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艾灸,养正气!这些常见病,可以试试艾灸这几个穴位

艾灸是通过燃烧艾叶或制成的艾条,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热刺激,是中医简单易行的养生保健方法之一,具有温阳补虚、温通经络等作用,因其疗效确切,受到历代医家的推崇。


坚持艾灸可以明显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对亚健康具有非常好的调理作用。来看看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艾灸以达到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用好艾灸保康健


1. 艾灸预防感冒


艾灸通过温热和艾绒药理作用,刺激有关穴位,增强肺功能,提高机体抗御外邪的能力,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治疗时多选用风门、肺俞、大椎、合谷足三里、膻中穴。


灸法:用艾条温和灸足三里、风门穴,每个穴位每次灸10-20分钟,以局部红热舒适为度,每天或隔天灸1次。在流感好发季节灸之能预防流感。如感冒初起,每天灸1-2次,每个穴位灸20分钟,能消除或减轻感冒症状。



2. 健脾益胃灸中脘


中脘穴位于胃的中部,它占据了胃的主体部位,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刺激中脘穴后,胃的蠕动会逐渐增强。在此部位艾灸有健脾益胃的作用。


灸法:手持燃着的艾条,在施灸穴位的上方约3厘米的高度,以椭圆形做速度适宜的反复回旋灸,使局部3厘米范围内的皮肤温热而不灼痛,常规灸治10~20分钟。


3. 补气养血三阴交


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三条阴经交汇的穴位。常灸三阴交穴施灸有调和气血的功用,还可补血、活血、保持血压稳定。


灸法:手持点燃的艾条,在施灸部位皮肤的上方3厘米处,如鸟雀啄食一样做一上一下的活动熏灸,不固定于一定的高度,常规灸治5~10分钟。


4. 颈椎病灸风池


当颈肩酸痛出现时,除了按摩还可以艾灸风池穴。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功擅活血通经、祛风通络,艾灸此穴能够温经通脉,振奋阳气。


灸法:可用单眼灸盒或随身灸,每次15~20分钟。7~10日为一个疗程,中间间隔2~3天,女性朋友经期停用。


艾灸虽好,但别乱用


禁灸部位


人体的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以及乳头、阴部、睾丸、妊娠期女性的腰骶部不要施灸,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颜面等暴露在外的部位,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避免化脓、溃烂后不易愈合。


禁灸病证


凡属发热性疾病而见脉搏跳动较快者一般不宜施灸。


患某些传染病或高热、昏迷惊厥期间,以及身体极度衰竭出现形销骨立等表现时亦不宜施灸。


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情绪不稳忌灸,女性经期慎灸,需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判断。


操作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防烫防火


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艾条灸要勤刮灰,避免灰多后掉在皮肤上。


施灸结束后,必须将燃着的艾条、艾炷熄灭,以防复燃而发生火灾。


灸后起泡,防止感染


施灸后穴位局部皮肤常出现红晕,并有灼热感,一般无需处理,经数小时后即可消退。


若因施灸不当,局部皮肤烫伤可能起泡,轻者不必处理,数日后可自行吸收,结痂而愈。


如果灸后皮肤水泡较大,一定不要挑破,若已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或到医院处理。


特约审稿:李谊深

中医针灸学副主任医师,现任官渡区李谊深名中医工作室导师及负责人,云南省针灸学会理事,云南省首届国家级名中医管遵惠主任医师的学术继承人,管氏针灸学术流派第五代弟子。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7年被授予“云南省先进工作者”,2019年被评选为“昆明市金牌工人”。擅长针、药、灸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对社区常见病如颈、腰、背软组织疼痛及中医美容、中医养生保健等多个专科均有独到的治疗经验。

擅长:疼痛门诊,慢性病康复治疗,脊源性疾病诊治,中医整脊等。