疫恐慌,宇航员返回后被隔离 - 天天要闻

从最初人们担心宇航员携带月球病毒开始,到如今我们面临新的隐患,隔离不仅从生理角度发挥了作用,还给人们一定的心理安慰。


洒水的月壤中种子生长异常


最令人震惊的是,在对珍贵的月壤进行实验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洒水的月壤中放置的植物种子不但发芽更快,还生
长的异常茂密,在当时还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月壤中的种子生长异常,引发月球瘟疫恐慌,宇航员返回后被隔离 - 天天要闻

然而科学家解释道,这并不意味着月球更有利于病毒繁衍,反而是月壤中的营养元素从未接触过水,才更加容易引发化学反应。至于月球表面是否存在致命的微生物,这实在是一个大工程,或许人类还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找到答案。


月壤中的种子生长异常,引发月球瘟疫恐慌,宇航员返回后被隔离 - 天天要闻


总之,人类对微生物的了解和控制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少,这也是如今我们仍然坚持隔离防护的原因之一。


月壤中的种子生长异常,引发月球瘟疫恐慌,宇航员返回后被隔离 - 天天要闻

科学家们未来除了对月球进行全面的探索之外,或许还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类地行星方面,否则一旦实施登陆计划,将会产生更多的隐患。


月壤中的种子生长异常,引发月球瘟疫恐慌,宇航员返回后被隔离 - 天天要闻

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人类目前还是只迈出了一小步,面对更加复杂的问题,我们要努力寻找新的解决方案,从而更好地保障自身安全。



科学分类资讯推荐

月球内部“异常贫瘠”?嫦娥六号月球背面岩石有望揭示谜底 - 天天要闻

月球内部“异常贫瘠”?嫦娥六号月球背面岩石有望揭示谜底

月球正反面为何大不同?月球演化都有哪些关键谜题?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日前正式发表了中国嫦娥六号月球背面采样任务的又一重大科学成果。该成果为全面了解月球早期的壳-幔演化历史提供了关键信息。该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共同完成。科研团队对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带...
嫦娥七号明年前后将发射,还会带这个仪器上月球 - 天天要闻

嫦娥七号明年前后将发射,还会带这个仪器上月球

月球背面样品返回一年来,我国科学家围绕这些样品已经取得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彰显了我国行星科学研究的综合实力,也为下一阶段开展月球的形成和演化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一年来我国科学家对嫦娥六号返回样品的研究取得了多个首创性的关键进展,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
光子器件,接连获突破 - 天天要闻

光子器件,接连获突破

新型光子设备已可以兼顾灵敏与耐用。长期以来,先进光子器件因制造困难而发展受限。近日,多所大学在光学设备制造领域取得了关键突破,解决了包括设备的可扩展制造、灵敏与耐久度兼顾等问题。
影响电子元器件使用的寿命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 天天要闻

影响电子元器件使用的寿命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电子元器件在现代电子设备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寿命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期限。然而,许多因素会影响电子元器件的实际使用寿命。那么哪些因素会容易影响到其寿命呢?一 过载与过压当电子元器件所承受的电压或电流超过其额定范围时,容易造成内
我国成功开展“无人集群”科考试验 - 天天要闻

我国成功开展“无人集群”科考试验

据新华社客户端消息 连日来,在蔚蓝色的南海北部,我国科研人员在“向阳红10”号科考船上,成功开展了多种类型无人机、无人艇、无人潜器科考试验。由南方科技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牵头,联合多家科研院所、高新企业及科普机构开展的“深蓝智能i3航次”,在南海的风吹浪打中,实况检测了各种无人科考设备的“i3”性能——创新...
驻青高校研发,这一新技术首次示范应用! - 天天要闻

驻青高校研发,这一新技术首次示范应用!

“东方红3”船完成本年度第三个科考航次实现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大功率可控源电磁新技术首次示范应用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10日讯 日前,中国海洋大学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实习船“东方红3”船结束“南海深水油气勘探大功率可控源电磁新技术首次示范应用”
肃北盐池湾大天鹅繁殖记 - 天天要闻

肃北盐池湾大天鹅繁殖记

图为在盐池湾湿地生态监测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在湖心岛筑巢产卵孵化。(资料图)肃北县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甘肃新闻7月10日电(呼和巴尔斯 朱倩)近日,盐池湾保护站工作人员在湿地生态监测中,再次记录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在湖心岛筑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